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黄慎: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

2017-04-08 07:44荷衣蕙带
山海经 2017年5期
关键词:扬州八怪曾氏小鸭子

●荷衣蕙带

扬州八怪之黄慎: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

●荷衣蕙带

黄慎(1687-1770),“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黄慎在清代人物画家中可谓独树一帜,作画时用笔迅速肆意,一气呵成,决不重复。他的画初看上去十分粗犷,但细细品味则意蕴丰富,逸趣百出。

黄慎原名黄盛,他的家就住在武夷山附近。他的父亲年轻时读过几年书,算是略通文墨。他的母亲曾氏家中环境尚可,所以也能识文断字。一家人和乐融融,倒也幸福美满。等曾氏又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日子就愈见局促了。黄父为了养家糊口,就出门做起了生意。即便如此,家中也没有闲钱来供黄慎读书。

懂事的黄慎常常跑到学堂的窗下,偷听先生讲课,然后用树枝在地上一遍遍练习先生课堂上教的字。就这样过一段时间,细心的曾氏终于发觉儿子如此好学用功,她内心非常喜悦,于是每日一边织布一边教黄慎识字背诗。

转眼黄慎已经是14岁的少年了。这一年,黄父在湖南洞庭暴毙,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补贴家用,平时黄慎不仅要种地,摘野果,还养了几只小鸭子。黄慎的弟弟黄达特别喜欢粘着哥哥,每天都和黄慎一起照顾这些小鸭子。小鸭子长的很快,一天天的羽翼丰满,肥壮起来。曾氏看到鸭子长得差不多大了,就拿到集市换了些米。弟弟发现鸭子全不见了,立即号啕大哭,黄慎连忙找邻居借了纸笔,仔仔细细地画好记忆中鸭子的模样,贴在弟弟的屋里。弟弟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小鸭子,立刻止住了哭闹,转悲为喜。

曾氏惊诧于儿子绘画天赋的同时,立刻就想到了儿子的前途:黄慎如果能成为一名画工,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一定比种地务农强得多!于是,她四处托人给黄慎找了宁化县城里专画肖像的张画师。

古时的手艺人都有一个不成文的陋习,就是信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待徒弟大多苛刻,只让做活,却很少传授技艺,张画师也是如此。黄慎在张家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都被安排许多的工作,连观摩老师绘画的时间都没有。

日子缓缓,黄慎的心却是焦虑的,他希望能早日学成手艺回家——家中的两个妹妹因为病饿,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老师总不肯悉心传授技艺,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到头……

生性忠厚的黄慎虽然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工作,却并没有怨言,只要有一点时间总会反复观看老师的作品,自己暗暗揣摩。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张画师终于被黄慎的朴实勤奋感动,把自己这些年的绘画经验倾囊相授。

结业回家的黄慎一边继续看着画谱学习,一边开始了鬻画的生涯,一家人的温饱总算有了着落。

曾氏知道儿子聪明好学,如果仅仅做一个画匠,会耽搁天赋,于是她对黄慎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希望儿子在鬻画的同时能刻苦读书,做一个博学的画家而不是画工。

因为家贫,黄慎买不起用来彻夜攻读的火烛,只能寄居在家乡附近的一座庙中读书。每到傍晚,黄慎就独自来到佛殿,趁着殿中的长明灯读书。寺中的高僧学养深厚,看到黄慎如此勤勉忠厚,打心底喜欢他,于是把自己的藏书诸如《毛诗》《史记》《汉书》等都悉数给黄慎借阅。因为有了高僧的指点黄慎的文学修养提高得很快。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黄慎决定要再拜一位老师。他选定的老师是同郡的著名人物画家。因为无人引荐,想要见到这位名画家并不容易,黄慎在门外苦苦守了几日,才在门外遇到送客的画家。得知黄慎拜见他的诚意后,画家请他到家中叙谈。两人聊得很投机,于是画家便留黄慎在家中学习,但是只是以朋友相待,没有正式收黄慎为弟子。

如此一待就是两年。画艺精进的黄慎人未到家,名气却已经传到了家乡宁化。学成回家后,前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家中的日子渐渐好转。这时黄慎已经是26岁的大龄青年,他这才娶妻张氏。婚后,为了一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黄慎决定外出鬻画。

雍正三年(1725年),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来到了扬州。当时,扬州的经济与文化都处在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聚集了许多一流的文人画家,想要在此地打开局面,并非易事。果然,黄慎精心绘制的画作,居然无人问津。

而路过的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看出黄慎的画功力非凡,只是略显匠气,缺少了一些文人气,于是特意前来结识,和他一起切磋画艺。汪士慎又介绍了一位书画商,他们一致建议黄慎改变风格,化工为写,以适应时代风气。黄慎经过深思之后,开始闭门看书,练字,偶尔出门转转,竟然一幅画也不做了。

一次,黄慎在荒郊散步时无意中看到,乱木中有一棵树上长了一个硕大的木瘤,独具慧眼的他,察觉出木瘤的纹理异常流畅美观,于是将木瘤取下,雕刻成一个精美的瘿瓢。瘿原本是树木的病瘤,属于废弃的东西,但是,经过了精心地雕琢,就可以华丽丽地变废为宝了。看着瘿瓢,他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像是这木瘤一样吗?出生在贫瘠的家庭,没有受过一天正式的教育,虽然也有天生的美丽的肌理,但是,要想成为一件稀世珍品,必须经过苦难的打磨,才能焕发出惊世的神采。于是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号“瘿瓢子”,立志要华丽转身,惊艳世人。

黄慎想到的方法是“以书入画”。有了明确的方向后,黄慎开始每日解衣磅礴,笔耕不辍。如此,经过了几个月的探索,他找到了草书入画的方法。他的画也终于打开了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热销起来。

有了积蓄后的黄慎,首先把母亲接到扬州,打算长期在此鬻画。

在此期间,独辟蹊径的黄慎也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等人相识,相惜,他不仅在扬州家喻户晓,名满天下。而黄母在扬州住了八年,因为年迈思乡,坚持要返归故里。于是孝顺的黄慎也和母亲一起回到了家乡,侍奉在母亲左右。等黄母过世后,黄慎不仅请名家为母亲写了铭文,还申请为母亲立了牌坊。这几乎花光了黄慎的所有的积蓄,为了生计,他又开始了周游鬻画的生活。

再次来到扬州的黄慎,已经65岁,当年的老友们走访下来,大多老病残殁,已经不见了当年的风采。这令他神伤不已。

幸好,不久之后,乾隆南巡,扬州城热闹非凡,文士名流也异常活跃起来。黄慎常常被邀请去参加各种雅集盛会,也渐渐平复了内心的伤痛。

落叶总是要归根,乾隆二十三年(1757年),已经72岁的黄慎又回到了家乡。

晚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平时写下的千余首诗刊付梓。那还是刻板印刷的时代,出一本书的费用非常高,宁化知县得知黄慎想要刻印诗集,就有心想帮助他,特意嘱咐黄慎把手稿先送来看一下。

看完手稿,知县心潮澎湃。在自己的辖区内,能有这样一位奇人真是一件幸事!于是,第二天,知县亲自跑到黄慎家策划出书的事情,商定好由他亲自编删作述,然后两人分别去筹集出版用的资金。一直到乾隆二十八年,《蛟湖诗钞》初刻刊印。知县还特意设宴庆贺,席间,黄慎作画多幅来答谢。

最后的几年,黄慎一直在家乡鬻画授徒,从未停下手中的笔,直到离世的那年。

猜你喜欢
扬州八怪曾氏小鸭子
小鸭子得救了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的交往圈与李方膺的被存在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表扬错了
兰竹石图与郑板桥轶事
山村除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