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方法”理念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原则初探

2017-04-08 04:24刘丹杨力明康毅席红梅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模态原则

刘丹++杨力明++康毅++席红梅

“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而应根据不同语言环境、课程内容、学生水平、培养目标因素,基于以上几种原则安排设计课程,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了解模式的不足,及时对模式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力水平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后方法”多模态教学模式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很多专家开始提出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是在特定时期某些教学方法被大家关注的原因,但有些有识之士却认为专家高估了方法的能量。在研究众多教学法之后,Kelly认为“本世纪很多标榜为具有革命性的教学理念,只不过是先前教学思想和程序的重新思考和命名。”英国应用语言学家Allwright在谈到现有教学方法的效果时,甚至说教学方法“基本无甚帮助。”其实,并非教学方法无用,而是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况与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没有任何万能的方法。西方诸多学者如Kumaravadivelu认为,外语教学已进入后方法时代。

二、“后方法”理念

“后方法”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流派,不是万能的通用教学法,而是一种基于语境的教学主张和一系列宏观策略,倡导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它提出“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赋权”等核心概念,鼓励教师将课堂实践理论化,将教学理论实践化,强调外界氛围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后方法”集大成者Kumaravadivelu指出:“特定的教师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和特定的组织小环境下,为了某些特定的目标而教授一批特定的学生。”作为教师应适时观察教学环境,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Kumaravadivelu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条“后方法”教学策略,分别是学习机会最大化、教学理念透明化、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激活直觉探索、促进协商互动、促进自主学习、保证社会关联、提高文化意识和培养学生语感。

三、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多模态化教学这一概念是由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新术语,西方学者们对课堂教学中多模态意义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如Kress和Van Leeuwen探索了课堂多模态教学的方法,Fresher提出在ESC课堂应用ppt的一些问题,Guichon和Gelornan研究了多模态对二语习得者的影响。国内学者们如胡壮麟、顾曰国、张德禄等人也根据我国国情对多模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多模态教学模式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教学的模式。多模态教学模式常常要随不同实际情况而变化,但要有一定的构建原则:

1.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原则

在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Little把学习者自主性定义为,一种能进行独立的批判性思考,并做出决策并能予以实施的能力。学生英语习得是对知识与信息的自我建构的过程。外国的教学模式多是将自主学习作为主要课堂教学是在课上展现观点的过程。在传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输入造成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而造成有效性过差,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综合发展,要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设计多模态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独立思考能力。如今,我国很多大学都购入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平台上有海量的共享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语音、视频、文本材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布置作业让学生网上提交,这种网络平台的普及让学生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2.个体差异原则

个体差异原则,是指设计教学模式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包括学生学习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智力水平等,如有些特殊班级如民族班、艺术班的学生基础较薄弱,教师应对知识点的讲述更加细致,多加一些图片降低难度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增强互动性原则

现代社会需要既能独立解决问题又懂得团队合作的人才。学生们的语言认知各有所长,利用学生多元智能让他们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写作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模拟情境,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易进入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课下,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交流工具软件,如QQ、微信等,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辅助课堂教学,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与情况,调动学生的多模态学习。

4.多样性适当性原则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高达94%,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姜毓锋,252)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是学生通过多种通道获得信息,比单模态模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safety主题为例,首先向学生提问“Have you ever been to some populated place?”加上两幅旅游拥挤的图片,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己的经验,讲到stampede,让学生看下国外对于上海踩踏事件报道增加了学生直观感受,这时教师提出“How do we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stampede?”学生定会深入思考,教师之后给予文本加以提示必将事半功倍;再如讲到人物,有人体构图的英语标识图易让学生记住不同部位的表述方法。当然,作为教师也要注意多模态的适度与适当性过多的视频和图片,有时会喧宾夺主,让学生忽略讲授的知识点,或视频花费过长时间,缺乏了锻炼能力的机会。

5.鉴赏性原则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拥有熟练的技能,还要让学生拥有对美与文学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离校后仍能感受到英语语言魅力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对于这一原则多模态的引入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比如,在讲爱的主题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爱,教师可以配有相应的诗,让学生随着轻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陶冶学生性情,增强文学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加上一些名人对爱的理解,令学生有了与名人交流思想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提升,读史通今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总结

“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而应根据不同语言环境、课程内容、学生水平、培养目标因素基于以上几种原则安排设计课程,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了解模式的不足,及时对模式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力水平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參考文献:

\[1\]Kumaravadivelu 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35).

\[2\]姜毓锋.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外语教学模式构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郑玉琪.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0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模态原则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