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黄颜色词的文化义研究

2017-04-06 09:29王鸿
现代交际 2016年15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王鸿

摘要: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角度越来越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汉语词汇中颜色词是非常特殊的一类。因为它除了具有基本意义外,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义。本文拟以红、白、黄为例,深入探讨汉语中这三种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 基本义 历史渊源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82-02

汉语颜色词由于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而具有便利性和抽象性,“人们可以用带颜色的词来描述和翻译颜色符号的能指和所指。”①美国语言学家C.伯恩和M.伯恩在《文化的变异》中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视觉中最富有感情化的因素,具有瞬间唤起视觉注意与情感共鸣作用。”汉语颜色词传承了“美感中的大众化”的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以“红、白、黄”三种颜色词为例,探讨其文化内涵义。

一、红色及其文化渊源、内涵

(一)“红”的词义解说

如今我们所说的“红”在上古被称为“赤”。《说文》中解释道:“赤,南方色,从大、从火。”可见其本义是火红色。《说文》中对“红”的解释为:“红,帛赤白色也。从糸,工声。”②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古汉语中,“赤”比“红”要使用頻繁。渐渐地,“红”逐渐取代了“赤”。现代汉语中的“红”泛指所有的红色。

(二)“红”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中国是个尚红的民族,早在商周,汉族的尚红意识便确立。战国至秦汉,阴阳与五行、五色结合起来,把代表“五行”的“五色”定位为正色,“赤”作为正色,象征尊贵。汉代以前,“红”的使用频率还很低。西汉以后,“红”才具备了“赤”的含义并成了赤的同义词。隋唐时红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唐代以袍衫色区分官员的等级,三品服紫,五品以上服朱,据此,“红”才开始有了尊贵义。从明代开始,“红”被老百姓赋予了喜庆的内涵。清代以后红色在民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象征着喜庆、吉祥、美好,至此中华民族就传承着尚红的习俗。

色彩词在不同语言中内涵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它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红”作为国色,是人们最早认知的颜色之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影响深远。红色作为汉民族象征性的符号,其文化内涵渗透在今天社会和政治的方方面面。

首先,汉民族有着非常强的辟邪驱疫的心理,表示喜庆、吉祥、美好的事物常用“赤、朱、丹”等红色词来形容,比如:本命年人们穿红衣红袜,过年送红包都映射着人们驱避灾祸的心理。但渐渐的,老百姓在日常的生活中给红色赋予了更强的喜庆意义,比如过年贴的“春联”最早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当时的桃符是刻在深红的桃木板上,又书写有“神荼”和“郁垒”二神的名字而具有祈福纳祥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红色也是大喜的日子中不可缺少的装饰色,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仕途高就、佳节来临都要用到红色,尤其是在中国的婚礼中,新郎新娘要佩戴红花,洞房要贴红喜字,还要点红烛,挂红灯笼,新人要一起走红毯等,在中国还有“无红不婚礼,无红不喜庆”的说法,这些都反映着汉民族尚红的文化心理。

其次,在封建社会红色主要供贵族使用,代表着权势。如:“朱批”指皇帝在奏章上的批示;还表示顺利、成功如:“红人”指成功、受宠信和重用的人;“红运”指好运气,很走运。

此外,红色在中国还表示革命、政治觉悟高,这一象征义由苏联传入中国并与中国的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比如:中国的国旗和党旗都是鲜红色的;中国的小学生要系“红领巾”,红色在中国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由此也衍生出了一大批词语,比如:“红军、红歌、红宝书、红色司令部”等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革命意义已逐渐变淡。并且由于外文化的输入,也出现了“红灯区”等贬义内涵。另外西方社会中红色的“危险、警告、静止”的文化内涵也存在于中国的现代社会中。

二、白色及其文化渊源、内涵

(一)“白”的词义解说

白,《说文解字》解释为:“白,西方之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一,二阴数。”③现代汉语颜色词中,白族词的语义最为丰富。现代汉语词典中,“白”本义解释为:与“黑”相对,像霜或雪的颜色。其引申义为(1)白色或近似白色的东西;(2)光亮,明亮;(3)清楚、明白;(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5)没有效果,徒然;(6)无代价,无报偿;(7)象征反动;(8)指丧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蔑和不满。④

(二)“白”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汉语的白色内涵义十分丰富,但以凶丧反动义为主,而以纯洁美好义为陪衬。本文拟以白色在中国的几种特殊内涵义予以说明。

早在先秦时代,天灾人祸的吊丧时就有行凶礼、穿丧服的规定,而那时的凶服是素色。到汉代以后逐渐指称白色。元代服孝就有了“披麻戴孝”之说。清代丧事因丧服用白色,故称“白事”。并一直沿用到今。

在凶丧的联想意义、五行五色文化以及白骨意象的影响下,白色就成了凶丧反动之色,死亡之色。阴阳五行学中说,西方为秋,五行属金,颜色为白。白色属秋,万物凋谢,生命接近尾声乃至消亡,带给人更多的是哀伤。而白色又与西方相连,因西方是日落之处,所以白色象征着死亡,是不祥之兆。比如:“白虎星”是凶神,逢之则多不利;在中国的丧葬民俗中,整个活动以白色为基调,灵堂的布置会用到白幡、白花、白纸,死者的亲属要穿白色的丧服和孝鞋,表示沉痛的哀悼;白色的反动义也主要源于此,比如:“白军”指反革命军队。由此,在汉语的世界里就形成了表示凶丧反动的白色文化词。

在汉语中“白”还表示无根据、虚妄义,这种语用情况始于元代,并一直沿用至今,比如:“白话”指空话,没有根据或不能实现的话;“白口” 指信口、随口;“白日做梦”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

当然,汉语中“白”也有纯洁美好义,这主要源自于对其物理属性的认知以及人们对白色的心理联想义和象征义,他们主要是白色的陪义。神话传说中,神仙之物常以“白”冠名,如:穿白衣、坐白莲中的观世音菩萨被称为“白衣仙人”;神仙所乘之车为“白虎车”,所乘的神鸟为“白玉鸾”。现代社会中穿白色工作服的医护人员被称为“白衣天使”。此外白色还蕴含有高贵之义,比如政府发表的重要文件称为“白皮书”,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职员称为“白领”。这些语义也丰富了汉语颜色词的语义内容。

三、黄色及其文化渊源、内涵

(一)“黄”的词义解说

黄,《说文解字》解释为:“黄,地之色也,从田。”现代汉语中“黄”的本义为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其引申义为(1)黄金;(2)事情失败或者计划不能实现;(3)内容色情的;(4)黄河;(5)黄帝;(6)姓。

(二)“黄”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汉语黄色文化词大都表示尊贵的观念,这主要源于先秦的正色观、五行文化、汉代的绶采制以及人们对黃金的认识,并且与汉民族对土地的认知以及相应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正色”象征着正统、纯正。而先民认为,“中”为地之中心,土地是人们的衣食之源,又因华夏民族主要生活在黄土高原,于是五行家将黄、土、中配列在一起,这也是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产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黄,中之色也。”《宋史·隐逸传下·郭雍》:“黄,中色也,色之至美也。”因此,语言中有时用“中”指代黄色,至此黄色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尊崇。

在汉语中,“黄”主要有尊贵、权势、美好之义。比如:“黄帝”指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其中的“黄”就含有尊贵义,由此,“黄老、炎黄、轩黄”中的“黄”都是指黄帝。李春玲认为:“在中国古代,黄色是帝王的象征,代表着君主、尊贵和庄严,至高无上,神圣而不可侵犯。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黄色是帝王的专用服色,‘黄袍是帝王的专用服装。”李春玲.汉语黑色系词族的文化蕴含及成因[J].汉字文化,2005(1):114.再比如古词中的“黄马褂、黄榜、黄道、黄旗”等也揭示了黄色的尊贵、权势义。

“黄”表示美好义,主要来源于黄色隐含的物理、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根据人们的经验,黄金是贵重、美好之物,所以用“黄金世界”来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由于黄色之物的尊贵、明亮,所以人们也常用作装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衣黄衣,服黄玉。”古代少女常贴黄或涂黄于面、额,而结婚后就不再涂饰,因此“黄花”具有处女义,俗称为“黄花闺女”;此外,吉利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宝贵的时间称为“黄金时间”;高才贤士被称为“黄鹤、黄鹄”;美好的比例称为“黄金分割”。

再者,受物理、心理认知的影响,黄色有了年幼年老、衰老死亡义。如:因婴幼儿黄色毛发的生理特征而产生具有比喻义的词语“黄口、黄毛丫头”,《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也说明了黄色给人一种衰落、糜烂的消极联想义。用植物衰败变黄来比喻人之衰老,由此也出现了“黄脸婆、人老珠黄、脸黄肌瘦”;另外,在中国黄土给了汉民族生长、生存的物质资源,而人死后又埋在黄土里,可以说黄土与人生死不离,人死如植物枯黄,这是由黄色的物理义引起的联想。所以“黄土、黄沙、黄泉”都与死亡埋葬之地密切相关。

最后,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黄色也有了淫秽、色情的低俗义,比如:“黄色小说、黄色电影、黄色文学”,它们毒害人们的思想,所以被称为“黄毒”,由此又出现了一系列相关词汇,如:“制黄、贩黄、扫黄”。黄色还是国际通用的警示色彩如:“黄牌”。黄色文化词在多种文化的关照下,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意蕴,构成汉语颜色词的多重文化内涵。

以上是对“红、白、黄”三种基本颜色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在文化内涵上作的深入的分析,当然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以后的研究中会不断完善,最终期待为对外汉语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2]潘峰.汉语颜色词文化义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3]吕叔湘,定声树.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邱桂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高州民歌源流考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浅谈东海吕剧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