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 创新不止
——詹天佑奖今昔
■ 叶昌元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表彰活动。
这是经科技部核准,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水利部的共同支持与指导下,以弘扬科技创新精神,表彰奖励在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中成绩显著的工程项目为宗旨的奖项。
詹天佑先生,字达朝,1861年4月26日生于广州府南海县。12岁考取清政府选派的首批出洋幼童,留学美国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雪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归国后,历任工程司、总工程司、总办、商办铁路公司经理、督办和交通部技监、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等职务。曾在广东修筑炮台和绘制了我国第一幅海图,修建或主持修建了关内外、京张、沪宁、汉粤川等铁路。
京张铁路起自北京丰台,至河北张家口,从南口北上要穿过崇山峻岭。铁路每升高1米,就要经过100米的斜坡。这样的坡道长达10多公里。为了缩短线路、降低费用,詹天佑大胆创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北上的火车到了南口以后,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前面拉,一个在后边推,过了青龙桥,进入了“人”字形铁路线路的岔道口后,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改成拉,而原先拉的火车头又改成推。实际上铁路也可以“盘山”而上。由于关沟路段的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合盘山,只有采用“人”字形线路。如此大胆设计,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是一个不小创举。
詹天佑奖评选契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注重发挥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坚持弘扬科技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与创新活力,推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科技进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科技创新高层次的重要奖项。
詹天佑奖先是每两年评选一届,后每年评选一届,每届评选获奖工程二三十项左右,自设立至今已完成14届评选,共有400余项包括建筑、铁道、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代表性的工程建设项目获此殊荣。
詹天佑奖评选坚持质量第一、少而精的原则,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评选程序规范运作,树立了较好口碑,影响力和权威性与日俱增。詹天佑奖评选涵盖了建筑、桥梁、铁道、隧道、轨道交通、公路、港口、水运、水利、市政、住宅小区等土木工程行业的各个领域,通过优中选优评出了土木工程各领域的精品工程,获奖工程都是各领域的典范,反映了我国当前土木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方面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曾称赞: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最高奖项,也是建设部认定的建设行业评比奖项之一。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都是我国土木建筑优中选优的精品工程,也是广大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和参建单位勇于创新、不懈努力的结晶。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利用自身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和专家荟萃的优势,设立了由关乎土木工程的各部部长、总工以及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和香港工程界代表组成的“詹天佑奖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监督奖项的评选工作,树立了詹天佑奖在业界的威信。
詹天佑奖设立十多年来,在业界内产生较深远的影响,权威性和知名度不断得到提高和认同,设计、施工企业把获得詹天佑奖视为提高企业形象、信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一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中把获得詹天佑奖视为考察竞标企业能力的标准之一。
1913年,作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主要创办人之一,詹天佑被选为首任会长。他以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博大胸怀,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提携有加,培育了大批我国青年工学家,不愧为我国科技教育界的一代宗师。
秉承詹天佑先生的育人情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充分调动发挥好广大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在原有表彰奖励工程项目和参建单位的基础上,从第8届詹天佑评选开始增设了创新集体奖,通过对获奖项目中做出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增强科技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詹天佑奖的行业凝聚力。
此外,学会先后在北京、郑州、广州等地召开詹天佑奖获奖工程创新技术交流报告会,编辑出版获奖工程集锦,在中国建设报、人民铁道报、中国交通报、中国水利报、土木学报、建筑杂志社、学会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传推广获奖工程创新技术,既促进了新技术的交流和推广应用,又让更多的技术人员能学习到获奖工程的先进技术、先进成果。
为提升詹天佑奖在国内与国际影响力,展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成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充分发挥与多家国际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的优势,将詹天佑奖获奖项目以及参与建设的科技人员推向国际舞台,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土木工程科技水平做出努力。
2008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经科技部批准获得了推荐国家科技奖励参选项目的资格,是全国首家获此资格的学会。仅2009年、2010年,学会即从詹天佑奖获奖工程中共遴选推荐了五项工程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其中“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经学会与交通运输部共同推荐,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学会从詹天佑奖获奖项目中遴选推荐部分项目参加多项国际奖项的评选:推荐“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参加了2009年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杰出结构大奖”评选并获奖;推荐“上海卢浦大桥”参加了2008年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杰出结构大奖”评选并获奖;推荐“苏通大桥”“多哈高层办公楼”两个项目参加了2009年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FIB)“杰出结构奖”评选,“苏通大桥”获奖。
目前,中国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多个领域领先世界,为筑好“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