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各项业务目标的二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及方法,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单位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规范当前预算管理工作应注重单位基础会计规范化工作,强化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评制度的构建;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一方面充当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监督者”、“服务者”等身份;另一方面又直接性地或者间接性地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建设与服务。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于其他部门或单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在较长一段时间以内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非常粗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粗放式的预算管理已经无法与时代发展同步。因此,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加以完善与优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地顺利实施与开展,可以提高预算管理作为财政资金的监督执行手段,以及提高对预算相关内容(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估以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控制。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健全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以及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地细化财政预算的编制,很好地改善了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求
早在20世纪初期阶段,某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便建立、健全了自己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于是,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开始效仿企业的这种做法,运用同样或者类似方法在政府部门开展预算管理,目的在于对政府管理部门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经过不断地实践证实,预算管理在节约政府部门支出的同时,也使得政务透明度更高,而且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得到增强。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的内在要求
经过预算编制,能够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时间范围内的收支比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目标管理而言,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加强自我控制,以此参与到管理过程当中。对于每位管理人员而言,其最终目标就是公共利益,管理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对其自身的行动进行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排除了肆意安排或者指派。从本质上来看,预算管理即为目标的确认。这是由于唯有事先设定了科学、规范的目标,才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具有激励作用,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发展。
(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
“节约型社会”中的“节约”一词,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经济活动过程之中,预防资源的浪费;二是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之中,使得资源最优化、合理化使用,即以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财务。由此可以看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这是由于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是通过对未来的科学、规范规划或者计划,来对当前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意义显而易见。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单位预算管理意识十分薄弱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政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主要体现在其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度低下,未将预算编制与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有效的结合,不能很好地将项目预算与事业发展规划之间进行有机结合。由此造成自下而上的预算管理观念十分淡薄,预算工作无法对单位的使用发展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具有较大的阻碍性。
(二)预算编制欠妥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编制出的预算方案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对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具有较大制约性,具体表现在:在预算实际编制过程中,单位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很少积极参与其中,也未全面开展调查与论证,使得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匹配,预算编制时间非常之短,甚至只是凭借主观臆断对预算进行编制,造成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脱钩,编制出来的预算的执行力较差,甚至出现较大的改动情况,對预算执行的权威性以及约束力等均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
(三)现有的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不规范
对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合理的会计核算,这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资产虚报或者预算不成功等,例如: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固定资产均未计提折旧,从报表上面根本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大小,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远远背离了实际价值,资产总量虚增了很多,且使得单位各个部门业务活动成本核算不够全面,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无法准确地对公共服务所耗费的成本加以反映。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资产价值产生了较大的歪曲,对单位的绩效评估极为不利。同时,对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十分不利。
(四)预算考评大多数均流于形式,且预算信息未公开透明
对于预算工作而言,考核是一个核心环节,没有开展全面的考核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对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有所了解,那么也就无从谈起预算管理。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未真正地落到实处、未对重点项目组织专家评审,绝大对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评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化。此外,由于预算信息不仅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敏感问题。所以,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信息未完全公开透明。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单位基础会计规范化工作,强化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
会计基础工作为各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为强化预算管理以及合理统筹安排资金,每个单位均务必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实施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单位预算编制工作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应该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地了解与把握,做到科学化以及精准化等,否则,很难达到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会计系统主要包括会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配备、会计核算及管理两个方面,会计系统好与坏,会对单位财务管理以及财务信息的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所以,若要科学地编制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务必要加强单位内控体系的全面构建,注重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此外,还应注意对预算单位主体责任进行强化,以促进预算编制的进度与执行力。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评制度的构建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评过程中,应该注意坚持动态以及综合性考评。前者是在预算编制完成且正在执行过程中完成的,对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以及预算各个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应该对其加以及时处理与确定。当确认以及处理的这种差异越及时,预算执行行为调控则变得更为主动,也就越利于确保预算目标的尽早实现与完成。后者则是预算执行结束之后,对各个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评价,考评的对象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考评方式与内容则是由单位进行发文通知,确定一套合理的方案,一般而言,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单位内部监管制度、资金利用率等指标。上述两种形式的考评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此外,还需构建绩效考评结果公示制度,确保考评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公平公正性。
(三)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年度收人预算确定的基本原则为:下年度收入计划制定的基本依据为上年度实际收入以及政策性调整,由此可以看出,下年度收入计划不仅要考虑到当年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应该综合地考虑往年的实际状况,并对未来进行预测,若遇到有相关政策的调整,对收入造成较大影响的,单位则应该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向财政部门进行报批确认。
对收入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是编制好部门预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各个单位应该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各收入预算进行编报,不能故意少报、漏报或者不报,人为地将收入减少,且根据文件批复,全面做好预算工作。而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制,根据单位人员情况、日常运转、事业发展等因素和规定标准测算部门全年所需支出,加强项目清理和项目库管理,并细化编制内容。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期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面开展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