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光楼
重温《爱弥儿》一书,我又一次亲身感受到教育科学的温暖。法国思想家卢梭“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儿童是儿童,是独特的人”。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不要对儿童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儿童身上。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先天禀赋和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后天影响,儿童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他们的学习客观上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儿童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儿童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学习时间以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
因此,忽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孩子在同样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和方式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是不现实的。儿童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教学要还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他们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儿童的天性出自造物主之手,是纯洁善良的,并且他来到世间不久,尚未受到成年人那样多的不良环境的影响。
我们要把儿童和成人区别对待,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让儿童过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应把这种差异视为一种财富而加以珍惜和开发,使每个儿童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儿童是成长中的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稚嫩,不够成熟,一定程度上,他们还只是自然人,并未达到社会人的层次,在身体和心智上都有待成长。
把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就要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对他们要宽容,就是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继而以动态的、变化的眼光看待其成长,从而不断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应该成为教育者的信条,教师的天职是对每一位儿童的发展持有热情和期望, 为其搭建成长的扶梯。
每个儿童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其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确定性”。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轻松活动中学习,在生活汲取知识。
“儿童是人”,是最终要独立面对社会的人。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卢梭还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他把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
卢梭觉得“教育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有机地融合。”他让爱弥儿从小就懂得干农活,让他学会使用各种农具,成为既像农民那样劳动,又像哲学家那样思考,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紧密相联。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社会,归根到底是因为孩子来源社会,而又最终回歸自然、社会。
儿童的本质是儿童,儿童还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而教育就是一个让儿童成为人的过程。把儿童当作完整的人来尊重,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当作成长中的人来引导,把儿童当作社会中的人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