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17-04-07 04:58王晓华宁启蒙
山西建筑 2017年23期
关键词:株潭新兴产业城市群

王晓华 宁启蒙

(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2.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环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王晓华1,2宁启蒙1

(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2.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2010年—2014年,通过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城市群产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等对策建议,以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产城良性互动发展。

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协同度

1 城镇化和产业基本概况

城镇化方面,环长株潭城市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15年,其常住人口达到4 100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2 200万人,城镇化率为53.66%,比湖南省平均城镇化率要高,但是比全国平均城镇化率要低,城市群中的核心区域长沙、株洲、湘潭的城镇化率要比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水平高,而另外5个城市,最低的城镇化率要比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低12.77%。产业发展方面,以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为核心区,主导产业有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随着城市群的发展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基本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走廊。国家对于产业各方面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产业的优化发展,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生态环境健康的发展。

2 城镇化与产业之间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

2.1 城镇化与产业之间发展不同步

通过分析可知,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原始水平一直较高,导致从2010年—2014年以来城镇化率从48%提高到54%,提升幅度较小、空间有限,发展遇到瓶颈期,而同阶段生产总值得到迅猛发展(从2010年的12 558.8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21 600.44亿元),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从2010年的11∶52∶37,发展到2014年的9∶53∶38)。城市群的产业发展水平要快于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出两者的协同发展程度不高,有着比较明显的步伐不一的现象。2010年—2014年,城镇化总体呈现着缓慢发展态势,而产业基本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3年以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要高于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表现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步的问题。

2.2 产业发展不合理,导致城镇化发展问题

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得以优化,从2010年的11∶52∶37调整为2014年的9∶53∶38,产业发展呈现二、三、一的结构。同时各产值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44∶23∶33,调整至2014年的38∶25∶37,呈现一、三、二的现状。可以看出,城市群产业的内部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主要是城市群的城市之间产业发展存在差异,目前,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而其他城市主要还是以传统工业和农业为主,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不高;同时,因为各个城市的特色产业各不相同,自然条件以及资源要素存在差异,所以,城市群之间有着人口流动的本质差别,长株潭地区成为了城市群人口流进的主要地区,而其他城市成为人口流出的主要地区,导致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虽然逐年增加,但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70%以上的城市化率,长株潭地区不到55%的城市化水平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在环长株潭城镇群体系中,其他城市的规模偏小、经济实力有限,彼此之间的联系较弱,导致城镇化发展受制于人口数量的限制而缺乏大、中城市。由此将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即通过影响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分布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因此将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3 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吸引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

第三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和人口转移方面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和产业升级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环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缓慢,从2010年的37%,升至2014年的38%,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33%,提高至2014年的37%,提升幅度较小。一方面说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另一方面说明三产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同时,第三产业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及金融业发展水平不高。总体表现出低端服务业比重过大,现代服务业质量过低的现状,这将直接影响到第三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应以构建和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增加技术资本和智力资本投入为路径,坚持战略导向和市场导向,以城市群之间、重点产业集群之间各类创新(产业创新、工艺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等)的有机融合、协同推进为核心,围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型”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培育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创新主体和新兴产业增长极,实现科技兴城和产业兴城[1]。

技术类创新模式。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围绕湖南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实施产品创新战略和工艺创新战略,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推进工程机械、冶金、机电、化工、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等地方性支柱产业二次提升,大力实施引技和引智战略,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标杆,推进品牌建设、工艺优化和技术引进[2]。鼓励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探索构建带动支柱型产业二次提升的创新型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网络经济。

非技术类创新模式。紧密对接,全面开放,探索地区发展战略创新新路径,依托岳阳国际性港口、黄花国际机场、长沙高铁枢纽等区域性建设,打通湘新欧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一带一部”、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新兴战略,加快建设湘江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点片区,打造一批临空、临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和高铁新城区,构建内部联系通畅、外部联系广泛的开放型节点,补齐短板,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出口加工等外向型产业。提升城市群内部组织协调能力,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互衔接机制,一方面提高城市群内部产业整合力度,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企业联盟和更复杂的产业链,不断拓展城市群内部合作和更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协调城镇拓展空间和功能组织,促进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群和美丽村镇建设。共同推进民生事业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共同推进供给侧改革,鼓励淘汰和改造落后产能,引导企业、技术和人才在城市群内部高效整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民生型、技术型、生态型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中小城镇发展提供新动力。建立健全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政策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产业发展协调机构和渠道[4],引导城市群内各种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共同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建立农业现代化、工业信息化和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步推进土地改革、城乡统筹、多规合一、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等体制机制创新。

3.2 促进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

促进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的基本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三条主线。一是通过内部产业整合,全面优化长株潭城市群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构建由龙头企业群体、产业发展轴带和产业集聚区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体系,进一步明确八市间的重点合作产业和各自的产业发展战略;二是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支柱型产业二次提升和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三是在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建设的框架下,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重大项目,引导专项政策和资金、专业化企业、技术和人才集聚,形成空间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5]。

产业整合巩固战略优势。加大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产业整合,逐步建立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协调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全面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8个地级市要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配套企业。以开发园区为工业的主战场,紧密围绕中联重科、山河智能、蓝思科技、比亚迪汽车等龙头企业,重点加强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节能环保、机器人、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中国中部智能制造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株洲市主要依托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密围绕中车集团、南方航空、北京汽车、株洲电力机车厂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株洲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申报和建设。湘潭市主要围绕华菱集团、湘电风能、湘电重装、威盛电子、泰富重工等龙头企业,加速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岳阳市主要依托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岳阳港口建设,围绕景达生物、中科电气、国信军创六九零六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光伏电子、现代商贸物流、北斗导航服务等产业集群。常德市主要依托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围绕大汉汽车、力元新材、三升光电、三金制药等龙头企业,发展电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益阳市主要依托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金博科技、晶鑫科技、艾华电子、搜空高科、汉森制药等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衡阳市主要依托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衡山科学城、输变电产业园和雨母智慧生态新区建设,重点培育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娄底市主要依托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中国中部节能科技环保产业园和湘中国际物流园建设,未来重点发展环保和物流服务等产业。

联合攻关提升综合实力。加快跨行政区划的深度合作,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和研发、第三方共性服务平台搭建以及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申报等领域加强合作。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共享和协同发展机制,在城市群内部共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加大衔接和匹配力度,提升关键性要素的互通互联,基于市级层面,通过断链、建链、强链、延链等方式建设至少4个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6]。其中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联盟(长沙、岳阳、常德、益阳),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长沙、株洲、湘潭、衡阳),节能环保、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联盟(长沙、常德、衡阳、娄底),“一带一路”关联性产业联盟(长沙、株洲、岳阳),进出口贸易及保税经济联盟(长沙、湘潭、岳阳)。在市级合作的框架下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共享、平台共建、人才交流、合作研发、技术攻关、企业联盟,建立多元的科研机构。

4 结语

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产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为了城市群更好的发展,处理好城镇化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是首要任务。因此,城市群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的提升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两个系统协同发展程度。

[1] 钟荣丙.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2):114-118.

[2] 吴绍波,顾 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1):13-21.

[3] 郑小碧,陆立军.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J].经济地理,2012(2):71-76.

[4] 初钊鹏.环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研究[J].经济地理,2013(5):8-14.

[5] 王书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趋势与协同创新格局[J].中国科技论坛,2015(11):78-81.

[6] 张劲文.首都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8):94-98,104.

ResearchonthecoordinationdevelopmentofthenewurbanizationandindustryintheringofChangsha-Zhuzhou-Xiangtanurbanagglomeration★

WangXiaohua1,2NingQimeng1

(1.HunanCityUniversity,Yiyang413000,China; 2.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0000,China)

In the 2010 year—2014 yea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industries, the problem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urban production are obtained.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urban agglomeration industry synergy innova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benig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group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new urbanization, urban integration, synergy

2017-06-05★:湖南省教育厅课题“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规划对区域一体化的作用机理研究”(编号:15C0246)

王晓华(1971- ),男,工程师,在读博士

TU984

:A

猜你喜欢
株潭新兴产业城市群
人类活动对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
武汉市城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课堂进公园 画笔绘春天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