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民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400)
自拟泄热解毒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曹新民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400)
目的探讨自拟泄热解毒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泄热解毒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HFMD神经功能评分、脑电图分级情况及心肺功能指标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优于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HFMD神经功能评分、脑电图分级情况、HR和LVEF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HFMD神经功能评分、脑电图分级情况、HR和LVE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HFMD神经功能评分、脑电图分级情况、HR和LVEF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拟泄热解毒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缩短病程,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并有助于保护心肺功能。
手足口病 重症 中医药 西医 神经功能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类型之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好发人群。已有研究显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是手足口病主要致病病毒类型[1]。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手足疱疹及口腔溃疡等,其重症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及心肺功能障碍,如不及时给予治疗,死亡率可达10%~15%[2]。目前西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多采用对症支持干预,仅能部分缓解症状体征,但对于病情进展控制效果欠佳,无法满足临床需要[3]。近年来中医药开始被广泛用于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疗效。本研究选取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泄热解毒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近期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HFMD神经功能评分、脑电图分级情况及心肺功能指标水平等,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西医诊断标准[4]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湿热毒盛证”诊断标准[5]者;年龄1~6岁者;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者;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者;合并水痘、疱疹者;研究药物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7~43个月,平均(26.94±5.51)个月;发病时间8~70 h,平均(12.87±2.62)h。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45个月,平均(26.79±5.44)个月;发病时间8~72 h,平均(12.93±2.6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4]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包括甘露醇每次150~200 mL,每天2~3次,利巴韦林10~15 mg/(kg·d)及脑肌苷肽每次10 mL,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泄热解毒汤:板蓝根20 g,大青叶20 g,连翘10 g,黄芩10 g,石膏10 g,知母10 g,石菖蒲10 g,天麻10 g,钩藤 10 g,生甘草10 g。每剂加水200 mL煎至100 mL装瓶待用,其中0~1岁每次口服15 mL,1~3岁口服每次20 mL,>3岁口服每次30 mL,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5~7 d。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高热、皮疹及肢体抖动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计算平均值;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价采用HFMD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脑电图分级标准参照刘小燕主编《临床脑电图学》[6],分为完全正常、正常范围、边界性及异常,检测仪器采用BL-100型脑电检测仪(深圳宏智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心脏功能评价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心率(RR);肺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IO)。
1.5 疗效标准[4]显效:治疗后3 d内体温恢复正常,无肢体抖动,皮疹消退结痂且未见新皮疹。有效:治疗后7 d内体温恢复正常,无肢体抖动,皮疹消退结痂且未见新皮疹。无效:治疗后7 d内临床症状体征均未消失。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 3 . 6 6 ± 0 . 9 5△9 . 5 4 ± 1 . 3 1△对照组 5 . 3 1 ± 1 . 1 0 1 2 . 3 7 ± 1 . 8 4 n 5 0 5 0高热消失时间 皮疹消失时间3 . 5 9 ± 1 . 0 5△5 . 0 6 ± 0 . 8 8△5 . 3 2 ± 1 . 4 2 6 . 2 8 ± 1 . 1 6
2.3 两组治疗前后HFMD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前HFMD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HFMD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HFMD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FMD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7.78±1.45 5.14±0.91*△对照组 50 7.74±1.42 6.57±1.24*
2.4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4。结果示,治疗前两组脑电图分级情况比较差别均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分级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分级情况比较(n)
2.5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5,表6。结果示,治疗前两组HR和LVEF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HR和LVE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 H R(次/ m i n) L V E F(%)治疗组 治疗前 1 7 9 . 6 5 ± 3 3 . 9 8 4 2 . 3 7 ± 1 0 . 5 2(n=5 0) 治疗后 1 2 9 . 1 0 ± 2 0 . 1 0*△6 3 . 3 4 ± 1 3 . 2 7*△对照组 治疗前 1 8 0 . 1 3 ± 3 4 . 0 4 4 2 . 6 4 ± 1 0 . 6 0(n=5 0) 治疗后 1 5 5 . 3 3 ± 2 5 . 1 7*5 5 . 5 1 ± 1 2 . 1 8*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时间 P a C O2(m m H g)O I P a O2(m m H g)治疗组治疗前 4 6 . 7 2 ± 6 . 8 4(n=5 0)治疗后 3 4 . 7 2 ± 4 . 8 3*△对照组治疗前 4 6 . 9 4 ± 6 . 9 0 1 6 5 . 2 0 ± 4 1 . 8 6 7 1 . 8 3 ± 9 . 7 7 4 6 9 . 3 4 ± 1 0 2 . 3 9*△9 8 . 3 4 ± 1 3 . 1 7*△1 6 7 . 1 7 ± 4 2 . 0 5 7 2 . 1 5 ± 9 . 8 5(n=5 0)治疗后 3 9 . 2 5 ± 5 . 7 1*3 8 7 . 6 0 ± 9 7 . 0 7*8 7 . 6 5 ± 1 1 . 5 2*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更为高发;该病感染病毒多具有嗜神经性,故重症患儿常早期出现神经系统损伤,诱发脑水肿、颅内压上升及交感神经异常等症状[7-8];而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释放可进一步引起机体血管收缩和肺内循环异常,如不及时控制则能够快速进展形成心肺功能衰竭,威胁生命安全[9]。目前西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多采用降低颅内压、抗病毒及神经保护等对症干预措施,其中脑肌苷肽中主要成分为神经节苷脂、多肽及氨基酸等[10];神经节苷脂通过与神经细胞膜紧密结合,维持结构完整性,进而发挥促进神经细胞修复、提高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等作用;而多肽和氨基酸则能够改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加快相关神经递质合成与传递[11-12]。
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可归于“温病”“时疫”范畴,属实热之证[13];病机为外染湿热疫毒内侵、遏抑卫表以致肺气失宣;如热毒与湿热夹杂,久之内陷厥阴、蒙心扰风则可致而头痛、呕吐及嗜睡等神经症状,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发生[14-15];故该病中医治疗应以凉血解毒、清热平肝为主。本研究所用自拟泄热解毒汤组分中板蓝根清热解毒,大青叶凉血消斑,连翘清热散结,黄芩泻火除热,石膏清热泻火,知母滋阴泻火,石菖蒲醒神开窍,天麻定惊熄风,钩藤清热止痉,而生甘草则解毒止痛。诸药合用可共奏泄热凉血,解毒熄风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6-18],板蓝根与大青叶均具有病原菌及病毒高效抑杀作用;其中大青叶提取物可对病毒体内复制产生明显抑制;而板蓝根则主要通过其生物碱成分与病毒紧密结合而对相关蛋白质合成形成干扰;天麻和钩藤在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方面作用亦被广泛证实。
本研究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在缓解高热、皮疹及肢体抖动等症状体征,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方面优势明显;治疗组治疗后HFMD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电图分级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中药方剂辅助用于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有助于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脑电图复常;而治疗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则说明清热解毒中药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心肺功能衰竭风险。
综上所述,自拟泄热解毒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缩短临床病程,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并有助于保护心肺功能。鉴于入选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及单一中心等因素制约,所得结论还有待更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1] 刘岚铮.济南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及基因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7):757.
[2] Chi CY,Khanh TH,Thoa le PK,et al.Milrinone therapy for enterovirus 71-induced pulmonary edema and/or neurogenic shock in childr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rit Care Med,2013,41(7):1754-1760.
[3] 孙祖红.热毒宁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4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7):42-4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232-233.
[6] 孙春艳,徐书珍,张定荣.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抗炎-促炎机制及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5):658-660.
[7] 武洁,成怡冰,李志方,等.肠道病毒71型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49-254.
[8] Han J,Wang Y,Gan X,et al.Serum cytokine profiles of children with human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J].J Med Virol,2014,86(8):1377-1385.
[9] 朱杰.青蓝甘草汤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5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3):391-393.
[10]王玉辉.肠道病毒71型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8):499-500.
[11]魏守刚,程秀菊.刘兰霞,等.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重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12,7(6):726-727.
[12]孔卫乾,王金华,黄向晖,等.羚羊蝉蜕汤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7):97-98.
[13]王玉珍,庞保东,张双,等.醒脑静注射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55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2):50-52.
[14]施小敏,袁莲,唐俊.中医辨证论治手足口病经验总结[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64-65.
[15]徐卓妮,应玲文,邱林军.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60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0):69-71.
[16]徐丽华,黄芳,陈婷,等.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5,3(6):358-360.
[17]郑剑玲,王美惠,杨秀珍,等.大青叶和板蓝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1):18-20.
[18]刘盛,陈万生,乔传卓,等.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3):204-206.
R512.5
B
1004-745X(2017)03-053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3.055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