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剧表演创作的流程

2017-04-05 17:19刘京京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表演话剧流程

刘京京

【摘 要】一般说来,由于舞台表演的中心任务是扮演他人,我们得到的大多是“他人”行动的过程和结果。演员在接到一个剧本或者人物行动线索的提示后,就要根据剧本或这些提示在舞台上组织一系列的舞台行动。所谓舞台行动,是指一个有目的的、由动作和语言完成的过程,如请求、拒绝、压制、破坏、救援等。这些简单的舞台行动串联起来,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舞台形象。演员在接到一个剧本或人物的行动提示后,一般的表演创作的过程是准备阶段与体现阶段的完成。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话剧;表演;创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39-02

由于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已经受外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整个行为过程是主动的,有的环节是不自觉的,生活行动过程清晰、明确、短促。但舞台表演却恰恰相反,因为受到成为“别样人格”的限制,所以表演的逻辑顺序与日常生活中的逻辑顺序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说来,由于舞台表演的中心任务是扮演他人,我们得到的大多是“他人”行动的过程和结果。演员在接到一个剧本或者人物行动线索的提示后,就要根据剧本或这些提示在舞台上组织一系列的舞台行动。这些简单的舞台行动串联起来,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舞台形象。在接到一个剧本或人物的行动提示后,一般应有这样的表演创作的过程:

一、表演创作的准备阶段

(一)运用“行动分析法”进行案头准备工作

1.认真阅读剧本或人物行动提示,对人物、戏剧情境、风格体裁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动用生活积累,在头脑中勾勒出人物形象轮廓,确定人物情感基调。2.细读剧本,确定人物贯穿全剧的最高任务,即人物要在全剧中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清理全剧的行动线,确定人物在剧本中的地位、人物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问题。3.按照行动线划分不同的行为段落,确定人物在各个段落中的最高任务和主要行动线索。4.查阅资料,了解人物所处时代、国度等基本背景,确定人物的外部形象和整体气质。

(二)表演训练,体验生活

由于剧本的风格、题材以及背景不同,有一些剧本与演员的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演员需要体验生活。这并不是说演员必须体验与剧中人物完全对应的生活。严格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焦菊隐先生对演员体验生活有独特的理解:当然,训练话剧演员也有虚拟性质的无实物练习,但那只是用于演员的表演训练,话剧舞台上则主要是写实风格的表演。一般来说,严格意义的话剧表演,是不允许或者说不轻易出现没有实物的虚拟性表演的。但在话剧类的戏剧小品表演中,却可以较大限度地调动和借鉴中国戏曲中虚拟化表演的艺术手段,使戏剧小品的舞台上无论是布景、服装、道具,还是演员的舞台表演,只要在戏剧规定情境允许的条件下,都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简约性和虚拟性。不仅适应了戏剧小品短小简洁的戏列表演形式,也为戏剧小品演员的舞台表演提供了最为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

演员体验生活时,应先普遍深入这一阶级阶层中去观察体验,不奢望一下子找到典型,应先找类型,最后形成典型。体验生活既包括对体验对象的外部形象、生活气氛的观察体验,也包括对体验对象的思想情感的体验。对外部的形象进行体验,就要从观察、记忆入手,观察体验对象的衣着、容貌、言谈举止,以及随身携带的物品等。在观察后,要对这些貌似散碎的形象加以分析,寻找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在寻找其内在联系的时候,演员应该不断向自己提问:他(她)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那样?是不是可以这样或那样?在这个阶段中,要把握的是观察对象的一些细节,要分析形成这些细节的一切原因。这些分析可以帮助演员补充剧本没有提供的时间、空间背景,人物的境遇甚至人物的前史等。只有提出了问题,外部观察才不是孤立的创作行为,而是成了进行人物创作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外部体验的时候,要体验观察对象生活环境的氛围。这些氛围包括观察对象所处的室内外环境特征,与其共处的人的行为方式、外貌举止,甚至空气中一些特殊的味道,等等。这些观察不但可以丰富演员对所要扮演人物的理解,还有助于形象构思的完善,有助于演员在舞台上建立真实感和自信心。在进行人物外部观察的同时,要认真体验人物的内在心理。在进行这些体验时,一方面要不断向自己提出前述的那些问题,同时,要以化为“别样人格”為目的,模仿所观察人物的外部动作并揣摩他(她)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模仿可以是零碎而不完整的,尽量将第一人格完全摒除,充分模仿那些被观察者的行为细节,模仿得越逼真就越成功。我们知道,“象由心生”,一个充满闪光点的形象一定是有准确、独特、自信的心理依据作为依托的。将这些散碎的内心感受记下来,并使其成为人物情感链条、心理线索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观察到的独特的外部行为和外貌特征,再配上演员自身精湛的技巧,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内外统一、形神结合的舞台形象。

应该指出的是,观察生活是一名演员一生中随时需要进行的工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成为他观察和记忆的对象。形象记忆是演员创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而时刻进行观察与体验也应该成为一名演员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表演创作的体现阶段

演员根据剧本所作的准备和对角色的形象构思,目的都在“表现”。表演艺术集创作者、创作的工具和材料、作品于演员一身,这种“三位一体”最终都要集中在演员的体现阶段。这种体现是指演员当着其他的创作者或者观众的面进行表演而言的。在体现过程中,演员对角色的认识和构思还会进一步地加深:在排练过程中要接受演员的启发指导;在演出过程中要从观众的反馈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表演。

可见,演员在创造活动中不断受到剧作家、演员和观众的限制,同时还要受到同台演员的相互约束,他的创造力必须适应和突破这种限制才能有效地发挥。相对地说,在体现过程中,这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和集体性特征在这时最明显地表现在排练场和剧场之中,而演员的作品就在其中诞生并不断地再创造。

演员的体现阶段也可以说成是在更加具体的规定情境下体现角色的阶段,是将体现前所进行的准备形象化、具体化、逻辑化的过程。这个阶段是最能体现一个演员的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阶段。

三、结语

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是戏剧创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整个戏剧创作过程的最终目的。戏剧舞台的艺术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又是由演员来扮演的。因此可以说,塑造戏剧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就是戏剧的表演艺术。也就是说,戏剧主要是通过演员为表演艺术,把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舞台形象,直接地呈献给观众并与之近距离地交流。同时,完成构置戏剧情节,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的任务。所以,戏剧演员的舞台表演如何,往往也会影响到一部戏剧的成败。因此说戏剧演员的表演,在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话剧是戏剧艺术中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艺术样式,其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以及布景、服装、道具等,都要求尽可能地近似生活。所以要求舞台动作和表演要真实,并力求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英]休·莫里森(HughMorrison)著.表演技巧[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3]吴戈著.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表演话剧流程
话剧《坦先生》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话剧《二月》海报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