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铁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之年。今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以质量为根本,突出以改革为动力,突出以公平为导向,突出以保障为基础,推进教育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湖北教育升级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工作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眼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方法论。贯彻落实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本在“稳”,稳的重点是发展局面稳、改革推进稳、队伍思想稳。着眼点在“求”,要在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中,主动作为、主动求稳、主动求进。目的在“进”,在稳的前提下,要确保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有新突破,在有效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消除城镇“大班额”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着眼结构性改革。当前,教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集中反应在结构性的问题上,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教育体系结构和教育供给结构。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推进教育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是着眼提高质量。让每所学校成为合格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全面提高质量,是我们今年教育工作的主题。四是着眼维护稳定。今年是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年。稳定压倒一切,教育系统稳定在全省稳定中具有特殊意义。
(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
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全面构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
强化价值塑造,坚定理想信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讲话精神全面、有机地体现和渗透在中小学教材和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常态化。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校长代表进行全面培训。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学习研究,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继续深化“朝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点阅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构建“双读”教育活动长效机制。举办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探索建立书法教育长效机制。组织办好中华经典诵写讲、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等活动,探索古诗文教育教学长效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切实推进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推进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强化实践育人,加强能力培养。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出台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意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家庭劳动等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开发一批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落实50个国家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推进实施“最美书屋”建设标准,开展“最美校园”“最美图书馆”建设活动。强化综合实践资源开发,开发一批多媒体课程、电子书和动画等德育资源。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强化学校家庭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内容,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探索“網上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等家庭教育的有效实践形式。
强化载体建设,促进身心健康。要加强体育工作。制定出台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努力实现“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分级举办校园足球联赛。举办第十四届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加强美育工作。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办法,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开展专题教育,完善情况报送制度和查处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强化品德、法治、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
(二)突出以质量为根本,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
启动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质量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能力,开展质量监测,加强评价督导,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职教园区、职业教育集团、示范性实训基地、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和品牌专业,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要深化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学前教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健全保教方式,加强质量监管,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和省级幼儿园认定工作,开展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研究出台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确保平稳顺利进入新课改和高考改革。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早谋划,早作准备,改进和完善普通高中课改实施条件,为课改营造更好的环境。强化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功能,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布局,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同时要强化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各市(州)要切实履行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引导中等职业学校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
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评价监测。要推进教育质量监测。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建设课程实施监测平台,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课程实施监测。探索建立中小学分学科学段质量标准体系。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和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点,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研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规范中考加分。完善职业教育技能高考、高职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等制度。加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系统培训。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强化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评价,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规范高中阶段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禁超计划、超范围招生以及招收不具备录取资格的学生。进一步巩固中职招生规模。对于因学校顶风违规招生、行政监管不力造成社会不稳定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违规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籍。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各地要认真落实《湖北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九项规定》,在学生分班、作息时间安排、违规补课、考试科目和次数等方面规范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秩序。严格执行幼儿园年检制度,清理整顿无证办园行为。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经费使用和管理,今年要对试点县(市、区)进行经费审计。
(三)突出以改革为动力,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
当前,教育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这个矛盾既有数量的问题,又有结构的问题,现阶段,集中反映在结构问题上。我们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以提高教育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教育结构性改革。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研究制定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加快探索幼儿教师培养、补充和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努力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改革。研究出台《湖北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城镇学校规划建设,力争年底将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降到15%,66人以上“超大班额”比例降到5.4%。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组织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市、区)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高中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要培养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环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项建设80个左右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调整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推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培养用得着的、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研究出台推进我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的配套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优化民办教育投资发展环境,引导民办学校把办学重点转到提升教育质量上来。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实验,探索多种形式,增加多样化教育供给,提高办学水平。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加强新形势下的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努力在兴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打造内陆教育对外开放高地。
(四)突出以公平为导向,在共享发展上下功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推进教育公平,重点是要加快抬高底部、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完善规则,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研究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规划学校布局,统筹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今年,还未接受国家认定的10个县(市、区)要增强紧迫感,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认定通过。同时,国家还将对我省进行整体验收,其他已经认定通过的所有县(市、区)都要做好迎接国家抽查的准备。全省上下要共同努力、巩固成果,补齐“短板”,确保顺利通过整体验收,确保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加强教育扶贫项目统筹。制定出台《湖北省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推进贫困地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全面改薄”工程,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重点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相关工作,推动出台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政策。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发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10个民族县(市)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德育室,开展民族语言和文化体育进校园活动。
加强困境儿童教育保障。加强特殊教育。啟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台帐,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推进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建设,更好地推动全纳教育。关爱特殊群体。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关心帮助,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的就学升学政策。特别要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在全省建设100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五)突出以保障为基础,在改善条件上下功夫
重点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信息化等三项工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实行“空岗补齐”办法,补充农村义务教育教师5000人,建立普通高校毕业生乡村任教配套措施。推动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统筹调配权。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评选一批“湖北名师工作室”,实施“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教师待遇落实到位。创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建设机制。扩大中职学校教师引进自主权。加大高层次人才项目实施力度,推动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打造湖北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今年,省里要建立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各地要切实落实公用经费标准,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湖北省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实行“两免一补”。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督促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普通高中保障机制。研究探索高中债务化解机制和途径。督促落实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稳步提高中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由现在的公布到市(州),直接公布到县(市、区),强化社会监督,督促各地落实教育财政支出责任。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和薄弱学校为重点,补齐教育信息化技术短板,加大投入,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的应用。扎实推进教学点网校建设,探索提高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式。高效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国家、省、市、县“优课”遴选和推送工作。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教育既是民生重点又是社会热点,容不得丝毫懈怠。全省教育系统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牢记使命、忠诚履职、严字当头、敢于担当,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从严从实抓党建,二要亲力亲为抓落实,三要落小落细抓稳定,四要尽心尽力抓保障。
同志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上下同心,务实重行,努力推动湖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