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薛珊 图 | 阮耀林 张洲
『艺术+』村居部落石龙村
文 | 薛珊 图 | 阮耀林 张洲
A village with art practice-Shilong
最初对石龙村的印象,只停留在蜿蜒绿径徐徐展开与落英缤纷的紫荆。我们到达之时,渐入暖春,紫荆还未到花季。在野趣十足的绿道身后,更吸引人的是挺拔老树里掩映的整齐并排的民居与正在酝酿中的“艺术+”部落项目,它们组合成石龙村深处诱人的风景,也串联起这个村子里足够骄傲的悠然古韵。
石龙村是高速路出口附近的一个村庄,交通非常便利,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谋生,只有一些老人家和空置的房屋留在那儿。村中的绿道野趣十足,许多先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也跳入游客眼帘,如今成了石龙村固定的旅游项目。真正让这条村火起来的,还是这片在村中主干道上整齐排列的民居。村里的47套闲置房屋正在逐步被利用起来,成为大自然里的聚会、读书、交流的地方,让石龙村的功能变得丰富。
这就是目前正在石龙村进行的“艺术+”部落项目,简单来说,这个首创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乡创孵化服务机构+专业投资人(机构)+专业运营机构”的合伙人体系模式,是通过艺术手法对石龙村现有民宅、道路、环境等进行艺术化改造,打造集乡村生态艺术旅游、乡村艺术民宿、乡村艺术书店或网咖、乡村艺术创作基地、乡村艺术创意产业园、乡村艺术生态特色餐饮及休闲娱乐、乡村生态农耕体验基地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艺术生活社区。
石龙村“艺术+”部落项目投资建设方、珠海石龙民宿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童秀娟从不掩饰对石龙村自然风景和民风淳朴的偏爱。2013年她参与逸丰生态园项目时,就进驻莲洲镇,周边几个村庄的人几乎都认识她。经过多次深入了解,童秀娟最终在2016年4月份选择了生态环境好、拥有地理位置优势的石龙村,作为“艺术+”部落项目的第一个实践点。曾从事地产行业的童秀娟经历过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了解做跟乡村、村民相关的地产项目,让村民有可持续的收益在越来越强调眼前利益的今天尤为难得。“很多村民不懂得理财,一次性给他们一大笔钱和持续地合作,后者更有利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童秀娟特别强调石龙村合作社占有项目30%股份,这是除却每年民居租金之外,让村民提高参与度的举措。她的老师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的对于乡建最著名的理念 ,村民有自建的能力,乡村建设才能共生共融,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童秀娟的观点。在乡村建设、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的队伍中,村民如此之高的参与度也成了石龙村的独特风景。
但是项目操作之初,仍有不少村民存在疑惑和不解。66岁的天顺大叔,因为为人正直处事公正,在村里一向备受尊重,当村书记李悦强找到他商量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明白“艺术+”部落项目对于村里发展的重要性,二话不说就担起了重任,负责去跟村民沟通,让大家都参与到这个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项目中。
那是2016年最热的八九月份,天顺大叔忙完白天的农活,晚上就到村民家中去唠唠家常,这才发现原来村民的不解大部分集中在土地的使用权上。靠天吃饭的村民,并不了解什么是艺术民宿,也不知道自己扎根的村庄正在吸引越来越的关注,当他们在天顺大叔的解释下,终于了解原来出租房子,不仅会收到租金,自己的房子还会在专业设计师的草纸上变得崭新,并拥有其他的功能。村民就是这么简单而纯粹,他们欣然接受了“艺术+”部落项目,并参与其中。而天顺大叔也把“艺术+”部落项目当成自己的分内事,忙内忙外,处理村民的各种疑问,忙起来一天电话不断。天顺大叔还特地把经常联系的几人的电话铃声设置为不同的声响,桌子上的电话一响,“李书记找我了,我要过去看看。”天顺大叔拿起电话回复着村书记。
李悦强在石龙村做了多年的村书记,对于村里常住的一千三百多口村民和村里的发展时刻关心着。2016年当他听说童秀娟的项目时,明白石龙村除了民风质朴,要打造一村一特色,让村民的收入增长,必须做出些改变。现在石龙村在进行的项目还包括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岭南大地、莲花心合作社。
草原深处才能见到真正的风景,只有在石龙村通过艺术家的眼睛感受不一样的乡村,才能明白这里发现的一切变化。同属“艺术+”部落项目的农耕书舍作为第一个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实体效果,在一片民居中静静诉说着另一个故事。
农耕书舍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乡村生活方式的两大形式——公共区域与私家庭院,镶嵌在现代空间里。
2005年由三湾村和石龙村合并为的石龙村,民居大多为一层楼高的房屋和院子组成。“艺术+”部落项目的第一处样板——农耕书舍就坐落在这些民居之间,书舍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乡村生活方式的两大形式——公共区域与私家庭院,镶嵌在现代空间里。设计师用白色为基调,使得这个两层楼高的房屋带有简洁的线条,因为是用来作为民宿,所以在设计上要符合现代审美,又保留传统民居的设计,前园开阔,室内静谧。到城里的农村人,渴望回归自然。而城里人到农村,是想体验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农耕书舍,所想表达的理念。
书舍布局上将两栋房子打通合并为一栋,让空间更加宽敞。“外墙没有动过,我们只是洗干净重新刷白漆。”石龙村的民居大部分院落窄小,房子布局是前为厨房、猪圈,中为院落,后为住房,入门一般在侧面。而我们现在所看到书舍,院前石砖砌起的门,以此为中轴,是过道和中堂大门,过道两边各是院落,生长了数年的大树静谧得很,饶有传统庭院的美感。中堂,是书舍的第一处公共空间,两边各为客房,后面是公共洗手间和厨房。通往二楼的楼梯在外,拾阶而上,又是结构与一楼相似的布局,两侧为客房,中间为书房。按照中国传统的类型,无论住宅还是寺院,中轴线是共同点,轴线上,都是最重要的部分。农耕书舍作为一间带有阅读形式的民宿,自然拥有阅读空间,设计师舍弃掉更多可利用的房间,换成公共阅读区域,并设在中轴线上。“可以用多种功能的,才是真正的好房子。”他们如是说。设计师还将院落里的厨房和猪圈拆除,扩大了休闲空间,屋外就是花园,确保随时与自然保持沟通,也让住客有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
农耕书舍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乡村生活方式的两大形式——公共区域与私家庭院,镶嵌在现代空间里。
两层的建筑里,设计师尽可能让四间房间舒适和宽敞,开扬轻松的空间,让到这里的人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是轻松的,设计师们把本来为走廊的空间也吞并进来让房子更开阔,也在每个房间都加入整体卫浴设计,让住客的入住体验更便捷和舒适。
外部的窗户、屋檐上均有精致的雕花,这些都是标志性的传统中式建筑特色,“艺术+”部落并不想改变石龙村原有的风貌,不仿古,亦不做旧,但已完全打破原有的封闭格局,让一个私密家宅变成拥有公共区域的现代化功能建筑。这也是“艺术+”部落项目的初衷,并不是一味强调改变,而是借用艺术表达对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以及生活的思考。
而今,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城郊乡村,渴望在安静的田野里过上一种短期度假休闲,在石龙村地理区位的优势下,“艺术+”部落项目让这种休闲方式多了深层次的意义。乡村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它也可能拥有都市属性,在这宽阔天地、自然田间,也有可能成为人们选择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