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田+汤琳琳+陈若仆
摘要:本文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结果对三个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分析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議。
关键词:志愿服务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5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工作在逐渐形成一种良好风尚的同时,也成为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现在从事社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日益庞大,他们在公益服务、抢险救援、大型活动、维护治安、扶贫助教、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经常化、普遍化的社会活动形式。然而,我国有关志愿服务的立法一直缺失,志愿者的权益常因此而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投身社会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志愿者行动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各高校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广泛性和全员参与性是志愿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成果和其中的阻碍,探求开展志愿者工作更为有效的方法途径,特别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素质及志愿者对活动的评价为切入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通过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看法,寻求阻碍志愿服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理念,从而有效发展高校学生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调查研究中,发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
(1)您认为如果志愿者在服务中自身利益或者服务对象受到损害,应当由谁负责?结果显示:33%的同学认为即使是由于志愿者的过失,志愿服务组织方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33%的同学认为无论是否存在过失,由志愿服务组织方和志愿者共同承担;
(2)您认为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什么? 结果显示:52%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过于形式化;48%的同学认为志愿者业务水平不足;31%的同学认为涉及领域单一。
(3)您认为学校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关键是什么?结果显示:87%的同学认为应加强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志愿服务的含义;78%的同学认为应大力开展志愿者表彰和宣传,弘扬志愿精神;62%的同学认为应设计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参与。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1.志愿者在服务中自身利益和安全问题保障
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尤其是一些带有危险性的活动服务时,如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等系列活动,难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或者过失。大多数调查者认为,不管是否是志愿者的责任造成的过失或者伤害,需要志愿者、组织者、服务对象三方共同承担。
2.志愿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不够强、志愿者业务水平不足、服务过于形式化、服务成效不明显、考评体制有待完善。
3.志愿服务的项目单一,参与度不高
志愿服务项目相对单一,大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较少,在参加完一次志愿服务工作后,很多同学不愿意再继续进行志愿服务。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1.对经费上大力支持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很多困境,均是由于资金短缺和社会筹资困难造成的。因此,国家应制定有效的资金扶持,激励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
2.完善志愿服务时长机制
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内部的民主管理,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由学生组建志愿服务管理机构,进行自我管理和监督,并负责志愿者招募培训、项目管理等工作,由学生会或社团联合会负责日常工作与指导,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格局。其次,倡导服务津贴,实行激励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的津贴保障。
3.促进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将志愿服务的善举与大学生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在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行为与大学生未来深造和就业挂钩。同时也要保护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4.扩宽志愿服务项目的活动载体,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高校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与企业合作,设计一些合理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供学生参与。同时健全学校组织架构,让志愿服务有人可用。
5.加强志愿者培训,注册和建立志愿者档案
志愿服务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要求志愿者具备交流沟通、组织协作等基本技能。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规定专门的培训时间,指定专门的人员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高校要加快建设大学生志愿者电子档案,有利于志愿者的队伍更加稳定,工作连续性增强,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