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浅析我国企业高杠杆率的成因及相关建议
张义彬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目前,中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比率已经远超的国际警戒线。2014年,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率为123%。截至2015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高达131%。预计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率将达140%左右。较高的债务水平根本无法维持,因此非金融企业迫切需要债务清偿。本文分析了我国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的成因,并就在我国企业去杠杆过程中,政府应当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措施推进去杠杆进程平稳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去杠杆;非金融企业;税收
(一)经济增长放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金融企业扩张迅速,然而的资本金增长速度却难以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大速度,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企业最显著的特点—负债经营。然而随着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到来,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略显不足。而导致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社会资金结构中,流向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在当前背景下,企业收入普遍降低,利润普遍缩减。
金融危机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继续高速增长,采取了降准降息、四万亿投资计划等等措施。在多项措施的影响下,经济投资提高,杠杆率持续上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也有了不错的发展。但是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出口下降,正处于政策消化期的非金融企业大量的出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双降,亏损额持续 上升,企业财务费用上升速度超过了企业收入增速,进而让企业更加依赖于负债。债务负担和企业收入缩减相互作用,使企业高杠杆率持续上升。
(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1.银行大规模放贷。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取决于市场流动性的大小。当市场流动性较高时,商业银行应该增加贷款的数量,以此提高企业的杠杆率。多年以来,我国市场的流动性充足,作为盈利型企业的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模式单一的情况下依旧大规模的放贷,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高杠杆率。
2.企业的融资体系不完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融资体系不完善也导致了高杠杆率这一现象的加剧。从融资结构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成熟,非金融企业的外部融资结构中一直以银行贷款为主。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 的,债券市场方面则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债券。债券二级市场发展程度一般,产品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而直接融资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严格,导致债券融资的规模始终高于权益类融资。普通的企业难以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只能通过借债的方式缓解资金困难。
3.金融服务机构组织结构不合理。从金融服务体系来看,我国的金融工具较少,从而导致我国的金融机构经营业务过于单调,而且专业化水平较低。以商业银行为例,其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传统的“存贷款”金融服务过于倚重于国有大型企业,忽略了长尾客户,盈利收益过于依赖利息收益,而相对的其他业务收入比重明显较低,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过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有2%的现实不良率。
(三)财政政策的影响。受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居民将大量的个人资金存入银行以保值,消费 的积极性不高,而作为最大 的资金盈余部门,居民的低消费积极性导致了国杯的经济活跃度不够。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我国在 过去的十年实行的都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故在产品的扩张过程中,非金融企业多数选择以负债经营为主的经营策略。
去杠杆的重点在企业。通过国际比较可见。我国债务中,最尖锐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过高。而在企业债务中,国有企业的债务占到了6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债务问题中,国企杠杆率过高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清理企业杠杆率的过程中,如何根据政府政策、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企业去杠杆要与税收措施结合起来。
(一)直接减债。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限制其贷款、不断提高其发行债券的门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去除呆账死账,降低经营风险。但是当众多企业集体减持债务时,会导致资产整体的价格下跌,使得投资工具分散,造成衍生品市场萎缩,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缩减,最终形成经济衰退。因此,政府部门在对哪一部分企业采取直接减债方式的问题上应该慎之又慎,而这就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掌握调控,整合多部门行政力量,把不同程度的企业区别分类,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解决各个企业的问题,顺利分期完成“去杠杆”任务。倒逼落后企业转型升级。直接减债可以分为“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
“节流”就是要控制企业产能,限制企业贷款、不断提高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
就“开源”而言,税收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出口型企业,退税资金要迅速到位,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的资金链压力,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污染较高、产能过剩的企业,应当利用税收减免政策来鼓励企业的转型升级。再引导企业将减税资金又用于污染处理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实现企业资金流的有序循环。
(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也就是“债务重新安排”,是资产重组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部分债务减免,延长还款期限,变动债权债务关系等各种方法重新安排债务,从而有助于减轻企业财务困境的一种举措,进而处理债务人的过度债务和大规模坏账所引起的债务危机,债务重组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双赢策略”,既能保证债权人最大限度地收回债券,也能缓解债务人现有的债务负担。
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税收部门一定要落实好关于企业推进企业去杠杆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企业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股权(资产)收购、合并、债务重组等重组行为,可按税法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二是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可按规定享受5年内分期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三是企业破产、注销,清算企业所得税时,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有关清算费用及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四是企业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债权损失可按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五是金融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六是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货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符合规定的,不征收增值税;七是企业重组改制涉及的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企业资产证券化。我国经济当前处于整体下行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当前的大环境下,有相当的企一部分企业有了盘活存量的需求。随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类型的越来越齐全,具备高投资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股权型证券化、债券型证券化和混合型证券化”等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实现优质资产的迭代,创造出更多收益,进而降低企业的信用成本。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可以提高金融效率。
在企业实行债转股的过程中,税务部门一定要进入企业实地考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例如税务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组,并且下设政策法规、权益维护和风险分析评估管理3个小组。政策法规小组主要负责对接管委会招商引资、简政放权等工作,权益维护小组负责办理引进项目和权益保护工作,包括落地企业和纳税人的涉税事宜以及其他权益,风险分析评估管理小组则负责涉税风险防范和税收保障工作,包括纳税人涉税管理事中、事后的涉税风险防范及税收保障。小组人员要调配各个科室的熟知各项业务的人参加,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实施团队化、专业化作业,按月通报工作进度。
通过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实地考查以及风险分析小组的评估,对符合贷资产证券化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张义彬(1994.05-),男,山东财经大学,会计专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