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跨学科阅读模式建立调查与研究
——以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2017-04-05 11:33玲,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跨学科科研项目英语专业

禹 玲,罗 杰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外国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跨学科阅读模式建立调查与研究
——以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禹 玲,罗 杰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阅读是语言学习者提升语言水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阅读不仅在语言的学习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百科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推进作用。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细致分析相关数据,阐明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活动对跨学科阅读模式形成的促进作用,为英语专业学生多样化阅读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英语专业学生;跨学科阅读模式;科研小组

跨学科阅读模式是学生在已构成的知识体系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地阅读并逐渐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以达到把握和融合多个学术领域及新学际领域知识的阅读模式。[1]20本文将根据比较全面的调研来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跨学科阅读现状,创造性地探索以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活动促进学生构建跨学科阅读模式建立的方式,从而对英语专业学生多样化阅读模式构建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调查与实践说明

为全面掌握英语专业学生跨学科阅读现状,论文依据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不同范围的阅读调研,收集到大量有效数据。笔者完成的阅读情况调研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调查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2014—2016年外国语学院学生的借阅数据,电子图书读书馆电子点击数据以及借阅图书读者的详情。

第二,设计针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问卷。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调查对象在2014级、2015级、2016级三个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

第三,探究参与科研活动对英语专业学生建立跨学科阅读模式的促进作用。利用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设置科研组,即参与科研的30名学生。对科研组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观察和比较。

必须指出的是,这三个调研在时间上不分先后。第一部分数据是后续相关研究的基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实验则明确区分了自然组和科研组(即参加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的学生在科研组,未参加项目的学生在自然组),用以帮助验证以科研带动跨学科阅读模式的可行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启示

上述完成的三个方面的调研获取了大量有效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分析,文章从阅读兴趣、阅读时间等多个角度呈现了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现状。将这些数据与调查三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表明创新科研项目小组活动对于跨学科阅读模式构建是比较有成效的。

1.阅读过程的掌控力

跨学科阅读模式的目的是促进和贯穿多个学术领域及新学科领域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对课外阅读过程有较好的掌控力。我们设置了图1中的问题来调查学生的阅读掌控力。

图1 自然组与科研组阅读掌控力情况对比

对比图1的两组数据会发现他们有共性也有区别:多数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但科研组学生对课外阅读疑问少于自然组。自然状态下选择“不知道读什么”的学生比例高达45%。书籍的选择是阅读的第一步,如果不能选择好自己想阅读的书籍将可能导致阅读活动的停滞。后期调查显示这一阅读障碍具体包括:不知道读什么;在盲目的书籍选择中浪费大量时间;选择的书籍不适合目前的知识储备,以至于根本看不懂等等。而对课外书阅读方式的困惑和阅读后交流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学生们感觉收获不大,打击了 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从调查结果看,自然组的学生从阅读的起步到知识的获得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障碍,这也反映出学生跨学科阅读效率比较低。

针对现状,我们在科研项目小组阅读中制订了解决的方案。首先在科研项目进行的前期,指导教师根据项目选题给出相应的推荐书目。科研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书籍。然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持续推介其他扩展阅读方式,比如利用书籍中的参考书目以及附录拓展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作品,逐步细化、深化阅读,使学生阅读行为更系统,更有条理。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专业基础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根据科研项目引导了学生关注其他不同领域的知识吸收。经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实践,科研组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疑问有了大幅下降。关于学生提到最多的“读什么”的难点,也只有13%的学生存在这一障碍。总的来说,相比自然组的学生,科研组的学生会对课外阅读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精准的把握,体现出更好的阅读掌控力。

2.阅读投入

课外阅读的现状除了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控力以外,更重要的是阅读的投入。阅读投入受到阅读兴趣、阅读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87-88因此,我们的调查问卷也涉及了相关问题。

表1 自然组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态度调查数据表

表1数据显示,自然组学生读书兴趣不太浓厚,认为阅不阅读没有区别以及不应该多读书的百分比仅仅只有6%,从总体上来看,学生们对课外阅读显示出较为积极的态度。而在不同年级的数据中,各个年级数据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如对课外阅读有浓厚兴趣的人数在三个年级分别为55人、54人和49人,数据相差不大。所以说,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各个年级的调查中,学生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但是进一步的阅读实际投入调查却显示大家实际的阅读时间和实际的阅读数量并不如预期。

表2 自然组阅读时间和年阅读量调查数据表

据表2数据,在阅读的时间投入上,自然组中有8%的学生日均阅读时间在1小时或者在1小时以下,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每周课外书籍的平均阅读时间在7个小时或7个小时以下。这个数据少于NOP World Culture Score Index中最新发布的关于中国国民平均每周阅读8小时;在阅读的数量上,大部分同学每年会阅读5~10本书。这个数字虽然超过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报告中显示的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但是与韩国人的11本、法国人的20本、日本人的40本以及犹太人的64本相比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此外,被调查者均为高校在读学生,课外阅读应当是拓展深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受调查群体的阅读时间投入和阅读数量明显满足不了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人才知识摄入的要求。

科研组中,教师没有对学生们的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从实际的数据来看,科研组学生在从进入科研项目小组以后无论是在阅读时间还是阅读书籍的数量上都有了明显增加。在时间上,参与科研的学生每天阅读1小时和1小时以上的比例达到了93%,这个数据整整高出自然组学生74个百分点。在阅读量上,科研组学生年阅读量在15本以上,达到了90%以上,高出自然组学生近8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科研组中有10名成员的项目已经结束近一年,目前仅其中2人的阅读时间略低于2小时,其他成员无论在阅读时间上还是阅读量上依然保持参与科研时的水准。由此可见,参与科研项目不仅会在短期内推进参与者的阅读,更会培养参与者一种长期阅读的习惯。之所以会有上面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首先,进入科研小组后,课题的专业性和跨学科性会给组员带来强烈的知识匮乏感,形成强烈的阅读动力;其次,同学之间的讨论,会激发组员的表达欲望和阅读欲望;再次,小组成员集合在一起会在无形中形成一个竞争的小团体,在小团体中大家既互相学习也互相竞争,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的参与起到监督的作用。考虑到以上几点,科研组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增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阅读途径

跨学科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跨学科阅读模式的建立除了以上提及的因素以外,更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资料搜集的效率,全方位扩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为了了解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我们调查了学校网络阅览室各数据库的访问情况。

据表3的统计,湖南科技大学现有数据资源库25个,按照年访问量排序,截取了排名前10的数据库。在这10个数据库中期刊论文性数据库有5个,教育视频性数据库有3个,综合性数据库有2个。可以说论文期刊性数据库的利用率远远高于其他数据库。而问卷中关于学生们对学校电子阅览室熟悉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自然状态下学生们对电子图书馆有一定认识并且经常使用的学生中仅占7.72%左右,知道但是没有使用过的和根本不知道电子图书阅览的学生却高达36%。可见,自然状态下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了解不足,利用率不高。

表3 湖南科技大学电子数据库使用情况统计

从图2的统计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经过科研项目的推动,科研组学生对电子阅览室各图库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的范围都大大提高,了解和会经常使用电子阅览的学生是自然组学生的10倍。科研组学生中不存在不懂使用网络电子资源的学生。

图2 自然组学生与科研组学生电子资源使用情况比较

4.阅读方式

跨学科阅读模式的目的是建立较为系统的跨学科知识网络,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性阅读。因此学生阅读应该有计划性,阅读过程应适当使用自我检测和反馈的辅助阅读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据表4的调查数据显示,自然状态下学生阅读的计划性和辅助加深阅读方式的使用频率都不高。

表4显示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的学生超过一半,而有意识制订阅读计划并能坚持的学生只有11%。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阅读是随性为之,阅读缺少规划。另外,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使用辅助加深理解的方式(文中主要列举了读书报告的撰写、读书摘要和读书交流)的调查结果显示:常常使用这三种方式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10%和24%,均未过半。在后期的调查中很多同学表示在阅读中他们也没有使用其他的辅助深化阅读的方式。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让书本上的字在脑海里面掠过,没有积极主动地运用有关的辅助阅读方式加深自己对书籍知识的概括和理解。综合而言,自然组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积极主动进行自我阅读互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题组中,指导教师会教授小组成员撰写读书报告、进行读书交流的方式方法。一方面,要求组员定期撰写读书报告,记录阅读内容,提出疑问,加强对所读知识的梳理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定期组织读书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宣讲读书报告,提出疑问,小组成员相互答疑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为了调动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还建议组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存储和分享软件,随时将个人的读书报告上传和分享。这些辅助研究性阅读的方式在进行科研小组早期活动中都经教师指导,学生实践,集体讨论不足,学生改进的多次循环后才确认的。科研组学生正是通过不断实践运用,才把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逐步达到自如运用的程度。

表4 自然组阅读方式情况表

图3 科研组和自然组阅读方式比较

图3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科研组学生使用辅助阅读方式的频率大幅上升:科研组80%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报告并定期在小组内进行读书交流。学生认为读书报告的撰写过程加深了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在和其他的组员交流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所得所思,提出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等等,并且表示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感觉到自己对其他学科的认识更加系统,对知识的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会有较高程度的阅读满足感和收获感。

综上所述,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目前阅读状况并不乐观。一方面,阅读的时间、阅读量的不足;另一方面,阅读途径的匮乏和对自身阅读过程的把握力欠缺。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建立社会所需要的跨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在某种层面上,学生本专业的阅读都显得不足。而以科研项目带动跨学科模式的建立无论是在基本的阅读投入上还是在学生的阅读效能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下,科研小组成员能够快速地掌握多种扩展阅读和深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并经由反复实践途径,逐步内化成终身有效的阅读行为。

三、建立以科研带动跨学科阅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1.发挥课题导向作用

跨学科阅读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性阅读模式。它并非指随意阅读非本专业书籍,或是仅仅简单浏览不同专业书籍,更不是在缺乏一定专业阅读积累情况下直接阅读跨专业书籍。特别是一定要在学生的起步阶段悉心指引正确方向,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终让阅读变成一件“苦差事”,更无从谈跨学科阅读模式的建立了。因此,以科研小组形式带动跨学科阅读模式的建立应该紧密围绕科研课题,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知识背景,明确阅读方向和目的,以既有知识为基础逐步扩展到其他学科。这样会一定程度降低跨学科阅读的挑战性,更容易让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成就感,鼓励他们不断深入,最终实现跨学科阅读模式和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

2.树立互联网思维

面对庞杂的书籍和快速更新的信息,树立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扩展阅读的途径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树立新思维的前期,教师的专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前期教师应该向科研小组的学生系统地展示网络信息获得的有效渠道,为学生逐步自主开展信息的收集和获取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掌握不同渠道特征,提升学生获得信息的高效率;再次,考虑到老师还可以根据科研课题情况来推荐基础知识书目,培养学生选取、甄别书目的能力。总之,学生应当以科研项目活动为契机,学会运用多种途径深化研究性阅读,争取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多样化思维拓展阅读活动。

3.加强过程体验感

在跨学科阅读模式中,为了方便对跨学科专业进行进一步探讨,学生应该相对系统地掌握其知识。因此,有效的自我检验和积极的信息反馈,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生的过程体验感是十分必要的。定期撰写读书报告、做读书笔记和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监督学让不断推进项目,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所阅读的材料,对其进行再加工,加深理解和系统化。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可以获得知识,积累成就感,巩固跨学科阅读模式。最后,学生应该尽量参与整个科研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参与整个过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就有更多的机会践行教师教授的方法,帮助建立跨学科阅读模式更能促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体而言,以科研项目推动跨学科阅读模式的构建,是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我们以科研课题为依托,通过指导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推进学生课外跨学科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种学科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唯有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才有持续前进的可能。跨学科阅读模式的构建回应了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

[1] 张炜,邹晓东.现代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新型模式研究——名古屋大学的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编译)[J].比较教育研究,2003,(6):20-24.

[2] 何军.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87-88.

【责任编辑 马 俊】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Mode for English Majors

YU Ling, LUO 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It is indispensable for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to spend as much time as possible on extensive reading, which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quiring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widening their view and cultivating a crit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supported by a large volume of research statistics, presents the current reading situation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i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also conducts an experiment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ting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model.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give English majors some advice to build up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model in accordance with research result.

English majors;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mode; research team

G642

A

1009-5128(2017)06-0048-06

2017-01-10

湖南省教研教改项目:以“拔尖创新人才”为指导理念的翻译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G21403)

禹玲(1974—),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史、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跨学科科研项目英语专业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