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外编》针灸特色述略

2017-04-05 17:57:37卢承顶田思胜张永臣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痈疽挑刺灸法

卢承顶,田思胜,张永臣



《串雅外编》针灸特色述略

卢承顶,田思胜,张永臣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串雅外编》为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所撰,该书收录了丰富的民间外治方法,其中记载有针法、灸法、穴位贴敷等针灸内容,这些治法均颇具特色。民间针灸治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正统针灸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挖掘,并不断改进以适应现代医疗的需求,对于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串雅外编》;民间疗法;针刺疗法;灸法;穴位贴敷法

《串雅外编》[1]为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所撰,是赵氏在收集民间走方医验方效法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累积的验方汇编而成。该书共分28门593条,大部分为外治法和外治方,书中收录了不少针法、灸法、穴位贴敷等针灸内容,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本文就该书的针灸内容作一探讨。

1 收录特色针法

《串雅外编》中收录的针法并不多,包括猢狲痨针法、挑刺法、刺血法等,这些针法均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传统针法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独具特色之处。

1.1 猢狲痨针法

猢狲痨,即现今所称的“疳”“疳积”,对于该病的治法,《串雅外编·针法门》记载:“小儿有此症,求食不止,终夜不睡,用针刺两手面中三指中节能曲处。周岁者用中号针,六七岁用大号针,刺进半分许,遇骨微位即拔出,不可误针筋上。若疳甚无水,刺数日方有白水;不甚者,即有白浆。刺数日,随有血,一指有血,一指不刺;二指有血,停止二指不刺;若六指俱有血,病痊,不复刺矣……如初刺有血,非此症矣。”《串雅外编》记载的猢狲痨针法与刺四缝法相似,刺四缝法首见于明代方贤的《奇效良方》[2]:“四缝四穴,在手四指内中节。是穴用三棱针出血,治小儿猢狲劳等证。”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也转载了该法,并传用至今。《串雅外编》治法的特点在于其针刺部位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主张刺处应先出白水白浆,刺出血即止,而且初刺出血者非该法的适应证。

1.2 挑刺法

《串雅外编·针法门》中对于闷疹子和喉痹,应用挑刺法治疗。挑刺法即用针浅刺皮肤,挑断纤维,放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法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现今已成为三棱针的4种操作方法之一。该书记载“挑闷疹子,分开顶门内有红筋红瘰,挑破即止”,闷疹是指小儿疹子透发不出,是麻疹初期较常见的症状,在小儿的卤会有红筋、红瘰等体表现象,用针挑法有助于透疹。清代张廉《麻疹阐注》[3]也记载了此法:“凡遇闷疹,分其顶心细看,有红筋、红瘰,挑破即出。”该书记载“喉痹,觅红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根据同样记载该法的清代孙伟《良朋汇集》,红上实际应为头上,在患者头上用针,与一般局部针刺颇为不同,独具特色。从民间的这些挑刺法经验来看,寻找疾病在体表部位的异常反应点施治是取效的关键。

1.3 刺血治急症

《串雅外编·起死门》记载了刺血治疗急症的方法,如“急痧将死:将口撑开看其舌处,有黑筋三股男左女右,刺出紫血一点,即愈。刺血忌用针,须用竹著嵌碎磁碗尖为妙,中间一筋,切不可刺。”“救误死:凡人无病,或坐卧,或酒后,陡然即死者,名旺痧。将本人口内,用铁器撬开,以银簪刺下有筋血即活,不可刺正中。”《串雅外编》所记载的刺舌下之筋出血的方法自《黄帝内经》就已有之,自《医经小学》始为其定名为金津玉液,而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急症晕厥则为《串雅外编》所独载。《串雅外编·熏法门》还记载了针刺喉间出血治喉闭法,并指出该法的适用范围:“喉闭……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间血即已。”

2 广集特色灸法

《串雅外编·灸法门》汇集了许多灸法,这些灸法种类繁多,取材丰富,简便易行,而且疗效可靠,其中独具特色者不少。

2.1 灸法种类繁多

《串雅外编》就有单纯的艾炷灸,又有隔物灸、实按灸等。在艾炷灸上,书中记载治“小儿目视不转睛,指甲黑,做鸦声”的危重症,宜灸两手弯与两足第二脚趾缝头处,并谓该法“其妙不可言,医小儿治神灸也。”书中还记载该法用于治疗癣、耳聋、鸡爪风等,对于疝气偏坠,该书记载了三角灸法,该法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与之相比《串雅外编》的取穴法更为详细,并且增加灸三阴交穴。对于痈疽,该书记载的是宋代闻人耆年的“骑竹马灸法”,是治疗外科痈疽急症的效验方法。

《串雅外编·灸法门》中记载了多种隔物灸法,如治疗乳肿:“碗一个,用灯草四根,十排碗内,头各露寸许。再用纸条—寸五分阔,用水湿了,盖碗内灯草下,纸与碗口齐;将碗覆患处,留灯草头在外,艾一大团放碗底,火灸之。艾尽再添,至碗内流水气,内觉痛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该法为隔碗灸,实际上相当于拔罐法,要求灸至碗内有水气,可从灯草头观察出来,这是该法的独特之处[4]。此外,该书还有“干霍乱死”的隔盐灸,治“痈疽久漏、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无恶肉”的隔附片灸,治“破伤风及疯犬伤”的隔胡桃核灸,治“毒初起红肿无头”的隔鸡子灸,治痈疽疮疡的隔苦瓠灸,用于明目的隔川椒头垢灸以及《串雅外编·杂法门》中“温脐种子”的隔药灸法等。

《串雅外编·针法门》中记载了百发神针、消癖神火针、阴证散毒针三种“针”,三者虽称为针,实则为药物艾卷灸,也就是现今的实按灸,三法均出自清代叶天士的《种福堂公选良方》,其使用方法与《本草纲目》记载的雷火神针相同,但具体的处方内容因病症不同而定。

2.2 灸法取材丰富

除了传统的艾灸法,《串雅外编》中还记载了黄蜡灸、桑木灸、麻叶灸、灯心草灸等取材不同的灸法。如黄蜡灸:“治痈疽等毒……将黄蜡掐薄片,入面圈内,以熨斗火运逼蜡化,即痛则毒浅,若不觉,至蜡该沸,逐渐添蜡,俟不可忍,沃冷水侯凝。疮勿痛者毒盛,灸未到也,不妨再灸,轻三次,重三四次。”以黄蜡烤热熔化作为施灸材料,兼具蜡疗和热熨的意义,该法始于《肘后方》,清代《疡医大全》对该法的记载最为详细。再如桑木灸:“治痈疽发背不起发,或瘀肉不腐溃,及阴疮、瘰疬、流注、臁疮、顽疮、恶疮久不愈,俱用此灸之。未溃则拨毒止痛。已溃则补接阳气,亦取其通关节,去风寒,火性畅达,出郁毒之意。干桑木劈成细片,扎作小把,然火吹息患处,每吹片时,以瘀肉腐动为度。”对于桑木施灸,虽然自《黄帝虾蟆经》以来,多主张灸忌用八木之火,但明清医家突破了这种认识,将桑木灸广泛应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赵学敏也不拘泥古说将该法收录在书中。还有麻叶灸:“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采麻叶,捣作炷,灸疮上百壮,次烧胡桃松脂研敷即愈。”对于小儿惊死的厥证,书中记载用焠法,即灯火灸:“小儿惊死……以灯心焠手足心,及肩膊、眉心、鼻心即醒也。”

3 注重穴位贴敷

《串雅外编·贴法门》收载了许多药物贴敷治疗的方法,可见赵学敏对该法的重视。赵学敏所记载的这些药物贴敷方法多按部位施用,也有不少穴位。如治眼肿,该书记载:“生地一两寒水石五钱黄连一两为末,生地汁调饼,贴太阳上。”治厥逆:“引火法: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此治之。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水调成糊,以布摊成膏,贴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又法: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贴涌泉穴上。”赵氏对于脐疗法尤为看重,收载了7种脐疗方,用以治疗“痢疾”“难产”“疟疾”“水泻不止”等急症,对于“阴症伤寒”之小腹绞痛、四肢逆冷,男子肾囊或女子乳头内缩、或手足弯曲紫黑等症,该书记载了用鸡子熨脐法:“鸡子放脐眼内,一时一换,四五换即愈矣。阴气尽收于内。”赵氏收载的治法比较简略,清代年希尧《年希尧集验良方》[5]的记载比较全面:“用鸡子数个煮熟,将蛋顶打破指甲大一块,去皮,用簪子扎一小眼,见黄住,压肚脐放着,如冷再换。”这种鸡子熨脐法既简便又有效,极具特色。

4 小结

赵学敏在《串雅外编》中所收录的这些特色的针法、灸法和穴位贴敷疗法,许多来自民间,并且具有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特点,贴近实用,体现了民间治法的特色,也反映出赵氏对于民间治法的重视。针灸是我国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而民间针灸治法又是我国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健康方面,有着正统针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这些民间治法进行深入的整理挖掘,结合现代医疗需求进行改进并加以推广应用,对于今后针灸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清·赵学敏.串雅内外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 明·董宿辑录,方贤续补.奇效良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85.

[3] 裘庆元.珍本医书集成(第二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42.

[4] 清·赵学敏原著.串雅全书释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13.

[5] 清·年希尧.年希尧集验良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12.

Unique Feature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

-,-,-.

,250355,

(), compiled by ZHAO Xue-min, a medical expert in Qing Dynasty, is abundant in folk external therapies including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ies, which all have unique features. Folk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herapy, playing a role that can’t be replaced by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t’s worth exploring and needs constant improvements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medicine, which is also significant for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 Folk therapies; Acupuncture therapy; Moxibustion; Acupoint sticking

1005-0957(2017)05-0626-03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5.0626

卢承顶(1987—),男,2015级博士生,Email:luchengding@126.com

2016-10-19

猜你喜欢
痈疽挑刺灸法
痈疽源流考*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2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6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6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26
《痈疽神秘灸经》与《洞天奥旨》学术思想比较探析❋
挑刺儿
当代工人(2017年9期)2017-05-26 17:34:54
爱你(2016年9期)2016-11-26 20:01:20
挑刺小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