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配画的关键点

2017-04-08 09:38梁小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期
关键词:画境诗意

梁小明

摘 要 诗配画是近几年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诗文文字简洁、朗朗上口,绘画形象鲜明、直观易懂,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对儿童有良好的教益作用。好的诗配画作品诗意和画境完美结合,诗句中显现出隽永的画面,画面中蕴含着脉脉的深情,正所谓“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配画艺术的关键点。

关键词 诗配画;诗意;画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95-04

Key Point of Poetry with Painting//LIANG Xiaoming

Abstract Poetry with painting is in the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a new kind of comprehensive art, its prose writing is concise, catchy. Painting image is bright, straightforward, both to cooperate, bring out the best in each other, good instructive effect on

the children. Good poetry with painting works perfectly with poetic

and picturesque scene, verses reveal meaningful picture, the frame contains of deep feeling, is the so-called poetic. Poems have painting,

painting in poetry is the key point of poetry with painting art.

Key words poetry with painting; poetry; magnet

1 引言

诗配画是近几年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集绘画的形象性与诗的文字于一体,意味隽永,令人陶醉。诗配画对儿童有良好的教益作用,不仅能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兒童的审美水平,加深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诗是语言的凝练、感情的升华,诗的思维是跳跃的,它和儿童的思维有些相似之处。诗朗读起来节奏明快、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可以锻炼儿童的语言能力,加深儿童对描绘事物的印象。画是要塑造形象的,形象比文字更直观、生动,更易于被儿童接受。在学习中,把诗和画结合起来,不仅用嘴巴读,用大脑想,还用眼睛看,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开发心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2 诗配画的渊源

中国古代的诗、书、画、印是不分家的,一件完整的中国画作品,往往是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其中,诗和画关系尤为密切,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是诗画名家。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题画诗脍炙人口,他的《画鹰》题诗描绘了鹰的神采飞动,气势非凡,呼之欲出,诗云:“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1]宋代诗人苏东坡为惠崇的《春江小景》题

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

在诗画艺术发展过程中,逐渐由题画诗变成根据诗的意涵创作绘画作品。例如: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就是根据陶渊明的诗《饮酒》而作[3],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为老舍的诗句而创作,程十发为李白诗“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画松兰图[4],关山月、傅抱石为毛泽东诗词《江山如此多娇》创作大型水墨画等。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名家数不胜数,他们都是把诗情和画意完美结合的代表。今天,诗配画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课题,说明了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的信心和决心。

3 诗配画的要求

诗配画文字简洁、朗朗上口,形象鲜明、直观易懂,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人从感觉到知觉、从外到内、从形象到抽象都能够产生对诗的内容的深刻理解,甚至能够让思想驰骋在诗的境界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地步。诗配画作品以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表现手法独特、有创新精神为尚。

主题明确 主题是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但凡一件艺术品的创作,都是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有难以释怀的情感,想通过作品把这种感情和思想抒发出来,传递给别人。因此,每一件诗配画作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赞颂青春,或赞美爱情,或追忆童年、感受童心,或抒发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等等。因为有了主题,形象才有了意义,有了生命,才焕发出思想的光辉。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文字都为主题服务。

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年会上,举办了“马蒂斯杯”儿童诗文绘画比赛,获奖作品中,图1《妈妈,你只会做一道菜吗》(郭凯琪,包头师范学院)反映出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爱心的情感。诗文写道:“前天吃晚饭时,我把鸡肉都挑出来了,爸爸叫我都吃掉,不许挑食,可是小鸡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掉它……”配画以鸡肉和各种蔬菜拟人化形象为主,长着胖脸蛋的鸡腿,眨着大眼睛的白菜,抿着嘴唇的洋葱等,反映出儿童眼中的各种事物都有生命、有性格、有情感,看见它们便产生怜爱之情,表现出儿童对生命的珍惜。

形象鲜明 形象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诗配画作品总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感情。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具象形象把观众的思维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亲切感;抽象形象拉开生活和艺术的距离,让观众的思维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跳跃,引发因人而异的各种联想,获得对自然和社会甚至宇宙的真谛的认知和把握。因此,诗配画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鲜明的形象让人思维清晰、产生美感。

如图2《梦》(叶瑶洁,杭州师范大学)中,整个画面突出一个坐在被单上的小女孩,她披着长长的金发,两只手紧紧抓住一面铺开的黄色大被单,红红的脸蛋上透出些许不安,被单下是蔚蓝色的海水和游泳的鱼儿,背景是缀着星星的天幕:夜晚,小女孩在星星的陪伴下进入梦想,她梦见在蔚蓝的大海中自由翱翔……“姐姐,快醒醒。咦,是谁在叫我?我揉揉惺忪的睡眼,呀,又尿床了。”画面呈现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把尿床用被单覆盖下的蓝色海洋的形象来表现,变尴尬为诗意,生活原来是美丽的。

手法独特 诗配画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手绘、粘贴画、剪纸、刺绣等,用到的工具多种多样,有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水粉、荧光笔、彩色卡纸、剪刀、针、线等,凡是现在能够见到的美术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诗配画作品。不同的材质产生不同的肌理美感,营造不同的艺术风格,它是对创作者美术技能的考验,要求作者根据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处理方法,最终达到各具特色的艺术效果。比如:水粉画要厚重,层次丰富;水彩画要透明轻快;粘贴画要构思巧妙,体现材质的自然美;剪纸要形象概括,黑白布局合理;等等。当然,诗配画不仅对绘画和手工技能有高水平的要求,还对文字的大小、形状、书写规范、在画面中的位置、间架结构、章法、气势都有要求,要达到诗、书、画和谐统一的完美效果。

如图3《小猴与小鸟》(陈孝娟,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整个画面用水粉色完成,色调统一,色彩艳丽,层次丰富,有一种水粉特有的厚度和绒毛肌理,尤其是最后的勾线使用金粉,在光线照射下,画面金光闪闪,焕发出迷人的神采。可见,艺术表现手法的精湛、独到,对于点明主题、渲染气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创新精神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极大丰富,而人们学习的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学习的速度越来越快,带动了人的眼界、思维、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世界的认识也更深入、更完整,因而艺术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以前没有的工具材料不断出现,以前没有的表现手法不断被尝试、创新,人们的欣赏趣味也随之改变,求新、求异,不再奉传统艺术为至尊,而是推崇个性鲜明、有创新意识的佳作。如当前3D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被引起高度的重视,《阿凡达》《捉妖记》就是3D技术制作的电影艺术;在校园中,美术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电脑绘画,如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Photoshop、Flash等。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美术教育中,网络技术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上展览馆、网络艺术创作、网络互动等,都将成为艺术探究的课题。如图4《望远镜》(章吉隹,大庆师范学院)中,一位男孩手捧锄头把,用眼睛对准锄头把一端,正聚精会神地遥望远方,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一切有待于去探索、去发现。

4 诗配画的关键

诗意与画境完美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配画是诗意和画境相映成趣的艺术。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在情感立场上,有歌颂的,也有批判的;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委婉的倾诉,楚辞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率意的表达,李太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深情的倾诉,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淡淡的离愁,都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

画境是画面或绘画中的意境。诗配画是借景抒情,情与景水乳交融,意与境有机结合。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画意》中提到:“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5]苏轼的《潇湘竹石图》通过描绘一簇天真自然的竹子,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洒脱、浪漫的情怀;倪云林的《六君子图》以树喻人,表达了画家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八大山人冷逸的花鸟画《鹭石图》,一只鸟,几块石头,几片叶子,画面笔简形赅,传递出“虚静”“玄远”“淡泊”“幽深”的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今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心灵上的创造和沟通,是真实人性的艺术性展现。在诗配画作品中,诗句显现出隽永的画面,画面蕴含着脉脉的深情。在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中,题写了“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的诗句[5],让人触景生情,画中的葡萄变成斑斑泪点,倾诉着画家的不平遭遇。

感情真挚——赤诚相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诗配画作品是难以打动观众的。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惡,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流传千古的咏物诗《咏鹅》中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突出特征,描写得自然、真切、传神。为什么这首诗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呢?因为它充满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真挚感情。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骆宾王常常和小伙伴到这里玩耍嬉戏,流连忘返,久而久之,鹅的生动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一群白鹅在池塘里嬉戏游玩,洁白的羽毛,红色的脚掌,绿色的池水,嘎嘎的欢叫……这是自然的美景,也是家园的快乐,骆宾王热爱家乡,深爱这些小精灵,对它们产生割舍不断的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创作出这首意味隽永的诗歌。

造型手法熟练——举一反三 造型指塑造物体特有形象,也指创造出的物体形象。绘画艺术以线条、色彩、明暗、肌理等手法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表达感情。有一定绘画基本功的人,造型手法熟练,表达流畅,无拘无束,没有任何限制,能够灵活地绘制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以描绘动物为例,他们不仅能够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进行表现,而且能把握住动物的动作变化甚至心理活动,对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这样一来,动物有了喜怒哀乐,和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观众怎么能不被它打动呢?

诗配画作品中,造型能力尤为重要,因为文字是抽象的,需要细细品读才能明白它的意思,而绘画形象直接、鲜明,一目了然。因此,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动观众,主要看绘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可以运用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运用鲜艳的色彩,还可以运用新颖的构图等,让观众产生视觉的震撼。总之,在画面前,你就是设计师,尽情发挥你的精湛技艺,让平面变得丰富而美丽,给观众营造一个广袤的艺术世界。如著名艺术家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联合创作的山水画,左上方是北国的风光,白雪皑皑、气象万千;右下角是江南的秀丽山水,苍松翠柏;中间用云海衔接,画面右上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毛泽东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没有奇特的构思、精炼的笔墨,怎么会产生意象丛生的艺术体验呢?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活灵活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有生活气息的作品,观众读来亲切、感人,容易发生共鸣。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艺术相形见绌,它是一切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6]

首先,选题要来自生活。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砍柴、吃饭、游泳、打球、走路等。细心的人会对生活进行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其次,生活形象要有典型性。只有有生活体验的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才能真实感人,一朵花,一株草,一位老汉,等等,都应该呈现出各自的形、貌、色、质、性格等特征。

最后,表现生活要有时代气息。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手机、互联网等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古今、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使人们的胸怀更广阔。因此,诗配画作品应该反映当代的生活,体现出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诗配画的关键点在于诗意与画境的完美结合,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它要求创作者首先具有全面的艺术素养,诗、书、画、印皆有所长;其次应具备一颗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对万物具有真切的情感关怀;最后能从现实生活的真实中提炼出诗意的精神世界,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这不是短暂的时间内能够达到的。文化修养薄弱的作者往往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的要求,绘画功夫深厚而诗文功底欠佳,或者相反。有时思如泉涌却无力表现,导致闪现在头脑中的灵感稍纵即逝,令人汗颜!这些情形反映在作品中就是诗画配合牵强,内容空洞,形象死板,手法生涩,效果粗劣,缺乏美感。要达到诗配画创作的佳境,需要持之以恒的修炼:多读、多看、多练,用心品味生活,在创作的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实践。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全国教师教育协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會2015年年会上举办的“马蒂斯杯”儿童诗文绘画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展览,感谢主办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宝石.搜奇抉奥,笔补造化:杜甫画鹰解读[J].名作欣赏:鉴赏版,2006(4):69-72.

[2]王水照.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从苏轼《惠崇春江晓景》谈起[J].文学遗产,1981(2):76-80.

[3]罗洁.陶渊明图像研究[J].上海:上海大学,2011.

[4]王颖.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J].太原:山西大学,2011.

[6]刘白羽.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J].北京:人民文学,2002.

猜你喜欢
画境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诗意的麦子(外二首)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画境
再谈“画境之制”
浅析张洪亮水彩《渔港写生系列》作品中的家乡情
仙乡画境桂花香
被耽搁的诗意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