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松
(惠民县水利局,山东 惠民 251700)
惠民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策与成效
马海松
(惠民县水利局,山东 惠民 251700)
分析了惠民县水土保持现状及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阐述了治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为破坏因素增加,惠民县水土流失加重,水土保持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从2006年开始采用科学合理对策,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水土保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惠民县地处黄泛平原侵蚀区,土壤侵蚀风蚀、水蚀兼有,交替进行。风蚀区主要分布在南部风沙区,水蚀区主要分布在沙河流域和勾盘河流域。惠民县原有水土流失面积658.6 km2,全为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类型属风力侵蚀与水力侵蚀的复合侵蚀,风力侵蚀强于水力侵蚀,到目前已治理422.21 km2。惠民县1999年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小流域”、2003年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示范县”,水土保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惠民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236.39 km2,项目区年侵蚀模数1 300 t/km2·a,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2.1 植树造林,提高林木覆盖率
为防止水土流失,近几年滨州市通过秋冬林水会战,开展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林粮间作和林果生产。在河沟堤岸种植乔木,沟河坡面种植灌木和草,形成防护体系,增加大地植被,并将部分沙害严重的地产农田退耕还林。经过几年努力,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02万hm2,农田林网面积达到7.56万hm2,沟路渠绿化总长度达到3 179 km,林粮间作面积达到3.33万hm2,村镇植树总株数达到1 050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5.6%。通过以上治理,减少或减轻了当地的干旱、洪涝及风沙灾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 分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按照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将全县划分重点预防、重点监督、重点治理三区,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采取相应对策进行防治。预防保护区主要是土壤侵蚀模数较低的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通过组织防护区群众和有关部门对林草植被做好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监督区主要包括县经济开发区,各镇办的工业园区,在本区主要对重点监督对象分类排队,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监督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有效制止人为破坏现象,减少新的水土流失产生。
在重点治理区确定了以“基本农田与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为基本治理模式,旱、涝、风、沙、碱综合治理,田、林、路、桥涵、闸、井配合建设,对重点治理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如姜楼镇镇西风沙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 km2,新建经果林(冬枣园)26.7 hm2,截、排水沟开挖疏浚6 km,整修田间道路6 km,新建生产桥4座,在整个项目区内沿沟路渠建设农田林网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00 hm2等。通过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了当地风沙区耕地质地,2012年当地原风沙区的粮食亩产达到400多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2.3 加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作
对县内的水源地保护区、水库库区、现有的草地、林地,水土保持林、已治理水土流失区域等加强预防保护。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取土、伐木、过度放牧等活动,有计划进行了固沙育林。建设农田林网,对开发建设项目加强规划与设计,减少破坏地貌和植被。通过预防保护有效防止或减少新的水土流失。
对已经开始治理的水土流失区,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各项水保设施落实养护责任制;对林草和果园,制定了抚育管理制度,防治牲畜和人为破坏;对工程措施加强保护和检查,对需要加固、维修的工程采取补救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2.4 做好境内三大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
针对三大流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法治理。其中,勾盘河流域位于本县北部,总面积347.38 km2,该区域水土流失较轻,分布并不广泛。干渠西部排灌设施不配套,沟渠进入黄河水后淤积严重,加上干渠两侧土壤沙化严重。该流域以治水改碱为重要内容,发挥棉、枣耐盐碱的优势,搞好沟、渠、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发展农田防护林网,林粮间作,小型水利建设。2006—2020年计划发展农田林网面积41.47 km2,园地10.37 km2,开挖沟渠155.52 km,修建桥涵78座。
沙河流域位于本县中部,总面积515.93 km2。该流域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1.28 km2,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5.4%。该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大,程度较重,分布比较广泛,土壤流失比较严重,引黄渠道淤积,渠道两侧附近土壤沙化严重。该流域主要采取充分利用水利设施,沿沟、渠、路营建设了农田防护林带、网,发展林粮间作,农田增施有机肥,件套绿肥,搞秸秆还田。2006—2020年计划发展农田林网面积41.18 km2,园地10.30 km2,开挖沟渠154.44 km,修建桥涵77座。
徒骇河流域位于本县南部,总面积500.07 km2。该流域共有水土流失面积50.48 km2,由于该流域内风沙区面积大,风蚀非常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该流域主要采用以林为主,并保护好现有地表植被;搞好沿黄和引黄植树造林,在风沙区营建防风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沟坡路边和林果地面搞好人工植草,减轻雨水击溅冲刷,把水土保持与植树绿化环境、庭院经济等多种形式联系起来。2006—2020年计划发展农田林网面积49.8 km2,园地12.45 km2,开挖沟渠186.75 km,修建桥涵94座。
2.5 做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推广
以县为中心,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观测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基地,为项目植物工程建设提供种苗、技术,对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开展科学试验研究。根据县域实际,发展了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在县乡建立水土保持技术推广体系,培训骨干技术人员,推广最新实用技术。
2.6 加强宣传、营造水土保持良好氛围
通过宣传水土保持等相关法规,通过图片、文字、影视手段展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水土保持工作变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兴办高效水保示范工程,组织群众和代表观摩,激发群众投身水保建设的积极性,按照“谁受益、谁投劳”的原则,将项目任务落实到村、户,用好“一事一议”用工;积极开展以拍卖、租赁、股份制等经营机制,政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让群众干的放心,进一步加大群众投身水保建设的热情。
当地政府把水土保持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领导、机构、法制、投入、政策、科技、教育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并把水土保持的治理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公益性事业,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近年来,惠民县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不但使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速度加快,减轻坡面径流的侵蚀能力,减少河沟清淤效益,增加农林经济收入,而且优化了区域景观环境,促进了城乡环境状况的改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进一步建设生态城市、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断改善的小流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着力打造“孙子故里、绿色惠民”,促进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赵其芬)
S157
B
1009-6159(2017)-05-0032-02
2017-01-20
马海松(1980—),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