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7-04-08 16:59王海彤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数手指课程标准

王海彤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我们每天接触着数学,学习着数学,应用着数学。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却总是对它望而生畏,一面对数学作业,就抓耳挠腮,眉头紧皱,苦不堪言。怎样才能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快乐地学好数学?怎样开发潜能,自主的学好数学?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摆在面前,等待着我们去解决。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让数学课“活”起来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时,我在讲课时,把收集了一些事物牙膏盒(长方体的),墨水盒、魔方(正方体的),水杯(圆柱),乒乓球、篮球(球)等事物,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把这些物品装在一个袋子里,先说出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再从袋子中摸出,让学生猜出我拿出的是什么物品?是什么形状的?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出每个物体的不同形状,从而总结出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从而我的这趟课就真正的“活”了起来!学生兴趣高涨,从快乐中、玩中获得新知识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册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时,做了一些突破性的教学设计。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归纳为一个课时来教学。让学生通过教学板书设计很容易地掌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老师与学生一起做“手指游戏”。

师:伸出你的右手(五个手指),伸出你的左手(五个手指)。

问:左手与右手的手指比一比,谁多?谁少?

生:同样多。

师:伸出你的右手(五个手指),伸出你的左手(三个手指)。

问:左手和右手的手指比一比,谁多?多几个?谁少?少几个?

……

师:你们很善于动脑筋,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做一做“手指游戏”。

当情景导入结束后老师做一个反思:我发现通过做“手指游戏”,接着在让学生在课桌上摆两排小棒进行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同学们再玩游戏的基础上,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加深了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理解,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东东有86个王牌,西西的王牌比东东多9个,西西有多少个王牌?学生搞清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后,在应用题东东的名字上标出“86”,引导学生说出,求比86多9的数是多少?学生理解了数量转化关系,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地闪现出板书设计,用加法计算。

在旧教材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强调的:“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通过以上事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四、是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1.教师低估了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单从求大数和求小数的字面意思来理解题意。这样的教学没有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容易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混淆。比如:

(1)比5少4的数是几?

(2)比5多4的数是几?

(3)5比4多几?

第一问可以用旧教材中的求小数用减法计算,第二问可以用旧教材中的求大数用加法计算,遇到第三问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不能再用求小数用减法计算,求大数用加法计算了。这时旧教材的教法就有它的局限性。这时让学生联想起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在旧教材中“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的方法,只教给了学生鱼。而新课程标准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教给了学生捕鱼的方法。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理念,对教材内容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要敢于质疑、敢于处理、敢于创新,大胆的采用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综上所述,是我在课堂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參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大数手指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一根手指点点点
弱大数定律分析与研究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决策大数据
手指被“卡”住了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大数和大树
笔穿手指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