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riel 图 | 阮耀林 张洲
岭南小村的生态复活莲江村
文 | Ariel 图 | 阮耀林 张洲
Ecological revival of Lingnan village - Lianjiang
离市区将近2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不走高速就要跨过一段20公里长的乡间公路,这就是我们此次将要到访的莲江村与城市的距离,蜿蜒的乡村公路和路两旁的稻田在现在看来是一片秀美的田园风景,但在10多年前的莲江村人看来,这也意味着偏远和落后。
莲江村,一个位于珠海西北部,由沙湾、新村、桔湾三个自然村组成的曾经偏远行政村,在相比周边几个村落,莲江村脱贫的脚步走得确实蹒跚了不少,五指山下的小村庄,除了种植水稻也再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座无法带来经济收益的小山和几千亩水田就是曾经莲江村所有村民的收入来源。
在当了20多年村干部,现在又发挥余热在村委会财务审计小组工作的村民周昔记忆里,莲江村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巨大的变化阶段。首先就是他童年时期的贫困生活,这时候的莲江村,所有村民都在温饱线上艰难地挣扎着,永远填不饱的肚子和做不完的农活构成了周昔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烙印。
莲江村的第一次变化被周昔定义在了上世纪70年代,对此周昔有着属于村民最直观朴素的评价标准:房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的村民开始陆续建起了砖瓦房,周昔家的老宅也是在那一时期修建的。
莲江村位于珠海西北部,属斗门区莲洲镇管辖,由沙湾、新村、桔湾三个自然村组成。由于全镇地处珠海的水源保护区,工业发展受政策所限,多年来一直限制了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莲江村的形象总与“贫穷”挂钩。
既然工业发展受限,莲江村开始将目光转向生态农业发展,其实这也是村民们的无奈之举,莲江村地理位置偏远,曾一度被誉为珠海的“西伯利亚”,又因为水源保护限制无法发展工业,不像其他村一样有着来自交通、资源或者政策方面的先天优势可以借用,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
周昔所说的第三阶段应该是从2012年开始的,借着斗门区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的东风,莲江村获得了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周昔那间1969年修建的老房子,因此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拆除重修。村委会也获得了斗门区1000万元的财政支持,用以打造村子的景观工程,疏浚下水道,整修道路等环境举措。而在这之前,莲江村也早已经开始自己的生态农业发展尝试。
早在2004年,莲江村就在保留每位村民3分(0.3亩)总计约300多亩口粮田的基础上将其他土地进行重新调整,村民从村委会承租土地向村委会缴纳租金。在面向村民的同时,莲江村也开始尝试着将土地承包给外来投资者进行农业开发使用。从2002年村委会将8亩土地承包给企业做有机蔬菜大棚开始,到2005年珠海市农业局在此承包100亩土地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莲江
周敬棠曾任莲江村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副书记,2014年开始当选莲江村党支部书记。
“以前也有老板承包村里的地搞种植,但都是自己带人来搞,搞完感觉没钱赚就走人了,土地租金又便宜,没给村民带来什么好处,所以我们以后引进项目肯定要优先考虑村民的利益。”周敬棠认为企业和村子的关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租地上,这也是当时引进十里莲江项目时候村委会集体的共识。村在土地承包中掘到了村子发展的“第一桶金”,村民也从开始的反对、怀疑,转变为现在的支持、鼓励。
“一开始确实是有村民反对的,土地承包给本村的村民,每年的租金才150元,已经是非常低廉的价格了,租给外面的老板当时最低也要500,现在租给十里莲江的价格是1200,还要每三年100元的价格递增。可刚开始操作的时候转租的土地给外面的老板,村民并没有收到什么好处,租金都在村委会账上,‘看不到钱,为什么要搞?’是当时许多村民的想法,甚至有村民将到期的承租土地放荒,也迟迟不愿意交回村委。”
2014年开始接任莲江村党支部书记的周敬棠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时任村委会主任的他也没少到村民家中做工作,村民大会也开了不知道多少次,虽然做通了大部分村民的思想工作,但大家的态度还是比较迟疑和观望的。“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没拿到钱,大伙心里不踏实。”
10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演终评阶段现场竞演,在厦门市青少年宫红领巾剧场举行。为期三天的评选,共有400位选手参与,分作4台专场现场竞演。福建省九地市的近50所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竞相选送了融汇传统戏曲意蕴、富有浓郁地域特色、展现新时代青春气息的戏剧节目。展演最终评出“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中小学生戏剧奖”节目奖和表演奖等相应奖项。
那么租地的钱去了哪里?“主要是用于改善村里的整体环境,还有就是村中老人的慰问赡养支出。我们从2005年开始,就通过村民决议,使用租地款和来自政府的补助、拨款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主要是村中的道路改造和卫生环境改造。挨家挨户宣传卫生知识,添购垃圾桶、修建垃圾池,重新整修村路,是我们村委会当时的主要工作内容。”
整修后的莲江村确实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便利,环境更好了、住的也更舒心了,但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村民的收入仍然维持以前的状态,想要赚钱也只能“向外求”。
莲江村的发展转机是在2009年,依靠前期的村容整治和对村庄岭南民居文化的保护挖掘,开始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莲江村依五指山脚蜿蜒而建,是典型的岭南古村。凭借着深厚的沙田水乡文化、水网交织、峰峦错落、千顷稻花,莲江村定下的“生态+旅游+农业”独特发展模式,很快就赢来了企业青睐。当然,能够引来投资的另外因素则是莲江村已经有成熟的土地转租开发操作经验;和当时市领导驻村所带来的政策倾斜、生态旅游的尝试、社会关注以及相对廉价的土地租金。
对比莲江村以往的操作经验来说,这一次前来投资的“十里莲江”项目是一个十足的“大手笔”,“十里莲江”是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和养生居住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一期规划用地就有800亩,二期规划将扩展到2000亩,这已经接近莲江村能够用于合作开发的土地总数,甚至连同村民的3分口粮田也要以个人转租的形式计算在内。
项目通过村集体、村民分别与企业签约,将村集体用地和村民的宅基地、闲置房屋流转给莲江生态旅游公司,由公司统一开发“十里莲江”旅游项目,建起茅屋式的别墅,将村民旧居改建为小庭院,接待喜欢慢生活的游客。
穿过岭南特色的牌楼,和几栋各具风格的度假木屋,就进入了十里莲江的民宿体验区,沿着湖边曲折蜿蜒的石板小路前进,路旁就是一栋栋由村民的老旧房屋改造的岭南小院,开发者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尽量保留了院子原来的风貌,斑驳的青砖墙和墙上已经被磨得乌黑发亮的月饼模具都说明院子原来的主人是地道的岭南农家人,事实也确是这样。
“十里莲江” 是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和养生居住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每到节假日,吸引着无数的城里人过来体验乡村美好生活。
我们这次采访所住的105-106小院就是用村民的老屋改造而来,这是一间由三座独立的小屋围成的一方小院,主屋和对面厢房被重新分割打造成了由两间客房和一个小小的迎门客厅组成的小小“套房”,原来的厨房则被改造成了卫生间。一间小院可以容纳6人度假居住需要。小院深藏在村民的村落里面,与村民的院子仅一道木篱笆相隔,闲暇时候还能隔着篱笆跟隔壁的邻居寒暄几句家长里短,体验一把地地道道的农家生活。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和没有阻隔的交流互动,将岭南特色的农家生活原汁原味儿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样的小院在十里莲江项目共有十多间,租用自57户村民的宅基地和闲置房屋被重新规划安排,按照房屋的结构和样式,打造成一个个大小不一,各具特点的民宿院落和花园、餐厅等服务设施。在村落深处,经营者还打通了两间原本独立的院落,辟成一间民俗博物馆,展示莲江村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从农民手中收购来的犁、耙、打谷机、水车等农具和特意保留下来的柴火灶、水井等生活用具陈列其中,讲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对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来说,莲江村的一切都是生命中的风景,而对于莲江村村民和十里莲江的经营者来说,游客就代表着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分蛋糕”的方式决定了莲江村和这个主打生态农业,依靠莲江自然环境和以及岭南特色民居生活体验的生态旅游项目能走多远。
口粮田的流转租金和农家小院的租金是十里莲江项目切给村民的第一块蛋糕,也是对村民来说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更大的博弈则是在企业和村委会之间。在吸取了以前一阵风似的项目上马、承包土地、然后黯然离开的乱局之后,莲江村在引入农业项目上面也变得谨慎了许多。“以前也有老板承包村里的地搞种植,但都是自己带人来搞,搞完感觉没钱赚就走人了,土地租金又便宜,没给村民带来什么好处,所以我们以后引进项目肯定要优先考虑村民的利益。” 莲江村党支部书记周敬棠认为企业和村子的关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租地上,这也是当时引进十里莲江项目时候村委会集体的共识。
基于最大化地给村民带来实际利益的考虑,莲江村和项目的投资方签订了一份在当时看来颇为“严苛”的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除了项目投资方在保证严格控制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流转租用村里土地和每3年递增一次的土地租金外,还包括项目在用工上需优先录用本村员工;以及每年项目门票收入25%的分红。今年3月,去年一年的十里莲江项目门票分红已经打到每个村民的账户上,每人35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对许多村民来说纯属意外之喜。
除了租金和分红,村民在村企合作中得到的最大受益或许就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据十里莲江项目执行董事陈胜平介绍说,目前整个度假区共有雇员60多人,除了包括陈胜平在内的几个高层管理外,其余员工都是由附近村民组成,其中莲江村村民占了大多数。105-106院落的主人阿莲也在园区内工作,阿莲本是广西人,1993年嫁来莲江村,在进入十里莲江之前在井岸附近的工厂里打工,项目落成后,阿莲就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回来村里上班,虽然收入上面比工厂做工没有明显提高,但在度假区里的工作就相对轻松和自由很多,周围的同事也都是自己的父老乡亲,人际关系更单纯。
环境熟悉,工作相对自由,离家较近还能有时间照顾家里,是吸引阿莲和许多在这里工作的村民选择留下的主要原因,从2012年项目落成到现在,园区内的员工流动率仅有2%,也都是因为婚嫁生育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没有村民因为对工作环境或者待遇的不满而提出离职。
2015年春节期间,十里莲江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200多元的人均消费除了给度假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带旺了附近的市场。阿莲也将家里多余的房子空置出来重新打扫,租给前来旅游的游客,逢节假日每晚几百到上千元的租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还有村民将自家种养的农产品和土特产拿出来向游客出售,原生态无污染的农产品非常受游客青睐,价格也比之前村民集中出售高出了许多。
行走在莲江村里的小路上,你已经很难界定村庄的时间概念,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古老民居得以保留和修缮,新建的房屋也按照原来民居的样式修建。按照现行政策:每个需要新建房屋的村民如果按照村统一规划设计的外立面风格进行建造,都可以得到政府每平米60元的外立面装修补贴。这项由政府出资,村委协调的浩大工程旨在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给整个产业生态圈补上最重要的人居环境一环,还原提升莲江村岭南风情的沙田水乡特色。
2012年,初见成效的莲江村“意外”竞得1000万元的专项建设基金,这项资金被用作了村容村貌改造、绿化和景观提升、水道管网改造等基础工程。有了硬件条件的支持,莲江村对产业发展也有了更大的“野心”:十里莲江项目二期扩建的8栋度假别墅正在紧张推进,而一个五星级的生态酒店现在已经完成征地,正在招标;村委会与农源公司合作的100亩高新品种农业示范生态园项目也在2016年落成……
临行之时,村书记周敬棠站在村委会巨大的沙盘前为我们一行讲述着莲江村未来的规划前景:“这一带是我们的古村落保护区,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留村里最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这里是我们的生态酒店,马上就会开工建设;未来我们还将在这一带筹建一个特色农产品展销一条街……”
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到现在的生态农业示范村,莲江村为珠海建设了一个本就在世外的农林“桃源”,给每一个到来的游客展现了一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岭南农家景色,也走出了一条政府支持、村企共建、村民参与的现代新农村建设模式。“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合理引入商业资本”或许就是“莲江模式”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