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地方国企改革的“内生动力”

2017-04-05 08:49徐疾之
南风窗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国资所有制

徐疾之

一些地方所谓“国企改革”,并没有具有操作价值的系统策略,也缺乏愿意参与的多元化资本,最终让改革成了讨论上的“春季攻势”和“两会行情”。

随着全国两会召开,国企改革再受关注。两会期间,国资委表示,央企改革试点将加速落地。会前,全国多地通过地方两会以及国资国企改革年度会议等也提出国企改革的相应方向和任务。一时间,国企改革似乎重回议程。

国企改革最重要依然是行动,而不是漫无休止的讨论。实际上,不论是经济加速增长,还是增长放缓之际,国企都应该位居改革的重点领域。

在一些观点看来,中央国企关乎国计民生,改革必须渐进式推动,但地方国企则可以加速试点,探索改革有益经验。地方国企改革当不满足于“会议记录”式的推动,而是重点寻找改革的内生动力,吸引实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

但这条路,任重道远。

讨论国企改革的“两会行情”

近日,上海的一位国企宣传部门负责人正在继续忙碌着,忙着在国企老总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密切关注监管部门、委员和代表对国企改革的最新表述和最新态度。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全国两会上,国企改革将是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

果不其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企改革的讨论再度“火”起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国企改革,提出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报告还提出,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主要是区分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具体管理内容,进一步确定其主要任务。过去一年主要对国有资本投资管理运营基本思路进行探索,目前在如何增加资产流动性、如何通过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发挥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治理结构对资产保值的作用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东方财富网在全国两会前的调查显示,国企改革是网民关注的财经话题之一。在国企改革的方式问题上,81.5%的网民最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行业方面,网友最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国企改革。

上述调查还显示,有33.10%的网友认为2017年的国企改革会超预期,有28.30%的网友认为今年的国企改革符合预期。

两会带来的热闹非凡的改革图景,是上述国企部门负责人所关注的。 “2017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忙国企改革的方向把握、改革图景的具体落实,每天都在做这个工作。”

他的工作节奏背后则是地方国资国企部门在本轮改革浪潮以来的常态,有国企系统人士称之为新春“猜谜”和新年“打鸡血”,即猜测国企改革今年新的宏观布局,出台地方性的改革“纲领”、工作重点等等,然后就是打上“加快落实”、“快速推进”等的“鸡血”。

地方的“路线图”亟需操作性

实际上,今年全國两会前,特别是在地方两会召开等的时间节点,各地的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全面铺开,大有一蹴而就的感觉。

“加大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力度”、“加快推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放大国有资本效应”、“加快股权多元化步伐”、“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在若干领域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质性突破”等表述,成为地方政府话语体系中国企改革的关键词。

此前,一些省、市和自治区还信心十足地为国资国企改革设定时间表。“到2017年要确保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70%”、“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三分之二左右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三至五年使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达到75%”、“在2017年启动员工持股试点工作”、“到2017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等。

暂且不论具体的实施情况如何,在一些国企人士看来,上述的地方版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多少存在“一厢情愿”、“纸上谈兵”的问题。

“整个国资国企系统,我不敢说,但是就我们企业而讲,改革涉及到的问题太多,而且不同领域的改革轻重缓急不同,一些已经成熟,一些还不适合推进。”一位地方国企人士对笔者分析说,一些地方给改革设定路线图、时间表的做法并不科学。

一位券商分析师则认为,近年来,各地的国企改革“春季攻势”多有过于急迫、急于求成等的问题。国资国企改革并非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很难说是一件可以量化推进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但是,在上述国企部门负责人看来,国企改革在一些地方带有太多的政治性因素,有些事情是不得不为。他表示,“新春若没有改革动向、改革信心,可能都交代不过去。上级部门会问,今年改革有怎样的计划,还会来一句,有什么可以发力的直观指标。”

国企改革的讨论“周期性”走热,但有些策略问题,却始终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比如,推动管国企向管国资转变,之前说的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搞不搞?国企市场化改革,战略性功能怎么办?国企资产证券化率提升,遭遇国企产能过剩、产业转型怎么破?探索激励机制、员工持股,但是国企效益跟不上怎么做?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混、跟谁混?

这样的困惑之下,一些地方所谓“国企改革”,并没有具有操作价值的系统策略,也缺乏愿意参与的多元化资本,最终让改革成了讨论上的“春季攻势”和“两会行情”。

发掘国企改革的“内生动力”

国企改革特别是地方国企改革应当不满足于“会议记录”式的推动,而是重点寻找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内生的改革新需求与改革新动力。

值得肯定的是,国企改革推行至今,政策驱动的原生动力正在转化为国企改革谋发展促转型的内生性改革动力。

公开资料显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近3年完成了12对22家央企的重组;央企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积超过92%;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国有企业也发挥了关键角色。国务院国资委的信息还显示,2017年我国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有望突破12000亿元,比2016年增加1100亿元以上,增速超过10%。

国企改革正在提质增效。国企改革大势下,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期发表意见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实行三不,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政府重点发挥鼓励、引导、服务作用,不提强制性要求。

3月5日,在全国两会现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不是所有国企都要搞混改,适合搞的就搞,企业集团层面、二级层面、三级层面哪个适合改的就可以改。

有学者也认为,混改不应该一哄而上,要以分类改革为前提,应该从完善公司治理出发,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从一些地方的国企改革脉络来看,改革在肇始之际,更多的是政策推动,而当前阶段,政策推动需要逐渐走向次要位置,而是让改革变成企业自己推动的改革。

此外,国企改革中,“一企一策”正显得更为重要。多地已经将“改革一企一策推动”等写入国企改革的相关路线图和规划中。

“一企一策”的重要性关乎改革成败的大局。仅就以上海国资国企而言,数十年的发展,上海国企生存、发展情况千差万别,既有先进制造企业,也有传统纺织、化工、船舶、建筑等老国企,既有生存经营情况良好、着力推进行业内和海外并购的大型国企,也有主业不振、靠上海寸土寸金的划拨用地过日子的困难企业。假若一刀切,更可能的结果是一盘散沙、一大堆问题和最终的一事难成。

“一企一策”的另一个核心意义就是尊重企业自身的改革推动力。“政策多数时候浮在上面,最终的落地需要国企进行。既然国资国企改革在于对国企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为了让国企发展得更好,那么请将必要的改革主动权放在国企自己手里。”一位国企人士如是建言。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国资所有制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上海国资:重组与整合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