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让食物卫生安全
齐国丞相管子首先从食材安全的角度,提出要预防夏季食物中毒的问题。那么,食物制作中和做成成品后,如何防止被污染?古人也想出了不少招数,其中有一种“巾幕”最简单实用,即用干净的纱布或网罩将食物覆盖或罩起来,以防灰尘或苍蝇落上,弄脏食物。
秦汉时期,“巾幕”已成为民间常规的食物保洁手段。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幕”:“帷在上曰幕,覆食案亦曰幕。”意思是,帷幔遮盖在上面的叫幕;遮盖摆放食物几案的纱帐也叫幕。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条中,记录了多种易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的情况,其中一条称:“凡蜂蝇虫蚁等,多集食上,食之致瘘。”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也认为:“饮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
将食物罩起来,可有效地防止蝇虫叮咬,保证食物卫生。而将盛装食物的餐具洗净,则是古人对付食物不洁的最普遍手法。现在不少家庭都选择餐后洗餐具,其实洗完的餐具放置数小时后,热别在高温的夏天,仍然容易滋生病菌,在盛装饭菜前应再洗一下。所以,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涤杯而食,洗爵而饮,浣而后溃,可以养家老。”
对于做饭菜时的卫生要求,古人并不是戏语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清朝美食家袁枚曾提出“四多”观点,以保证制作食物时干净卫生,即《随园菜单》中“洁净须知”条所谓:“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在做菜时,“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等都不能落入菜里面,否则菜就不卫生了。袁枚称:“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
(倪方六/文,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