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锋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脾胃病科,重庆 400080)
证治集粹
桂枝汤及桂枝汤加附子汤治验二则
张雪锋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脾胃病科,重庆 400080)
尹某,女,46岁,2014年11月26日初诊。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流涕、鼻塞、咽部不适,自服药物后,鼻塞、流涕、咽部不适缓解,但畏寒、怕风明显,出门及于室内均需戴帽子,身着衣物较既往增加。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月经正常。中医四诊示神清,精神一般,面色少华,体型偏瘦,语音正常,口中未闻及异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感冒(营卫不和证)。治宜调和营卫。方选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12g,白芍12g,甘草6g,生姜12g,大枣12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其后再服4剂后病愈,未再复发。
按:患者感冒服药后,仅余畏寒、怕风,持续时间长达2个月,中医认为“有一分畏寒,便有一分表证”,故考虑尚存表证。病情迁延,提示卫气不足。虽无汗出,但脉细也为营弱之象。为营卫不和证,故用桂枝汤原方获效。
秦某,女,52岁,2015年7月20日初诊。2周前受凉后流涕、鼻塞,畏寒、发热,体温37.8℃,汗出,上腹胀,全身酸痛,服药(具体不详)后未再发热,仍感上腹胀,畏寒、怕风、汗出、心悸、全身疼痛,自服虚汗停后效果不佳。服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3剂,仍感畏寒、怕风明显,需要紧闭病房门窗,纳差,不能进食冷食。工作环境常年温度20℃。体检示神清,精神差,面白少华,焦虑貌,体形消瘦,皮肤潮湿,语音低微,口中未闻及异味,舌稍红,脉稍沉细无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肌酶谱CK304.3U/L、余正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为感冒(阳虚汗漏并表证不解)。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炎,心肌炎。治以调和营卫,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方用桂枝加附子汤,药用附片10g(另包先煎1h),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10g。2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服药1剂后畏寒、怕风减轻,可打开门窗。汗出减轻,轻微咳嗽、无痰,就诊前1日进食不当感上腹不适、嗳气,前额疼痛,颈部僵硬。查体示舌淡红苔白厚,脉滑。于一诊处方基础上加止咳、健脾、消食、解暑药。药用附片10g(先煎1h),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20g,厚朴12g,杏仁12g,建曲20g,炒白术15g,山楂30g,藿香12g,葛根12g,白芷10g,法半夏12g。2剂,日1剂,水煎服。三诊,汗出加重。一诊处方附片量增加至15g。服药后次日汗出停止,全身疼痛情况不显,解大便4次、性状正常。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院外因受凉服药后,出现畏寒、汗出、心悸,结合《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服解表类药后出现恶风、汗出不止符合条文的描述。长期工作环境温度偏低,可伤阳气,复感外寒,阳气更虚,故汗多。汗多伤阴,虽无小便难、四肢微急等表现,但“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心阴不足,故心悸,其病机与小便难、四肢微急是一致的,故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一诊舌稍红,故使用附子偏小,效果也较轻微。二诊时病情有所变化,解表药力量超过了附片固表止汗的力量,故病情加重。三诊结合一诊药量过小及二诊解表太过,用一诊原方加大附片用量,1剂奏效,随访效果良好。
R249.7
B
1004-2814(2017)06-0730-02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