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拱棚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
马铃薯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大田作物。山东省邹城市马铃薯种植以看庄镇为中心,形成了香城、石墙、中心等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马铃薯与其他农作物一样由于重茬危害,农民为了最大可能地获得较高的产量,盲目使用各种农药化肥,在破坏土壤结构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马铃薯各种真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生产及食用安全,开展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针对性预防,是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马铃薯常见的病害有:黑胫病、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丝核菌病、根腐病。马铃薯常见的虫害有:金针虫、蛴螬、蚜虫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冬前深耕。大拱棚马铃薯种植田,采取冬前深耕的农艺措施,耕深30厘米左右。通过深耕起到冻垡、晒垡的目的,减少土壤中越冬地下害虫的存有量,通过太阳的紫外线,杀灭部分致病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洁田园的效果。冬前深耕要做到只耕不耙,最大程度上增加土壤表面积。
2.科学施肥。通过近几年的生产经验证明:科学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土壤环境,增强马铃薯综合抗性。每667平方米使用充分腐熟晾晒的有机肥4500~5000千克,15-15-15硫酸钾复合肥100~150千克,木质素生物菌肥80~100千克,其中复合肥与生物菌肥,采取分类施肥方式即:二分之一撒施,二分之一条施。
3.选用优良种薯。严把种薯繁育关,做到不在疫区繁种,不在重茬地繁种。使用适合当地生产的脱毒种薯,如:荷兰15、荷兰七、西申等。
4.种薯处理。科学处理种薯是规避病害通过种薯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处理方法包括晒种、药剂浸种、切块和催芽等。催芽前将种薯置于阳光下晒种2~3天,晒种时剔除病薯、伤薯。采用1000~12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20分钟,清水洗净晾干后切块,切块期间发现病薯,及时清除,并采用500~800倍高锰酸钾溶液场地及器具消毒,当幼芽长到0.5~1.0厘米时晒芽,当幼芽变成绿色即可播种。
5.包膜药剂的应用。从2014年我们针对大拱棚马铃薯多数真菌及细菌性病害都是通过种薯传播,如黑胫病、根腐病、环腐病等均从地下根部发病,防治困难的难题,我们采取了胶囊药剂缓释防治方法即:将相应的杀菌剂装入胶囊内,在马铃薯播种时放置在种薯两侧,每块种薯放置2个胶囊,实现了药剂的缓慢释放,马铃薯根系终生保护的效果。通过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高达85%以上。
6.药剂防治。采用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细菌性如:黑胫病、环腐病等,发病初期3天1次,连续防治3次。有滴灌条件的地区,可随水浇施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菌液,一般10天1次,连续2~3次,在减少农药污染的同时,防治效果达80%以上。
防治病毒的前提是及时做好传染媒介——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常用药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马铃薯出苗后20%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加入150倍液生豆汁叶面喷雾防治,除了能够有效预防病毒病的同时减轻异常年份冷害对马铃薯幼苗的不利影响。
采用80%精甲·烯玛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或者72%普力克水剂800~1000倍液叶背面喷雾,预防晚疫病7天1次,发病初期3天1次。
马铃薯出苗后用400~500倍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灌根或者采用绿色木霉菌菌液灌根能够有效预防根腐病的发生及危害。
马铃薯播种时每667平方米沟施1.0千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常见的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王振学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