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 048100)
环境温度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 048100)
猪是恒温动物,正常气温情况下体温保持在38.7~39.8℃。研究表明,在等热区范围内,猪感觉舒适,生产力和饲料转化率都很高。如温度变化超过等热区的上、下限,不仅猪的生产力和饲料转化率下降,而且还易发生疾病。
猪的体温调节机能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是通过物理和化学形式来散发或增加体内热量的。
当环境温度较低,猪感到寒冷时,它的神经系统会将寒冷刺激传给丘脑下部前区的平衡中枢,然后再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使血管收缩,肌肉颤抖,躯体蜷曲,以增加体内的热量和缩小散热面积,保持体温恒定,这个过程称为物理性调节。与此同时,猪的采食量增加,代谢增强,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以保持体温恒定,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性调节。环境温度下降越多,猪用于保持体温恒定和增重所需的饲料就越多。
猪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一个代谢温度的适中区(即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在这个适中区内,它只要通过血液循环、血管收缩和舒张等物理性调节,就能保持体温的平衡。这个温度范围又称等热区(或代谢稳定区),低于等热范围的温度称下限临界温度,高于等热范围的温度称上限临界温度。
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都会使猪的生长速率降低和增重减少,特别在温度变化大和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幼猪受影响更大,甚至可出现生长停滞。
据研究,猪处于上限临界温度以上时,温度每增高1℃,猪增重减少30g,饲料消耗增加60~70g;当猪处于下限临界温度以下时,温度每下降1℃,其日增重下降 11~12g,饲料多耗 25~35g。
实践证明,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猪饲料利用率高,增重快。如果气温上升到35℃以上或下降到零下5~10℃,其饲料利用率降低,增重很慢。
猪的营养水平较高时,在适宜的气温下,其脂肪和瘦肉的生长正常,当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时,脂肪的生长受影响较大,而肌肉的生长受影响较小;当猪营养水平很低时,肌肉生长受影响,其瘦肉率显著降低。饲养瘦肉型猪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减小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研究表明,暗光可促进猪体脂肪增长,光照可促进蛋白质的沉积,有利于猪体瘦肉的生长。因此,遇长时间阴雨天气、自然光照不足时,应适当给猪提供人工光照,以促进瘦肉的生长。
4.1 对后备母猪的影响 气温对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妊娠等均有影响。研究发现,饲养在26.4℃下的后备母猪6.6月龄发情,活胚数为10.8个,而在5℃下饲养的后备母猪6.9月龄发情,活胚为8.8个。26.7℃下饲养的初配母猪受胎率为90.5%,33.3℃下饲养的初配母猪受胎率为77.5%。
4.2 对成年母猪的影响 环境温度过高对母猪的配种、妊娠、产仔均有不良影响。研究发现,高温在受精卵附植于子宫前的若干天内会对成年母猪造成不良影响。母猪在不同月份配种,其受胎率、产仔数有所差异,总的来看,1~5月份和10~12月份配种,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高于6~9月份。
4.3 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高温是导致种公猪繁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35℃下饲养的公猪与15℃下饲养的公猪相比,前者射精量下降8.6%,精子数量下降11.5%。公猪1~5月份、10~12月份配种与 6~9月份配种相比,1~5月、10~12月配种,母猪的受胎率提高17.5%,产仔数提高6.6%。
4.4 对仔猪的影响 仔猪死亡总数中,冻死和压死的占52%。环境温度会影响仔猪耗奶量,环境温度低仔猪每日耗奶量大。
一般情况下,最适合猪生长的气温为10~25℃,最适宜猪生长的舍温、湿度:幼猪为20~35℃、成年猪为15~23℃,相对湿度为45%~95%。
猪舍设计要因地制宜,应为猪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猪舍应做到冬暖夏凉。
舍温的增高主要来源于猪自体产热、太阳辐射热、粪便和垫草发酵产生的热以及供暖设备产生的热等,热量的散失或降低主要是通过通风、换气、气温下降等来实现。
一般来说,脂肪型猪比瘦肉型猪抗寒力强,而瘦肉型猪比脂肪型猪抗热力强。体型大的猪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较小,有利于保温,较为耐寒,而体型越小的猪单位体重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散热,故抗热性较强。猪的年龄越小,体温调节机能越不完善,其抗寒力差。
生产中要根据猪的品种、体型、日龄以及季节、气候采取不同的抗热、防寒措施,以保持舍温和猪的体温恒定。
S811.1
C
1001-8964(2017)11-0040-02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