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实践体会

2017-04-06 03:05王庆科
甘肃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实践

王庆科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120—01

一、有效教学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

“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这不尽恰当的比喻,或多或少说出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幼稚单纯”、“爱较真”,他们总会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全搬到生活当中。我们班里由一只小狗引发的风波,足以说明这一点。学校里跑进来了一只小狗,样子很可爱,这只可爱的小狗一下子将大多数学生吸引到院子里,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我在肯定学生爱动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做到既爱护了小动物又不影响到学习。在事实面前,学生们渐渐地恢复了正常状态。面对“爱较真”、“认死理”的小学生,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经验去衡量他们所谓的对与错,而是要试着用儿童的心理去观察,去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因势利导,更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品质都有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任性、自私、自由、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不懂得宽容。我们不能无视孩子们这些性格特点而进行空洞的说教,应通过鲜活的案例或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虽然做不到“先人后己”,也不至于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至少要做到“利己利人”。

二、有效教学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1. 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直观形象与声音动画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分成了“服饰”类、“民居”类、“民族歌舞”类,还穿插了“藏族锅庄舞”和“傣族孔雀舞”的视频片段,然后制作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更让每个学生陶醉其中,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2. 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社会实践,将更有利于学生知行合一。如,在教学“我们的家园”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捡垃圾”公益劳动。我们沿着学校所在村庄的小路一路前行,当来到村里的垃圾坑边时,大家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垃圾也太多了!我因势利导地说,如果我们还肆无忌惮地生产垃圾,眼前的这个坑很快就会被填平,大家可以想象那会是怎样一种情形,那些只出现在课本上的环境污染会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不会再随意丢弃垃圾,也不会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置若罔闻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便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感受书本中讲述的道理,从而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做最好的奠基。

3. 要通过角色扮演培养情感体验。在教育学生关爱残疾人时,讲大道理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我组织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用一条厚布蒙上了一个学生的眼睛,让他完全看不到外面的实物,然后让他在教室里行走,自己独立做各种活动,比如摸着写字,摸着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等。游戏结束后让这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失去光明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痛苦。通过这个“角色扮演”的小游戏,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盲人生活的不易,从而懂得去主动帮助盲人以及所有的残疾人,让爱心充满每个学生心中。

4. 要充分挖掘当地课程资源。新课标指出“教学空间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我们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挖掘具有地域特点的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比如,在农村小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陈规陋习和迷信现象。而对于都市里生活的学生,见到更多的是“公共設施”与“公共秩序”,因此可以让学生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及其使用维护情况,并能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建议,培养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实践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