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分化与农民承包地退出意愿研究

2017-04-06 08:41肖成龙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业户承包地意愿

肖成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农户分化与农民承包地退出意愿研究

肖成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出现了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户的分化。本文基于对淄博市淄川区的调查研究,构建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家庭、承包地利用现状三方面研究农民土地退出的意愿。通过对模型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农户的分化,在承包地有偿退出意愿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区别,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

承包地;城镇化;兼业程度;制度安排

所谓承包地退出,是指我国承包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户由于各方面原因彻底放弃承包地的承包权的过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以至于我国农村人口以老人、儿童为主,从事农业生产能力有限,大量土地闲置、抛荒,土地利用率低下。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土地退出机制,处置现在农村未被利用的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但是,通过承包地退出的试点来看,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农户退出承包地的意愿不强。因此,要想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土地退出机制,就要充分了解农户的意愿。

一、文献综述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农村土地退出相关问题。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退出机制是刚性的,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对退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考虑不足。应建立土地承包地退出的充分补偿机制(韩立达、韩冬,2016;高佳,2016;王建友,2011)。另外,部分学者对农民土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关研究,严燕等(2012),王兆林等(2011)基于中国户籍制度的变革,分析了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土地政策以及农户的社会保障等。乐章(2010)认为影响农村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土地自身的功能以及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刘同山等(2016)通过对比三个试点,发现不同地区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对所有农民而言,农村承包地退出不能一刀切。通过文献回顾,有关农村土地退出,缺乏对于不同类型农户退出意愿的研究。因此,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对于承包地退出的意愿对于建立更合理的农村承包地退出机制,实现土地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样本来源与结构分析

(一)样本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1月对淄博市淄川区3个镇10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4份,有效率为93.3%。调查问卷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农户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探询了农户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意愿。

(二)样本结构分析

1、农户兼业情况。本次调查问卷中以“您一年中外出务工的时间是多少?”的形式对农户的兼业户程度进行了考察。在224位农户中,常年在外务工的有67位,占总人数的29.91%;部分时间在外务工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17.86%;从不外出务工的117人,占总人数的52.23%。

2、农户个体特征

本次调查问卷中涉及农户个体特征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性别上,总体男女比例为1.4:1。对于农户的年龄分布大多集中在31-60岁之间,其中纯农户表现出相对老龄化的状况。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方面,总体上受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只拥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至于婚姻情况超过80%的人是已婚,拥有自己的家庭。

3、农户的家庭特征

针对农户的家庭情况,本次调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询。一是农户家庭人口情况。二是农户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对于农户家庭人口的调查,接近85%的家庭都拥有2个及以上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就人均年收入而言,仍存在4.91%的农户处于3000元/年标准以下的贫困状态。但是大部分人们的人均年收入处于中游以上的水平。

4、农户的土地利用现状

本次调查从农户现有承包地的生产设施情况、耕作形式以及目前主要用途的角度考察了农户的土地使用现状。该地区农户现有承包地的生产设施基本都是自然状态。另外,该地区农户目前土地大都是自己使用,只有11.16%的农户正进行或曾经进行过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机制还很欠缺。土地抛荒的现象严重,抛荒率高达15.63%。

三、农民承包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统计模型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及说明。农民承包地退出意愿虽然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单就退出意愿来说,只存在两种情况:愿意和不愿意。因此,我们在这选取Logistic模型分别三种类型农户的承包地退出意愿进行研究,从而比较不用类型的农户的承包地推出医院是否存在差异。在前期对收集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该模型的解释变量。分别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农户意愿从事的职业、家庭人口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承包地的生产设施状况、耕种的形式、目前的主要用途。另外设置部分特殊指标,包括:对农业兼业户而言的其每年从事农业活动的时间,对于非农户而言的外出工作地点以及工资水平。

(二)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样本按照纯农户、农业兼业户以及非农户的划分分成三个子样本。分别运用Eviews7.2对三个子样本以及总样本进行回归,经过不断的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最优的模型结果。

从结果来看三种不同类型的农户受到的影响因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体来说,三种类型农户影响因素相似之处:年龄对于三种类型农户的影响基本相同,都是年龄越大的人退出意愿越强。而中青年人群之所以会有所顾虑,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导致在市场中无法找到符合自我定位的职业,只能依靠承包地来保障生计。另外存在两点对三种类型农户均有影响,但影响的结果不同。第一,家庭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不同的是对于纯农户来说,家庭外出人员的增加会使其更加坚定的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对于农业兼业户以及非农户来说,家庭外出务工人员越多,对于土地的情结会慢慢的减弱,同时家庭收入的来源也由农业生产向非农生产转移,因此会更倾向于退出承包地。第二,家庭人均年收入对于三类农户均有影响。只不过,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对于纯农户以及农业兼业户而言其承包地对其具有重要作用,不愿退出。而对于非农户来说,其收入来自于非农收入,愿意退出承包地。

不同之处:第一,农业兼业户与非农户,会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原因在于在找工作的时候,你的文化水平会对寻求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高素质的人才更容易找到工作,相反只拥有小学甚至小学以下水平的农户在寻求工作时,成本很高。而且对于工作的稳定性也是具有正向影响的,因此教育水平稍低的人会会将土地视为其失业后最基本的保障,退出意愿不高。对于纯农户来说,受教育水平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会特别明显。第二,一个人的职业愿景,会对纯农户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农业兼业户以及非农户来说影响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目前来看,该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远远低于从事非农生产所得到的收入,因此对非农户以及农业兼业户来说他们的职业愿景基本一致,不会倾向于务农,因此对承包地退出影响不大。而纯农户而言,由于在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职业愿景也出现较大差异,希望从事非农生产的会希望退出承包地得到一笔补偿收入,而希望从事农业生产的则会愿意保留承包地。第三,由于非农户在放弃农业生产,从事非农生产的同时,放弃了土地的使用,将土地闲置、抛荒,因此抛荒率较高的非农户会更倾向于退出承包地。第四,对于农业兼业户来说,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常也会影响其退出的意愿。从事农业生产较长的农户更愿意保留承包地。第五,对于非农户来说,当前工资水平也是影响其意愿的重要因素。工资收入低着会将承包地视为必要的保障,而工资收入较高者则不会太看重承包地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针对城镇化进程中,造成的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户的分化,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24位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三种类型的农户之间在承包地退出意愿上受到的影响因素,存在异同,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意愿从事的工作这些个体特征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折射出是由于农户自身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而导致无法在城镇化快速推动的市场中找到符合自己的职业,无法获得稳定的生计保障,只能依托承包地来保障生计。

(2)家庭户籍人口数、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年收入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有影响,根本反映的是目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值很低,无法满足更多的人口数量。

(3)对于纯农户来说,上述分析中提到恋土情结会造成因家庭外出人员的增多更加坚定保留承包地,很重要原因也是由于承包地退出后利用不当,土地非农化现象严重,造成其更不愿退出承包地。

(4)对于农业兼业户和非农户来说,无论是婚姻状况以及其从事农业活动的时间对农业兼业户意愿影响还是工资水平对于非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由于其工作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除了上述所说的职业技能的缺失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不完善。

(二)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的整体把握。第一,针对中青年开展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农民夜校”的形式,政府相关部门委派技术人员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技能培训,以培养在城镇化进程中,适用于市场的新时代技术人员。第二,采用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农业上产方式。以政府为主导,引进企业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的单位产值。第三,建立健全适当的补偿机。针对不同的类型农户的需求进行补偿,比如:对非农户可以采取货币补偿、农业兼业户采用就业补偿等。

2、针对性建立承包地退出相关机制

(1)针对纯农户的恋土情结问题。一方面加强思想的引导,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监察监督机制,对土地非农化利用现象加以严格的控制。

(2)针对农业兼业户与非农户城镇化中的社会保障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认可农民工,坚决杜绝歧视的思想。另外要给予农民工均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

总之,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要坚持自愿、分置的原则,使具有不同农户获得最迫切的需求。

[1]严燕等.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6):128-132.

[2]王兆林.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1):49-61.

[3]刘同山、孔祥智.参与意愿、实现机制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农地退出[J].改革,2016,(6):79-89.

[4]许恒周、郭忠兴.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基于农民阶层分化与产权偏好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98-102.

肖成龙(1993-),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农村社区发展。

猜你喜欢
业户承包地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汽车维修档案电子化助推业户经营规范化
有户口但无承包地 无权参与收益分配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四项服务”聚起“兴业”正能量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承包方能请求返还弃耕抛荒的承包地吗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这种情况能否主张土地承包权
家庭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