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阵
摘要:哪一位老师不在黑板上写字,老师的毛笔字、钢笔字不一定让学生看,但粉笔字绝对是写给学生,让他(她)们看的。作为一名老师,不仅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若能写出有体的粉笔书法,以粉笔书法感化学生,更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老师 粉笔字 粉笔书法 学生
粉笔书法,是在粉笔字的基础上的书写艺术,不会写字的写字,会写字的写人。会写字的人以字陶冶情操,会写字的以字开展人伦教育。
王羲之:“夫纸者阵也,笔者刀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行者杀戮也……”会写字的人以字同大自然万事物象神奇融为一体,即天人合一。写好粉笔字,是老师的基本功之一,上升为书法艺术,学生不自觉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老师的粉笔字直接面对学生,影响着他们。老师的教学生涯,会影响多少个班级,多少位学生。可见,一个教师不仅要写好粉笔字,还要把粉笔字上升为书法艺术,写出既有传统,又有个性的粉笔书法,自然就能以书法育人。
唐朝书法大家张怀瓘认为,书法可以张皇当世,规范后人,其变化多端,形态不一,磔髦竦骨,神短截长,有似忠臣抗旨补过,匡主之忠诚;矩折规转却密就密,有似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哲人知进退之行;书笔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犹如五常(仁、义、礼、智、信)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总之,书法可以记刚人伦,显明君王父母之尊,而又能礼敬长者,爱护幼小,班列上下有序,有助于天下大道正常运行,这就是翰墨之道。
书法无小技,含有大哲理。教师就应该写好粉笔书法。
书法艺术是一个变通创新的艺术,南北朝庾肩吾《书品》:“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唐虞世南《笔髓论》:“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放也。力为任使,纤毫不挠,尽寸有余故也。管为将帅,处运用之道,执生杀之权,虚心纳物,守节藏锋故也。毫为士率,随管任使,迹不凝滞故也,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
张怀瓘认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没有边际的,其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今天老师用的粉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书育人的工具;粉笔书法前无古人,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中国的书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创新不断,精品无数。同时书法有没有固定的格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家自身修养的提高,书法的形式不断地被突破,更有活力的技法应运而生。这就给粉笔书法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舞台,抓住机遇。他还说:“书法没有永久不变的格式,事贵通变”。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推陈出新。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老师以粉笔书法作为自身的样板,身教胜于言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粉笔书法是通过力的大小,轻重的变化等笔法的处理,自然达到毛笔书法的效果,借鉴古人的精华,探讨文墨的奥秘所在,索取万物的精髓,以筋骨树立形象,以神情润色,尽管行迹在尘世,而志向却超出九霄云外,充分利用粉笔书法,来教育学生。
粉笔书法非等闲易事,非下功夫、得法不可。张怀瓘认为:“如果下笔才思考,必困于迟钝;或者不思考而写,则必败于脱略。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授之于心,笔力不能随心所动,心不随力而行,尽管自己可求,终究杳然而无所收获。只有意念灵通,深沉用笔,幽思人于用力之间,追虚捕微,似从幼童到白发,孜孜以求。所以,能获得书法艺术的真谛很不容易,而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更是‘千有余年,数人而已。”可见,书法非等闲易事,下功夫不一定行,不下功夫是绝对成功不了的。
粉笔书法贵在继承,吸古纳今。粉笔临帖,由于工具的局限性,临帖时,临得越像越好;唐钟邵京《灵飞经》、王羲之《黄庭经》及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等可以作为范本,粉笔临帖时,力度的把握非常关键,想笔画重、粗就要用力,反之,力度就小。
粉笔临帖要忘我,不要有自己的任何习惯。临帖就是向古人要方法,寻技巧。临帖最好带着自己的问题,有重点的去临写,用“拿来主义”的方法,为己所用。粉笔临帖,临帖可描红,描红重点练习点画,一定要过点画关。
有人喜欢写繁体字,结构好安排,容易写好看。而简化字不容易写好,写出来不美观,空间不易控制;简化字易写小,寫粗重,不易写大,写大给人的感觉更大,和上下左右的字不协调;如“口”“雄”两字,“口”字撑着格写,比“雄”字感觉就大。写结构时,精力不应放在点画上,注意力应集中在各部分结构,如何收放才美观上,这时的点画更应写好,只是写结构时,用闲暇之余,有心无意的去处理。书法没有惊险的结构而失美,结构没有精美的点画而逊色。粉笔书法要达到尽善尽美,非下功夫不可。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
[2]图说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