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月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缺少相关理论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也频繁出现。本文将通过对语用失误原因的分析,对如何减少语用失误提出建议。希望本文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树立相关意识,从而减少语用失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言失误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72-02
1983年,托马斯(Jerry Thomas)在《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书中首次提到“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一词,他将“语用失误”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交际效果的现象。
不同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文化习惯、思维方式使得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频繁出现。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有现实作用。首先,它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其次,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现实意义,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还包括文化教学。
本文旨在找出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并寻求避免语用失误的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中有关语用失误的案例分析
(一)語言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类。托马斯指出,当听话者由于母语负迁移或对第二语言的规则掌握不全,不能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这时就可能出现语言语用失误。
1. 语言结构
在沟通交际中,熟练使用语音、语法和词汇是完成沟通的基础。但有时仅仅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不能保证沟通的顺畅。在具体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会使用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打招呼,如何提出请求,如何接受或拒绝别人的要求,如何告别等等。
对称谓来说,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系统和用法。作为语言中一个特殊的部分,称谓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西方文化中,称谓文化也有不同。在西方,称呼的基本形式是“称谓+姓”,例如“Mr.Brown Miss Green”,而在中国文化中,基本格式是“姓+称谓”,例如“王先生、李小姐、大卫先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先生王,小姐李”都是文化负迁移的典型例子。
同掌握语言规则相比,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语用规则更加困难。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规则大多写入了课本,人们有规则可循。其次,人们运用语言规则时一般是有意识的,但语用规则的使用却是无意识的。
对于一些汉语句子,虽然他们的英文是相同的,但其中的内涵和用法却存在差异。
例如“给/为/替” :
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我为他写了一封信。
我替他写了一封信。
三者都可译为“I write a letter for him”。同样三个词但内涵义却有很大的区别。
2.言外之意
在言语交际行为中,文化观念和传统的差异影响巨大。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者往往使用母语文化观念,造成了交际中的困窘、不适。
例如,在中国,当熟人见面打招呼时,一般会说“吃了吗?”“你要去哪?” “你要去干什么?”但是如果你要问一个外国人:“你吃了吗?”他会认为,你是在邀请他一起吃饭。对中国人来说,见面时会说:“要去哪呀?”仅仅是在打招呼,但在西方人看来,这却是对他们隐私的侵犯。
在如何表达邀请这一方面,语用失误也依然存在。如果外国朋友说“我们一定得聚聚”,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个很正式的邀请,但在西方人眼中,这只是一种礼貌用语。对西方人来说,他们对邀请一般都会包含具体的时间,例如“下星期六晚上过来吃晚饭”。一些词句或许像是邀请,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在西方人看来,这只是在表达礼貌。
(二)社会语用失误
托马斯指出,社会语用失误是因为非母语者缺乏对该语言文化的认识而不能选择恰当的语言格式。社会语用失误也常常和不同社会习俗、准则联系在一起。
1. 词语的内涵义
当谈到某些具体单词时,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当谈到“狗”时,汉语往往是一些包含负面意义的词。例如 “癞皮狗”“走狗”“狗杂种”“猪狗不如”“狗仗人势”。但谈到“狗”时,英国人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他们常将“狗”同一些正面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例如You lucky dog(你这家伙真幸运),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He worked like a dog(他工作很卖力),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人年纪大了学新东西不容易)。
有时,词义同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猫头鹰”一词,在中国,常将“猫头鹰”同迷信联系在一起。因为猫头鹰在夜间活动,叫声悲凉,所以人们常将猫头鹰的叫声与叫丧联系在一起。但在西方,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如果说某人像猫头鹰一样,就是说他非常聪明,并没有半点负面意义。
总之,语言和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限制作用。
2.价值观
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一些情景中,例如问候、夸赞、感谢、道歉等,不同的价值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例如,你如果对一个英美人说一些你认为是表达关心的话,例如“你应该去看医生。” “多喝水。” “你喝药了吗?” “中药很好,你想尝试一下吗?” “你应该多穿点衣服。”但很多时候英美人会觉得很反感。这些问题体现了沟通模式中的语用失误。这是因为英美人崇尚独立性、个体性,不想被别人认为是弱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人谦虚、谨慎的品格。中国人几乎没有隐私,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什么是禁忌。但西方人重视隐私,如果被问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西方人会很反感。
在这些情况下,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必须学习一些国家的礼仪和习俗,表示自己对对方文化的尊重以及理解。
二、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观念和价值观
价值体系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核心,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重要地位。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又通过言行体现出来。价值观呈现变化性和多样性,每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和欧美存在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国人重视传统,欧美人重视创新;中国人重视谦逊,将集体主义作为自己行为的导向,而欧美人则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权利以及自身发展。
对时间的观念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时间是无形的,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何使用、看待时间也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在欧美国家,人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马上就会去做。而中国人则在行动前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观察和考虑,前后观望。
不同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不同语言间的文化负迁移。同一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自然习得并掌握了相同的语言规则及文化规范。在与身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沟通时,人们通常认为他们和我们使用相同的语言习惯及规则,通常以同母语者谈话的方式同二语习得者交谈,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失误就很容易出现。
(二)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思维模式同文化密切相关,也传承文化的内容。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人通常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所以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中国人倾向于通过象征或隐喻将事物展现出来,通常我们希望强调的内容都比语言的字面意思更广泛。而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强調逻辑性,他们用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注重推理和分析。
(三)道德标准
“道德标准”主要是指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问题可以问,什么问题不能问。道德标准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行为是合适的,什么行为是不合适的,道德标准已经给出了答案。道德准则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忽视道德标准的差异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的道德标准主要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礼”,此外,它所建立的森严的等级体系,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当自己被人赞扬时,中国人常常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表示谦逊。但在欧美人眼中,这种行为是自卑、虚伪的表现。
尊老爱幼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年老者很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但在欧美人看来,这很难接受,因为这与他们所崇尚独立自主相矛盾。
三、有效预防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措施
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语言学习中尤为重要。必须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语言就是在学习文化,文化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习者应该进行广泛阅读,积累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教授语句的用法,还有讲授语句的内涵意义。
例如:
为什么不坐火车呢?(表示建议)
能把书递给我吗?(表示请求)
你为什么不做作业呢?(表示责备)
四、结语
产生语用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文化差异性的了解。语言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相应的文化能力。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十分复杂,同时也可能存在巨大的问题。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所以如何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仅掌握语法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文化教学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Grice, H.P. Presupposi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ole, P. (ed.) Radical Pragmatics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1: 113-116.
[2]Thomas,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4(2):91-112.
[3]戴伟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
[4]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