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考
摘要:民族院校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为己任,发展经济学课程在民族院校的开展不但能满足学生对经济理论学习的需求,同时能够让民族地区的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民族院校 发展经济学 教学方法
一、导言
发展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直到80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在经济学的众多学科分支中,只有发展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更加值得思考和重视。因此,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对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发展经济学课程在民族院校的深入开展,除了让学生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经典的理论模型,以及认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外,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发展环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民族院校全面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有助于民族地区的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发展经济学自引入中国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本土化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我们也看到,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课程开设中,除了经济学专业以外,很多财经类专业要么不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要么把发展经济学开设成选修课,课时分配不够,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就更加难觅发展经济学课程的身影。为民族地区培养干部人才的民族院校到目前来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发展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近年来,发展经济学课程开设专业不断增加,然而也仅限于经济学院,目前经济学院仅有两个专业将发展经济学设置的是必修课,安排48个学时,其他四个经济类专业都为选修课,并且仅有32个课时,教材内容只能完成一半。
二、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发展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课题组成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民族院校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的发展经济学教学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演变过程,对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关系和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在这一个部分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明确发展经济学不仅仅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与传统的经济学课程和理论不同的是,发展经济学在讨论经济增长问题时,不但介绍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总结而来的经济增长理论,而且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经济增长阶段与起飞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这两个理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有更大的参考意义。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运用一般经济学理论分析收入分配的类型以及测量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发展经济学通过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储蓄、投资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来解释收入分配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较为突出的贫困l司题从概念人手,深入解读,说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重要意义。
三是经济增长要素。依据早期经济增长理论得出的结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历了唯资本论、唯计划论,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逐渐体现出来。虽然资本不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唯一要素,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匮乏是共性,因此,必须正确理解资本积累的作用以及資本形成的过程。人口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到底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人口转变阶段以及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行为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人口政策的变化。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备,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和失业问题较之发达国家更加复杂,因此,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以及投资效率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能够较快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然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测度,技术引进的选择对技术吸收的影响需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方位的考虑。资源、环境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由于资源与环境的不可逆性,以资源促发展,以牺牲环境促发展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平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四是经济结构转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严重不合理,农业比重过大,且效率低下,农业技术变革推进缓慢,与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配套的政策制度不能有效实施。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亟待提高工业化比重,完成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正确选择是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化目标的有效保障。在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流动问题,失业问题的考虑能够扫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障碍。
五是对外经济贸易。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为重要。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国际贸易能够提高社会福利,然而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在既定的国际贸易次序下,贸易战略和贸易政策的选择将影响地区福利水平的变化。在利用外资方面,国外借款必须适度,以免引发债务危机;制定的优惠政策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也需适度,正确看待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作用。
六是制度与市场的关系。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机制是不完备的,因此了解发展中国家制度的重要地位,避免低效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失灵,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动态转换。
发展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互呼应,发展经济学能够解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能够指导民族地区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征,确定一条高效的经济发展路径。因此民族院校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是相得益彰的。
三、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受到目前《发展经济学》课程教材的限制,民族院校在讲授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以及贫困等问题时,常常只能依照已有教材的案例来进行解释和说明,而教材中的这些案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案例选取国家的发展时期比较久;二是案例选取国家学生不太熟悉。例如在介绍后发优势理论时,大部分教材选取的是印度80年代的发展情况,在介绍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时,大都也是以北美国家80年代的发展情况为案例。民族院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民族地区,他们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即熟悉也感兴趣,民族院校在教学内容上亟待更新。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发展经济学》课程各章节研究内容,设计有足够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其中因地制宜的案例教学方法是较好的选择。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样本,结合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将案例合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民族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我国的各个民族地区,对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比较熟悉,也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他们身边的案例,借助各种多媒体手段对案例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对案例中引发的发展问题进行激烈讨论,最后通过案例总结最终能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发展经济学教学手段选择上,可以整合民族院校的多种资源,利用各种民族地区社会调研的机会,引导学生结合发展经济学的问题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研,既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高调研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