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乡野珠海的新乡村建设样板

2017-04-07 09:25
珠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野理想生活

回归乡野珠海的新乡村建设样板

RURAL RECONSTRUCTION AND REBIRTH

回农村去,是时下的热门话题,曾经被我们熟视无睹的乡村味道现在俨然成了“稀缺资源”,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私房菜馆生意兴隆,每到周末,通往乡间的车流排成长龙。这其中除了人们对健康生态生活的追求,还有那一抹藏在基因里的对土地的眷恋。曾经,我们急于跳出平房和农田,要到公路另一头的城市里去生活,要用自来水冲掉裤腿上的泥腥味儿。如今,远离了那片土地的我们又陷入了迷茫,仿佛遗落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于是,我们又一次回到了乡村,去寻找记忆中曾经的美好。物理上的故乡在远方,而精神上的故乡,则是“三亩田、一间房”的淳朴乡村,这里,寄托着我们精神回归的深深执念。

让年轻人回来,意味着要有比城市更为优越的条件,不仅是单纯的经济收入,还有价值认同;让鸟回来则是对农村原始生态的恢复;而最根源的问题,是让民俗回来。彼时,我们用乡音来区分远近亲疏,用民俗来标榜族群特点,现在,这些被我们遗忘在精神深处的东西正在以新的姿态回归。

乡村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

“乡村是什么?乡村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这是北京绿十字创始人孙君在参与主导过多个成功乡建项目后得出的感慨。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5.34亿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8.7%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49.7%,农村人口占比正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迅速减少,到2011年年底,这一比例达到了48.7%,城镇人口首次超越农村;而到了2013年,数字被缩小到了46.3%。在数字之下,还有大量拥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工、保有原户籍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等途径在将更多的农民推向城市,农村空心化的趋势,远比想象中的更严重。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伴随着人口流失、日渐边缘的农村现状,还有新生的力量在农村生长,这种力量一方面源自外在环境对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变,另一种,则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复兴。

从2004年注册成立民办非营利组织北京绿十字开始,十多年的时间里,孙君参与主导了多个乡建项目的策划执行。有成功、也有失败,经过10多年的摸索,他也有了自己的完整乡建理念。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郝堂村的“郝堂茶人家”项目,入选住建部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第一名。

乡建和复兴,孙君无疑是走在前面的民间先导者之一,孙君把乡村的复兴简单概括为:让年轻人回来,让鸟回来,让民俗回来。让年轻人回来,意味着要有比城市更为优越的条件,不仅是单纯的经济收入,还有价值认同;让鸟回来则是对农村原始生态的恢复;而最根源的问题,是让民俗回来。彼时,我们用乡音来区分远近亲疏,用民俗来标榜族群特点,现在,这些被我们遗忘在精神深处的东西正在以新的姿态回归。

乡建,是一种乡野精神的回归

珠海,这座年轻的城市同样有着自己的底蕴,建城仅30年的珠海没有其他动辄以百年计的古城的沧桑历史,但在香洲之外的山间河畔,这座城市的乡村有着比城市更为古老的历史记忆:几百年间口口相传的古老民俗、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雨的古老建筑、还有青山绿水间的渔歌唱晚,乡村的味道,从未在这片土地上消失。

我们又回到了乡村,这次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带着一种朝圣的忐忑,回到那片梦中花园。我们走过“十里莲江”成片的油菜花田;探访石龙村引入城市模式的生态社交平台、体验南澳民俗里浓厚的渔家文化;聆听南门村回荡了600多年的赵家皇族祭礼的钟鼓声;拜访会同村每一座百年老宅现在的主人… …我们想要走遍珠海每一个乡村,去寻找记忆中故乡的样子,乡村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故乡。而今故乡的模样越发模糊,乡村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薛珊《珠海》杂志专题编辑

Q&A

关于乡村的印象或回忆。

最近一次回到乡村是什么时候?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关于乡村建设,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关于乡村的印象或回忆。

求学路上的翻山越岭,天未亮就背着咸菜干粮出发,太阳下山才走上归程,即使是夜路也不会害怕,有月亮星星为伴,有偶得野果的乐趣……这些都是父亲口中关于乡村的回忆,也是我对于乡村的印象。

最近一次回到乡村是什么时候?

因为采访这期专题,再次去乡村,谈不上回到,或许因为感觉从来就不曾属于乡村,虽然我们的长辈都来自乡村,但是乡村在我印象里,只是一个旅游的地方,并不像父辈一样对乡村有情感寄托。

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理想中的乡野生活可能是吴冠中的水墨画,可能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可能是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景春山空”……但最有可能的是干湿分离的厕所、没有蚊虫的庭院以及近在咫尺的小超市。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说到回归乡野的理想地,很多人会想到南方的那些村庄,满眼的绿意盎然和诗意的田园风光,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但是我更青睐北方的村庄,田地里有玉米、核桃树,空气干燥,视野开阔,山林间散落着几百年树龄的古树,树皮上的一道道沟壑诉说着古朴沧桑的故事。

关于乡村建设,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归根到底,能给本村民带来什么才是乡村建设的重中之中。虽然现在许多乡村都设有农家乐,也都相继开发农村旅游项目,但是这些都是城里人喜欢的东西,村民在迎合城市口味的时候,是否会悄然改变着什么?一村一特色,这个发展的特色是否是村民自己特有?这也许是对于乡村建设,我会继续关注的地方。

李伟年画家、导演、“九号仓”艺术群体创建者、民间原创艺术的践行与推动者

关于乡村的印象或回忆。

我从小在城镇长大,小时候乡村给我的印象是很穷,那里的人都很勤劳纯朴。记得读初中时有一小伙伴家在城郊农村,我们几个同学经常去他们村子玩,那时玩得也很简单,无非是掏鸟窝、抓青蛙、钻山洞之类的娱乐,现在想来无比怀念。

最近一次回到乡村是什么时候?

今年春节就回过,与儿时几个画友一起,缅怀当年学画时到乡下写生的日子,都是身为人父的年纪了,大伙一回到乡野大自然的怀抱,竟然完全变成了当年的野孩子,爬树翻墙,一解城市生活之乏味。

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不要有太多现代城市的痕迹,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狗有猫,有鸡有鸭……当然,尽量不要有太多人,最好是安静的,与中国传统山水画里描绘的一样,与陶渊明诗中描写的一致。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其实每一个自然环境保护得好的地方都是理想地。对于我来说,最理想的地方肯定是自己的故乡,也许是因为风俗习惯,也许是因为乡愁。想想如果自己老了,靠在村落大榕树下的竹椅上乘凉,听着鸟叫虫鸣,看着夕阳西下也是挺不错的选择。

关于乡村建设,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我有参与过乡村建设改造的项目,很认同其中提高农村人民生活质量的诸多举措,比如老人的福利、村民的文体康乐活动、交通环境、卫生环境的改善等等。但在改善乡村环境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生态与传统民俗的有效保护,有些甚至是起到破坏的效果。对于“建设”两字,我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因为在“建”的同时,往往会“破”。在建设的过程中,保护原有自然生态是基本底线,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就是自然资源,连自然都破坏了,那乡村也就没有价值了;其次是对乡村传统民俗的保护,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这点,这也是乡村文化的生命力,但由于文化更加隐性与软性,所以,有许多保护措施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前提是尊重,文化只有在被获得尊重之后才能自信,才会释放出强大的价值。

玛雅绿制陶人,前媒体人

关于乡村的印象或回忆 。

整个小学的暑假和寒假,我都在乡下四姨家度过。关于日月山河鸡叫蛙鸣,牛粪羊屎彩虹日落,以及山野树林露珠洪水等等关于自然的一切,都受教于那里。夏日龙王庙前三天三夜的唱戏,冬天结了冰的河床上飞快的小冰船,四下无人的荒坟前疯狂逃窜的小伙伴,偷了核桃没东西装只好脱了裤子挽个结跨颈而背回家的小表弟,见了鸭子鹅死命追要抱到怀里才罢休的我。

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鸡犬相闻,陌上花开,有酒有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人情味儿,有三五好友。观念开放包容,自己有大大的工作室,孩子们可以放心地串门玩儿。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目前常居大理,介于乡野与城市之间,目前还算满意。但终究不是真的乡野,相比之下,我去过的地方里,可能西藏一些地方比较有感觉,随便远离城市都可见一些纯粹的乡野景象,尤其像林芝海拔低一些的地方。

关于乡村建设,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不排外,包容一些,越杂的社会生态越健康。乡村建设也确实需要一些素质型的文化人,会有更长远的见地。

范林非空间、器物设计师

丁逸聪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总监乡村规划设计主导者热衷乡建规划者

关于乡村的印象或回忆。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都来自乡村。但记忆的核心、实质也就是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亲朋好友,吃饭穿衣的那些事儿。对我来说最浓烈的回忆是逢年过节,妈妈费劲脑汁用奇缺有限的食材制作的那些充满爱的食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愉快地享用。有时候我觉得也就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才有对乡村的记忆。而我们的孩子们的内心很难再有这些简单淳朴的滋养了。

最近一次回到乡村是什么时候?

我常回。年纪大了,越来越喜欢接地气了。

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种一两亩地,请几个熟悉庄稼的农夫做老师,种植一些有机蔬菜。有一个特大的书房,书房里有柴火炉,可取暖煮茶温酒。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这会儿正是回南天老母亲受不了潮湿不能过来,自己又不能回去。其实这几年越来越不能接受珠海的气候了。考察过沿海的城市,体量和文化因素理想的是厦门,但也很潮。东北太远,云南太闹。这个问题我正在想呢。

关于乡村建设,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对于乡建我很推崇绿十字会的创始人孙君老师。在孙君的规划中,乡建分三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感性生活,包括农田、人、家、村庄、生活与生产,这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第二个体系是理性生活,包括孝道、亲情、民俗、村规民约民俗、乡贤、核心人物、伦理道德;第三个体系是精神生活,包括家谱、祖坟、祠堂、庙宇、鬼神、宗教、儒释道等。孙君老师理解中国的乡村,理解得很深刻。我们不能用城里人的眼光把乡村看成消遣的资源。这种做法是掠夺性质的,不可能有好的延续和发展。云南的许多地方就是这样的例子。孙君老师常说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中国的乡村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实践,也只有在中国过去的乡村才真正地很好地统一了天地人的关系。

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理想的乡野生活,是原生态、原汁原味。例如:不要有太多现代的人工修饰过的乡村面貌、不要有太多的现代科技设备存在、需要有绝大多数的原住民生活的场景。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推荐广东韶关乳源的必背村。那里偶尔会有自驾游狂热爱好者过去,他们和村民一起做饭、一起生活。那个地方保留得很原始、房屋有90%以上是黄泥土房和坡屋顶灰瓦、周围有小桥流水和乡野田园,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村依山而建,空间上错落有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

关于乡村建设,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期待中国能有更多的美丽幸福乡村出现和存在;社会能有更多有志之士对乡村投入更多关注和重视。

建议:加快加大力度投入乡村农民的文明及社会知识的普及;深入了解农民之需,各阶层在扶贫项目上能够针对具体乡村项目建设进行帮扶;都市人不要太过根据自己兴趣意愿去过所谓的农村生活而给当地的村民造成困扰,应建立在了解和相互包容的情况下去体验。

莎莎儿童阅读顾问

关于乡村的印象或回忆。

属于小时候的乡村记忆,是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也是每每乏力之时自己能够选择的一份心灵归处。天蓝得透明,大朵大朵的白云低沉沉地浮着,仿佛触手可及……用太多的语言也描述不尽属于生命中仿佛被馈赠的那一部分风景,所有的感官体验都会上升至感性,再到理性,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回到这小小人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让我爱上这份乡村情结。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我近些年常去的一个地方,便是唐家古镇,尤其是镇里的共乐园。春分刚过,天气渐渐回暖,大清早骑个自行车到唐家,点上一份特色茶果和豆浆作为早餐,果腹之后再沿路骑车到共乐园游憩一番。呼吸着百年古树散发的幽气可以立马抖擞,若太阳出来了,还可到盘石飞榕看“时光”流逝——没错,阳光成束地斜穿过榕树枝干之间,你会看到细尘在这束晨光中流动,如漏斗里的流沙一般,可以静静地感受这份时光所带来的抚慰。这是我常常爱干的事,这场美妙的表演常常会让我更坚定初心。

黄也白可能是多元产业和业态的整合创新创造者可能是多元时空和精神世界的穿越体验者

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理想中的乡野生活,大概很难是原生态的了。像网络传说的极个别人跑到终南山里面去修道、去画画,长年累月面壁青山、枯对星月,成为当代的隐士,应该很少人忍受得了那份孤寂和清苦。所以,我们想要的乡野,绝多情况下,只是“生活在别处”的乡野,是“围城”里的逃离欲望临时着陆的乡野。它是文艺范的乌托邦,甚至是装逼范的朋友圈。它肯定也不是“英国的灵魂在乡村”的那种乡野,我们还远没到那份儿,过几代人再说,等这些只值五斗米的俗物骨头都腐烂了再谈灵魂吧。真有理想中的乡野,我们去了也是去祸害它、污秽它。我想得起来、好意思说的乡野生活,简单说就是乡村的“大”环境、城里的“小”环境。就是山山水水、田野溪流要乡下的,不要城里这种假山假水;然后要老宅子,但是要经过了改造改装,得把现代生活的零配件给装那传统框架上去。我不喜欢阴暗,所以最好混搭个玻璃盒子,或者一整面斜屋顶全通透了那样。

如果推荐一个回归乡野的理想地,会是哪里?

如果要说一个,我会选择北山,对,就是南屏的城中村,要说这是闹市里的小隐也行。硬道理就是,在这里,我能闻到乡和野两种气息,所以它是我的替代的乡野。

阑珊媒体人、专栏写手

关于乡村的印象或回忆。

春天的夜晚跟弟弟打着手电筒去稻田地里抓田鸡,第二天收获美味炒田鸡的犒赏,简直觉得春天连绵不绝。夏天昏昏欲睡的午后,溜到郊外去,在大树底下和蝉一起昏昏欲睡地打着盹,等到大人们午睡快醒时再悄悄溜回家,神不知鬼不觉,深藏功与名。秋天的傍晚,逃课骑着自行车到野外去,直到温润的暮色渐行渐远。天边有一大片赤红的晚霞,一层一层重叠,蔓延,褪远,月亮的淡白影子却已在天边隐约浮现。收割后的稻田升起苍茫薄雾,空气中有河流,烧焦的稻桩,路边盛开的雏菊的气味,辛辣清凉。面对空旷的田野,天地壮阔淡定的瞬间,这微妙的夜与昼的转换交接,第一次感到一种人在天地间的喜悦、孤独与惆怅。冬天的早晨,压了一晚上马路的我们,集体蹲在村口的小河边,看小乡村清晨的苏醒。老房子静默,小河混浊而安详地流淌,早餐的香味隐约飘过来,平凡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安静下来,屋檐低垂,像沉重的眼皮。

你理想中的乡野生活是什么样子?

有一个院子,有一棵花树,春天开花,夏天鸣蝉,秋天结果,冬天落叶。有新鲜的食物,有足够的钱,可以无所事事荒度时日。春天看花,夏天写信,秋天看月,暮冬烤雪。还有不问来处的仨俩邻居好友,偶尔相邀,做几个小菜,三四个懒意的人儿,一桌半黄半青的草色,几碗月光。

猜你喜欢
乡野理想生活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春天的乡野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乡野飘向世界的芬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乡野闲时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