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琴琴,王毅刚(指导)
(1.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针灸科,重庆 402560;2.重庆市中医院王毅刚针灸传承工作室,重庆 400021)
王毅刚针灸面动穴临床应用举隅
梁琴琴1,王毅刚(指导)2
(1.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针灸科,重庆 402560;2.重庆市中医院王毅刚针灸传承工作室,重庆 400021)
针灸面动穴是王毅刚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的经验要穴。常与翳风穴相配用于治疗面瘫、颞颌关节炎、头痛、耳鸣、三叉神经痛等多种疾患,有显著的疗效。
定穴:前发际向后延长线与耳尖垂直线的交点。归经:面动穴位于头颞侧,按经络学说循行分部,在头颞侧手足少阳经脉分野。
穴位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分布有耳神经和枕大神经汇合支及颞浅动、静脉顶支。附着有额肌、眼轮匝肌、面肌、口轮匝肌。触压面动穴,可以明显感知人体头面部抬眉、眨眼、微笑、张口、咀嚼时面部表情肌运动的牵引和驰张。
脉气所发:手足三阳经脉及筋经交汇之处。
操作:向前下方平刺0.5~0.8寸,平补平泻,运针1~2min,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佳。根据病情表里寒热,可加细艾条点状灼灸,4~5壮。
魏某,男,55岁。左侧口眼歪斜1个月。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睛闭合尚可,无露白,但眼睑乏力依然,左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嘴角歪向右侧,吹口哨漏气,无耳后疼痛,口干,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面瘫,经络气血失和。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针刺患侧面动穴、翳风、阳白、下关、迎香、颊车,面动穴、翳风加电针,中等强度。患侧面部TDP照射,每日1次,每次25min,10次为一疗程。治疗5次后左侧额纹显露,左侧鼻唇沟显现加深,能轻闭目,口角漏水明显减轻。治疗15次后左右基本对称。
体会:面瘫是以突然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为局部受寒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致。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而面动穴位于手足三阳经脉及筋经交汇之处,故治疗面瘫效果显著。针刺时向后平刺0.5~0.8寸,留针15~20min。
陈某,女,52岁。阵发性左侧面部疼痛8年余。左侧面部眼颞部、口角部阵发性烧灼样痛,吹风、冷水洗脸、说话、咀嚼时疼痛加重,服卡马西平片无明显好转。夜寐差,性格急躁易怒,舌淡黯苔薄白,脉弦。查左侧眼支、上颌支、下颌支痛点活动时均存在不同程度模糊样痛。中医诊断为面痛,寒湿痹阻,三阳经脉失和证。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针刺患侧面动穴、翳风、四神聪,配合眼支鱼腰,上颌支四白、迎香、人中,下颌支承浆。面动穴、翳风加电针,中等强度,留针25min。患侧面部TDP照射,留针过程中嘱上下牙咬合,逐步加力直至痛感能耐受,持续停顿2~3s,反复数次,以不感疲劳为度。针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次后左侧面部疼痛较前缓解,治疗15次后疼痛未再发作。
体会:三叉神经痛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凝滞经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眼部疼痛主要属足太阳经病症,上颌、下颌部疼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症。而面动穴位于手足三阳经脉及筋经交汇之处,故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针刺时向后平刺0.5~0.8寸,治疗眶上支配鱼腰压痛点,上颌支配四白、或迎香压痛点,下颌支承浆压痛点,加远端取穴合谷。留针期间配合“动留针术”,以增强疗效。
唐某,男,71岁。左耳耳鸣伴听力下降10年,加重1年余。左耳耳鸣,听力下降,夜寐欠安,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中医诊断为耳鸣、耳聋,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西医诊断为陈旧性耳鸣。针刺患侧面动穴、翳风、四神聪、下关,面动穴、翳风加电针,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患侧面部TDP照射,每日1次,每次25min,10次为一疗程。治疗3次后耳鸣消失,听力较前好转,继续治疗12次痊愈。
体会:肾开窍于耳,其经脉属手、足少阳经。面动穴位于头角手、足三阳经脉及筋经交汇之处,气通耳内,具有聪耳启闭之功,故治疗耳鸣耳聋效果显著。配伍翳风穴,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针刺时向后平刺0.5~0.8寸,留针15~20min。
肖某,男,80岁。视物双影,左眼睑下垂2个月。左侧上眼睑瘫痪下垂,遮盖瞳孔,眼肌睁开无力,眼球运动受限,固定于外眦,不能随右眼转动,视物双影。病情晨起轻,午后重。无吞咽困难。查左上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固定于左外侧,活动受限,不能过中线位置,复视,视物双影,间距远。左上肢指鼻实验阴性,闭目难立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头颅CT提示右侧脑室体旁腔梗灶,脑萎缩,双侧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新斯的明实验排除重症肌无力。既往有腹股沟疝修补术全麻病史。中医诊断为眼睑下垂,痰瘀滞络。西医诊断为脑梗死,左侧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患侧面动穴、翳风、鱼腰、瞳子髎、睛明、四神聪、四白、外关,面动穴、翳风加电针,中等强度,留针25min。针刺睛明穴,嘱精神放松,轻闭眼,押手固定眼球,沿内眦骨性边缘直刺0.5~1寸,勿捻转;针刺瞳子髎时依然以押手轻轻固定眼球,于眼外眦眼眶骨性边缘处,缓缓进针0.5寸,直刺或微向内斜刺均可,勿捻转。留针期间闭目休息,眼球勿转动。取针时精明穴、瞳子髎注意稍用力深压,防止出血。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1周后左侧眼睑睁眼力量较前增加,可睁半眼,眼球转动可超越中线。治疗2周后眼睑上提和眼球活动度基本正常,视物双影间距明显缩短。目前仍继续治疗。
体会:脑梗死引起单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为复视,单眼眼球固定于一侧,不能随意转动,同侧眼上睑提肌瘫痪。造成眼睑下垂、提举无力,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仁。眼睑下垂之开合与经脉相关。《灵枢·根结》谓:“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手足少阳、阳明经行经目上,手足太阳亦至目内外眦。针刺瞳子髎时从眼外眦骨性边缘进针,刺入眼球外直肌分野。针刺睛明穴须直刺,以刺入眼内肌。面动穴为手足三阳经脉及筋经交汇之处,可调动三阳经气,调和气血,疏筋荣络而升提眼睑。四神聪能调整脑内中枢的功能。因此,以病侧面动穴与翳风连接电针,以睛明、瞳子髎直接刺激眼肌相关神经,可提高疗效。
R249.7
B
1004-2814(2017)08-0984-02
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