新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探微

2017-04-08 08:27汪远珍
文理导航 2017年8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汪远珍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效教学。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推崇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的学习能力和心理需求,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这样无疑会大大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以猴王分蛋糕这一故事引入。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蛋糕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蛋糕准备分给三只小猴子吃。猴王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分给猴甲三块。教师问:猴甲分得的蛋糕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猴乙看见了说:“我要多些,我要6块。”猴丙更贪,抢着说:“我要更多,我要12块。”猴王听了很为难,它想既要满足两只猴子的要求又要体现公平原则,怎么办呢?我们同学能帮猴王出出主意吗?这时候,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为猴王解决这个大难题。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急于探索其中的数学奥妙。

二、重组教材,提升课堂效益

重组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不同地区的孩子来说基础不同,如果不顾学情完全按照教材的意图就浪费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时间。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前测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做出个性化的思考。笔者在讲授“分数除法”一节时,教材安排了3个部分共5个课时,在探讨了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方法后,连续出了以下几道题让学生自学: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假分数除以整数……学生通过回忆分数乘法的方法,很快学会了分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结果仅用2课时就完成了所学的内容。这种符合实际的重组教材和教学进度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习效果好,而且学生自学兴趣浓厚,使学生学习“活”起来。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这时就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通过实验探索,促进学生有效理解概念。

理解几何形体概念的本质,需要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感悟和理解概念,及时引导学生比较操作对象之间的异同点,总结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教学“体积”概念时,先要学生理解“任何物体都占有空间”的含义,才能理解体积的概念。为此,我们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后,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上升?”,初步理解“空间”,然后进一步设问“到底是因为石块有重量還是因为占有空间才使水面上升?别的物体也占有空间吗?”接着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他们的发现,并要求在实验中能紧紧围绕“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最后请学生交流汇报,一名同学演示,其他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果杯中液体的水,变成固体沙,同样把石块放入沙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结合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五、教学活动应精心设计,让课堂高效

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些天真、可爱、有想法、爱思考的学生,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不同的数学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从而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多考虑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如何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合作,如何能更公平地对待学生等。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应考虑到创造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学中要多采用新的教学素材、新的教学形式等。在选用新的素材的时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这样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就不是空洞的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和丰富的,那么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好教材资源、能否设计好适合目标、能否善用丰富有效地情境化教学策略和讲练策略,能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能否坚持教学反思,其最终目标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基础,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运用.教育研究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上海华师大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