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思考与成长

2017-04-07 19:48高莹
东方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成长思考实践

高莹

摘要: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要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会更迫切,进而加唤起学生强烈的的求知欲,同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而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索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操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践;思考 ;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学习内容中特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项内容,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开展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可找到原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课后测量一下自己红领巾的底和高,并求出面积。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卧室或书桌的长和宽,并求出面积。通过测量和计算,学生不仅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公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而且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在运用中得到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深化。再如学习了步测和目测后,当学生知道了自己走一步的长度后,可步测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程有多远,目测一下田野里两块稻田间的距离有多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步测和目测的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亲身实践,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内化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会更迫切,进而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更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可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选择的选用学具,并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比比谁的图案最美丽”的系列活动,教师不提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积极地参与,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拼出各种不同图画,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悦和勇于探索图形的无穷奥秘,并让他们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实践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在交流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充分感受数学魅力

三、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和激励,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将成功的体验作为一种潜在的、不竭的学习动力,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以求再次的成功、再次的喜悦,能让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心。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创设了“购物”的问题情境:小刚先买了9瓶牛奶,后来又买来5瓶牛奶,,现在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列出算式“9+5”,然后让学生两人合作,用小棒代替牛奶,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说:“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10加上4等于14。”有的说:“把9分成5和4,5和5凑成10,10加4等于14。”还有的说:“只要将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有一个数与另一个数能凑成10,再进行计算。”虽说得不太清楚,但孩子们通过独立操作,动手实践,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算法策略,加深對“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又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在“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小数意义”,把元、角为背景下的小数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如身高、体重、赛跑成绩、体温等,同时还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写成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这些精心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教材的内容,对教材中有关小数四则运算的教学活动作了如下统筹安排:开学初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见过的小数,记数学日记,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类整理,办成数学小报张贴墙上。学生们收集到人民币、美元、身高、时间、气温、体温、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不同领域的小数,孩子们真的很有成就感,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之后在每次教学完一个环节,教师就鼓励学生利用墙报上的信息,编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解答。孩子们凭着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编出自己喜欢的问题。但往往在解答时出现争议,而此时,又正是帮助孩子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契机。如在学完“小数除法”之后,学生为这样一道问题而争议:“每个油桶最多可装4.5千克油,装10千克油至少需要几个这样的油桶?”有几个同学为所得的数据“2.2个”而困惑,经过大家的讨论,结果认为至少需要“3个水桶”的答案最合适。于是教师接着让大家想一想,还有做哪些事情时用除法计算的结果要运用“进一法”。孩子们热情高涨,利用课后的时间,找寻数学小报上的数据编题。最后教师又指导班级数学小组的同学筛选分别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计算的小数除法应用题,指导学生解答,效果较好。

实践活动的内容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教学中可打破时空的限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地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如认识了百以内各数后,我认为可以安排学生走数字迷宫;学习了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后,可以让他们实地进行测量或目测、步测操场的周长;认识了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设计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等等。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让书面作业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课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成长思考实践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