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第一中学 罗江泉
生命的釉彩
——记宝鸡市眉县青化中学校长张鹏程
宝鸡市第一中学 罗江泉
一所濒临撤点并校的偏远乡村初中学校,因为励精图治的校长,以中考全县三连冠的成绩,赢得全镇十二个自然村父老乡亲的口碑,冒雨送来牌匾“教坛翘楚,西府名校”。
关于这所学校,其实早在一年前,一位“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同事就向我隆重推荐过,说校长跟他是同学,这些年学校发展很快,他亲自去过,师生人人都像打了“鸡血”,劲头足,成绩好,值得学习借鉴。
当我踏进这方热土——眉县青化中学时,见到了张鹏程校长和他的团队,见识了学校师生如虹的气势,领略了他们沸腾的热血。
这所学校让人触动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大气、正气、硬气”文化。摘录几条,从中可见一斑:
“走进青中是主人,走出青中是成功”“精神饱满,气势旺盛,神采飞扬”“和高的比,和强的争,和快的赛”“当我勇往直前时,整个世界都会给我让路”“考前汗水无价,考后泪水无益”“不是每一次努力都定有结果,而是每一个结果都必须努力;不是看到了希望我们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我们才会看到希望”。
这样的标语,校园、教室、宿舍、操场、食堂随处可见,师生们濡染其中,一定血脉贲张、跃跃欲试,绝不会生出蛰伏的想法。
学校大多都是寄宿生,每天早晨从睡梦中叫醒孩子们赶赴教室的不是闹铃,而是梦想。晨光熹微中学生已经在教室开始了“早记”,各科老师轮流出席孩子们一天中最早的学习盛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们是一群和太阳赛跑的人,当旭日东升时,孩子们每个人脸上都开满了因充实而幸福的太阳花!中午12点放学,在教室通往餐厅的路上,看不到缓步慢走的人群,每个孩子都是小步快跑。12点半,教室和校园里又三五成群蹲满了自发自觉学习的孩子,他们“一帮一”互助讲练,这里叫做“天天清”,一个个“小老师”讲得卖力,一个个“小学生”也听得专注。晚自习教室里灯火通明,孩子们梳理知识树,巩固知识点,温故知新,老师们陪伴左右,答疑解惑。
是什么让校园里的高强度学习变成了师生们乐此不疲的选择?为什么看不到孩子们的疲惫和不满,厌学和“偷懒”?不是皮鞭,而是信念!是文化生根后枝繁叶茂的奋斗信念!这种东西形而上但是不难找,《平凡的世界》《创业史》比比皆是!
这些奇迹的制造者叫张鹏程。在校园的师生梦想墙上他的梦想赫然在目:
“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力做一名影响学生一生的教师,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学科与人格魅力,传递着思考与内涵,和英雄团队一起把青中办成一所个性鲜明、特色突出、质量优秀、在西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优质学校。”
与张校长的座谈,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高的敬意。他介绍,这所学校由于交通不便和位置偏远,教师分配至此常被认为是“流放”。好教师不来,自然好生源也留不住,但凡家里有些办法的人都会将孩子送往县城或者其他地方上学。在这待一段时间的教师,如果有门路或者以教学基本功见长,就会赶紧想办法向县城附近申请调动。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学校教学质量退无可退时,村民们给学校校门上了锁,要求关闭。青中的教师走在乡间,不敢昂首挺胸,因为身后有群众的指指点点。
张校长的前任费尽周章,村民答应给学校一个机会,于是前任的积淀,张校长艰苦卓绝的努力,让这所学校置之死地而后生。张校长骄傲地介绍说:如今的教师上街买菜,有些村民们甚至一听是青中教师,竟然不肯收钱!这是付出的回报,这是喜结的硕果,还有比口碑和认可更令人激动的奖励吗?
谈起临危受命,励精图治,改变现状的原动力,张校长深情地说:一是感恩。以前带过的学生,走向天南海北都把自己记得最牢,逢年过节拜会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刻,更有一次,毕业的学生要集体向他行“跪拜礼”,那时他就想:教师分内之事、举手之劳的付出在学生那里激起的是感恩的涟漪,自己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倍努力!二是慈悲。他的理想就是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是啊,城镇化后,很多农村的现状是:房屋俨然难以遮挡院落门前的荒草萋萋,农村见不到青壮年人,他们为了建造自己的幸福家园,在城市里背井离乡、暂别天伦建设城市人的幸福家园,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蓬头稚子相伴。在家乡上学的孩子都是最可怜的弱势群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不说崇高,就算想到这里也要给这个群体一个上好学的机会,不能让农村成为义务教育的荒滩,这是教师的良知!
青化中学的成绩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厚爱,也得到了市教育局的大力推介,我们多么希望看到的是星星之火尽快燎原。可是,就在主流学习观摩,用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的同时,也有一股声音在质疑。
“青化中学搞的是不是素质教育,不是口口声声抓素质教育吗?这恐怕是应试教育的余孽吧!”
“那就是拼命三郎,教师也是人,整日泡在学校,自家的事不用管吗?这样的人生哪有幸福可言?”
“这里完全就是扼杀学生个性的集中营!”
其实,我们也不必介怀,从来英雄多诽谤,自古成功有暗影。丰碑要高高竖起,即使艳阳高照下也有无法驱逐的阴影!崔其升的山东杜郎口是高效课堂的基地,那里也曾被人以素质教育进行质疑;蔡林生的江苏洋思和河南永威,也没有停止过搞应试的口伐笔诛。当你的心胸容不下别人的成功和付出时,请你用“更高更好更强”或者哪怕只能比肩的实际行动和业绩进行较量,一决高下,不要只做“言的高标,行的侏儒”!
在农村,对优质教育的渴盼更加迫切,父母、爷爷奶奶几代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在尺方的土地上反复耕耘,却反复被羁绊。孩子就是他们对明天最温暖的想象,对前途最美好的企盼,对家族命运最关心、最直接的寄托。
那么,作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有没有这样一种义务——“给乡村的土孩子一张可以接受更高教育的入场券”,让他们接受义务教育只是开始,而不是求学之路的终结;让他们手持“入场券”昂首挺胸走进心仪的高中、大学,完成几代人“鲤鱼跳龙门”的夙愿。因为“每颗种子生来平等”,在我们的手中无权断送他们接下来的“求学路”,也无权夭折他们谋划已久的生活愿景!
张校长和他的团队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源于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源于他们的精气神,也源于孩子们奋斗后依稀可见的理想闪烁!
交谈中张校长还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35岁以前人生是在爬山,因为看不到山顶,总觉得太慢;35岁是人生的顶峰,开始下山,谷底一览无余,所以很快很快!要抓紧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
是啊,事业是人生的常青藤和不老树。执著于事业幸福就绵长,其中百折千回、奋斗拼进,又增加着幸福之酒的浓度,这是那些浑浑噩噩度日,碌碌无为过年的人从来就不曾尝到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