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 ,邱堃,吴桐
(1德州市中心血站,山东德州253014;2德州市人民医院)
既往不良妊娠史AB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lgG抗体效价检测的临床意义
郑辉1,邱堃1,吴桐2
(1德州市中心血站,山东德州253014;2德州市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史ABO型血孕妇产前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既往不良妊娠史孕妇92例(血清标本),其中母子ABO血型不合86例,Rh血型不合6例。分别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及IgG抗C(D)抗体效价,对IgG抗体效价较高存在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风险孕妇进行孕期干预。结果ABO血型不合86例, 确诊HDN 52例,HDN发生率为60%。IgG抗A(B)抗体效价1∶64孕妇11例,经菌陈汤治疗后均分娩健康婴儿;IgG抗A(B)抗体效价≥1∶128孕妇77例,经吸氧、静脉滴注维生素C等治疗,59例胎儿出生并存活,但均存在不同程度黄疸,后经光疗、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痊愈。Rh血型不合6例,孕妇IgG抗D抗体阳性5例,抗体效价为1∶16;IgG抗C抗体阳性1例(死胎)。5例IgG抗D抗体阳性孕妇孕期行血浆去除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1例胎儿出生2 h死亡,4例胎儿出生临床确诊为均Rh血型不合HDN行换血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既往不良妊娠史ABO型孕妇存在较高的HDN发病风险,产前检测血型lgG抗体效价并及时治疗干预对预防HDN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IgG抗C(D)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发生免疫性溶血现象的一种疾病,可使胎儿或新生儿发生以溶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病理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死胎或新生儿核黄疸[1]。临床上常见的HDN主要发生于ABO及Rh血型系统不合。对夫妇ABO、Rh血型不合、尤其既往曾有不良妊娠史孕产妇,产前检查血型lgG抗体效价可预测HDN的发生,产后检测新生儿胆红素、血红蛋白指标及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可最终确定HDN的诊断[2,3]。2008~2016年,我站血型研究室联合本市6家医院对92例疑似HDN孕产妇及产后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了血型及血清学分析,并对确诊孕妇及患儿进行了相应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受检标本来自2008~2016年本市6家医院(德州市人民医院、德州市立医院、德州联合医院、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宁津县人民医院、平原县人民医院)的92例孕产妇,年龄24~39岁,平均29.5岁,其中7例35岁以上。既往均有不良妊娠史,胎次2~6次,平均4胎次;人流2~3次者46例次;早产1~2次者28例次;死胎1~2次者9例次;有新生儿黄疸者14例次。夫妇ABO血型不合86例,Rh血型不合6例。
1.2 产前孕产妇血型及血清抗体检测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4],常规检测夫妇ABO、Rh血型。ABO血型不合者,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先用巯基乙醇去除混合在血清中的IgM抗A(B)抗体,ABO以外的血型抗体筛选及IgG抗体效价采用盐水、酶、抗人球蛋白三种方法。Rh血型不合者,应用O型组配红细胞选择酶或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Rh血型IgG抗体特异性。
1.3 HDN的诊断 ABO 血型不合者采集出生3~7 d的新生儿血样、Rh 血型不合者采用脐血,进行抗人球蛋白、游离抗体、抗体释放三项试验。产前母亲血清中ABO血型IgG抗A、抗B效价≥1∶64或Rh血型IgG抗C、抗D抗体效价≥1∶8时,产后患儿抗人球蛋白、游离抗体、抗体释放三项试验其中一项阳性者可诊断为HDN。
1.4 HDN的预防及治疗 对母婴ABO 血型不合者,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为1∶64时,临床给予口服茵陈汤治疗。茵陈15 g、车前草15 g、大叶金钱草20 g、金银花20 g、黄芪20 g、郁金10 g、甘草10 g,水煎服至200 mL每日1剂,根据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及孕妇身体情况相应加减茵陈汤剂量。对抗体效价在1∶128~1∶1 024者孕期早、中、晚采用孕期十日疗法。即10%葡萄糖盐水250 mL加维生素C 500 mg静脉滴注,1次/d;吸氧2次/d,每次30 min;出生后黄疸儿采用光疗、静滴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性治疗。母子Rh 血型不合者,检测母体抗体滴度,若IgG抗C、抗D抗体效价≥1∶8时,采用全封闭一次性无菌无热源PCS2单采血浆专用仪器采集孕妇血浆去除,每次去除血浆400 ~600 mL,同时将血细胞及其它成分再回输入母体内;丙种球蛋白10 g溶于100 mL注射用水中静脉滴注,两次应用间隔7~20 d;胎儿出生后行换血治疗。
ABO血型不合86例中,OA血型不合39例,OB血型不合36例,OAB血型不合11例。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为1∶64者11例,效价为1∶128者19例,效价为1∶256者25例,效价为1∶512者24例,效价为1∶1 024者7例,显示86例胎儿均有可能发生溶血损害。11例IgG抗A(B)抗体效价为1∶64者经菌陈汤治疗后均分娩健康婴儿。77例抗体效价为1∶128~1∶1 024者经吸氧、静脉滴注维生素C等治疗,59例胎儿出生并存活,但均存在不同程度黄疸;后经光疗、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均痊愈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婴儿生长良好。86例中,确诊HDN 52例(60%)。
Rh血型不合6例中,孕妇IgG抗D抗体阳性5例,IgG抗C抗体阳性1例(死胎)。5例IgG抗D抗体阳性孕产妇,抗体效价为1∶16,孕期行血浆去除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共行血浆去除15次,每例平均3次,血浆去除后抗体滴度均较前下降2倍以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共12次,平均每例2.4次。5例新生儿均临床确诊为Rh血型不合HDN。在这5例患儿中,1例胎儿出生2 h死亡,4例胎儿出生后行换血治疗术均治愈出院,3个月随访新生儿生长良好。
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时母体血清中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临床上ABO系统HDN最常见,多发于O型血孕妇所生的非O型血新生儿,这与O型血母亲体内含有不同滴度的IgG抗A(B)抗体有关[5,6]。本研究ABO血型不合 86例,孕产妇既往曾有人流、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及输血史,产前检测母亲血清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1∶64时提示胎儿受害,此时对孕妇采取实施综合治疗可有效保护受害胎儿。菌陈汤具有疏肝利胆、祛湿退黄作用,菌陈汤中的制大黄和菌陈可阻断胎儿血型抗原与母体产生的IgG抗体结合,有效降低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胎儿红细胞不被破坏[7]。本研究显示,孕妇IgG抗A(B)效价为1∶64者11例,经口服菌陈汤治疗后出生婴儿健康。77例ABO HDN抗体效价1∶128~1∶1 024者采用药物静脉滴注、吸氧治疗,59例胎儿出生并存活,出生后黄疸经采用综合性治疗后均痊愈出院。86例中,2例孕妇孕期第60 天检查IgG抗B抗体效价>1∶64,但未按要求检查及治疗;足月产婴儿血红蛋白<2 g,母亲IgG抗B抗体效价为1∶1 024,产后24 h内新生儿均死亡。此2例孕妇第2胎孕期按要求接受检查治疗,均足月产健康男婴。
母婴ABO血型不合者,母体血清产生lgG抗A、B抗体效价水平与孕次密切相关。孕次越多,孕妇接受胎儿红细胞抗原刺激的机会越多;同时孕周增加,胎儿红细胞抗原对母体刺激频率增加,其抗体效价也随之增高,导致胎儿受害程度加重,HDN发生率与母亲产前lgG抗体效价水平相关[8]。本研究显示,O型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效价为1∶256~1∶1 024者56例,其产后采集患儿与母亲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三项溶血试验结果均有一项为阳性者,临床诊断为HDN[9]。有资料显示,85%以上O型血孕妇孕育A型和(或)B型胎儿发生高效价IgG抗A(B)抗体的概率高于母子A与B血型不合的孕妇[10]。本研究结果与此结论一致。另有报道,35岁后高龄产妇由于年龄的增长,个体接触自然界广泛存在的A、B血型抗原或类似抗原的机会增多,造成个体血清的抗A和抗B抗体效价随之升高,胎儿受损概率增大,HDN发生率增高。本研究7例O型孕妇年龄为35岁以上,IgG抗A(B)效价1∶1 024。因此孕妇高龄与血清高效价IgG抗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Rh溶血病发生时,第一胎具有D抗原的胎儿在出生过程中红细胞有机会进入母体,母体不久产生IgM抗体,之后产生IgG抗体。但开始抗体量不多,增长速度也较慢,8~9周或6个月时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使孕母致敏。但是,一旦致敏即不可能再回复到未致敏状态。此妇女如再怀第二胎,胎儿仍为Rh血型D抗原阳性时,红细胞在宫内或出生时可再次进入母体,使已致敏的孕母迅速产生大量IgG抗体。抗体经胎盘传至胎儿,使胎儿或新生儿发生溶血病。胎次愈多,产生的溶血病愈严重。我国Rh阴性的人群极少,因此临床上Rh系统HDN较少见,而一但发生,常致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核黄疸。本研究6例母婴Rh血型不合,孕期均显示IgG抗C、D抗体效价增高,临床综合评估胎儿已严重受害。5例经孕期血浆去除及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4例胎儿出生存活,后行换血治疗均治愈出院。
综合上述,妊娠期间孕妇IgG血型抗体检测及出生后新生儿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三项溶血试验是临床确诊HDN的重要依据,早期检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并及时干预可预防HDN的发生。开展母婴血型不合HDN的产前诊断、预防和治疗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作用。
[1] 杨玮丽,张云怡.母胎ABO血型不合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与围产儿溶血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7-12.
[2]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新生儿溶血病(HDN) 免疫血液学试验推荐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2):95-100.
[3] 黄海东,周美华,徐慧芳.228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相关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2016,26(19):2819-2820.
[4]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46-270.
[5] 王连友,毕星秀.产前免疫学检测对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J].淮海医药,2016,34(5):542-544.
[6] 符宝铭,石明芳,袁茜茜.新生儿溶血病壮族患儿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704-705.
[7] 张炎华,刘文静.加味茵陈蒿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97-98,101.
[8] 李艳平.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9):106-107.
[9] 杨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4):771-772.
[10] 沈美萍,陈士华.脐带血标本用于检测新生儿溶血三项的临床价值[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2):48-50.
10.3969/j.issn.1002-266X.2017.33.028
R722.18
B
1002-266X(2017)33-0081-03
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