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凤羽
一直以来,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体制,极大压抑和禁锢了人类天性的自然的发展。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逐渐丧失了固有的灵性,而沦为发号施令的技术指导和答题技工,课堂教学全是条件反射性的机械反应,没有真正触及语文最核心的问题——人的生命,人的情感和精神,人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重要一点,就是对语文学科的定性时,除了继续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外,特别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有关“人文”含义,学术界有很多说法,综合起来看,人文精神至少包含了以下内容:强调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即追求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宗教情感,并強调人的自然情感与道德理性、审美理性和宗教理性相统一,确立人在宇宙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唤起人们的宇宙关怀、生命关怀;高度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强调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学生学习过程的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学生所探究的内容涉及了人类社会、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文成分,值得学生去探究、吸收、积累。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现以初中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并使之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中。
一、阅读中感悟亲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使之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因素应不断加强,以引导其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品味生命,感悟亲情。
二、赏析中升华人格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和悲壮的情怀把人与人间的亲情推到了极致,他的忧国忧民、克己奉公的人道主义精神必将熏陶和感染一批批学子,使人间多一份关爱,少一些谗间;多一份光明,少一些黑暗。
三、品味中激发情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广袤的中华大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无论是雪域高原,塞外风光,还是莺歌燕舞的江南水乡;无论是春花秋月还是夏雨冬雪,都是如此地涤荡人的心胸,激发人的情感。学会欣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塑造开放的心灵,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充实生命的内涵。
四、积累中提高素质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材同时选编了展示民俗文化的说明文,内容涉及了建筑、服饰、礼仪、技艺、岁时节令等领域。《苏州园林》、《个园》等文章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园林艺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驿路梨花》中的瑶族老人则以红布和羽毛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了解了私塾中拜师的礼节……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民俗成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他们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的关怀,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积累这些民俗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从中感受我国民俗丰富的内涵,更能让学生积累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索中接近自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她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直到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六、吟诵中陶冶性情
新课标中关于古诗词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审美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审美情趣。“古代诗歌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其根本原因是诗歌所蕴含的人文传统、人文精神。文言诗文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卡哇伊起到直接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以上所列举的文章仅是教材的一小部分,相对于整个人类文化来说,更算不上海中一粟。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把握教材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众所周知,“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请按、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反映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认得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中若能时时渗透这一原则,语文课必须成为学生的一片乐土。一旦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情趣和生活经验等走进文本世界,就开始同化、整合“异己世界”和调整、顺应自我世界,学生认识生命,丰富情感,培养精神局势在这两个世界的距离不断缩小、整合之中走向新的视界融合。
找寻失落的人文意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扬充满生命力的个性,开启潜能无限的心智,提高和滋养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内涵。只有充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才能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感情,激发自己的感情,以达到与作者、文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整整自由地翱翔于文本营造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和精神构筑的世界中,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才能自觉自主地生成语文素养,提高审美品位,提升人文品质,使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