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典型性

2017-04-04 18:26:59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于连红与黑自卑

饶 玮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典型性

饶 玮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红与黑》这部著作成功了诠释了两种爱情的心理状态,是“脑袋中的爱情”和“心坎中的爱情”,其中男主人公于连对于蕾娜夫人的爱情是感性的,但对于玛特儿小姐的爱是理性的,这两种爱情的内涵是相反的,对于爱情的选择也比较充分的体现了于连的心性表达,无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对于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具有反抗的意识,但在有些情况下又必须做出妥协;他为人真诚正直,有时却表现的虚伪;他自卑,但有时却用自尊来掩饰,这样的一个矛盾统一的于连,充分的展示了他的两面性。

红与黑;于连;爱情

一、前言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司汤达的重要作品,此书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于连的形象正是作者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的个人主义英雄。于连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恰好是他的“利己”思想与为正义而奋斗的双面性,使其人物形象具有社会典型性。

《红与黑》这部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就是塑造了于连这个主人公,它是波旁王朝时期进行个人奋斗的小资产阶级的青年典型。通过于连这个人物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当时法国大革命之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命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关系的对立,还充分显示了真与假和美与丑的人物性格,对于连的爱情选择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他的爱情经历来说明,红意味着如果于连可以早点出生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去当兵,黑则是在当时的时代下,他应该去做为一名教士,也展示了于连性格的两重性和矛盾性,下面将对《红与黑》的于连进行说明。

二、于连的人物介绍

于连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地位比较地下,因此常受到歧视,即使是在家中也会受到父亲和哥哥的谩骂,但他从小跟着一位外科医生学到不少知识,表现出足够的聪明才智,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确立了平民的反抗意识,但是在于连当时所处的时代下,地位低下的他想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挤进上流社会是非常困难的。他喜欢看《忏悔录》,向往着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生活;喜欢看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他最崇拜的人就是拿破仑,梦想有一天能够让那些有钱漂亮的女人认识自己,能够像拿破仑一样被她们爱上,吸引她们的注意,成为她们心目中的英雄。然而随着拿破仑时代的结束,下层青年改变命运变得非常困难,为了获得荣耀和地位,于连必须要隐藏自己对拿破仑的崇拜之情,甚至在众人面前侮辱拿破仑。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中,他知道了一个年轻的神父竟然拥有着比拿破仑时代著名将领还要多的财富和地位时,想要出人头地就只有去做教父,因此,他就苦心研究神学,他有雄心,有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在这个过程当中,于连对幸福的追求是金钱与地位。但是有时如果过分的强调自己的雄心就会让自己变得野心勃勃,但是在现实中他却不能按自己的思想性格去行动,不能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迫不得已的走上了弃红从黑的道路,展现了一个平民冒险家的尊严。

于连的性格发展是在德·雷纳尔市长家、贝尚松神学院、德·拉莫尔侯爵府三个典型环境中完成的。于连在德·雷纳尔市长家里第一次登上人生舞台,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家庭教师的屈辱地位使他对贵族社会的阶级差异和贫富悬殊非常敏感。他不仅自尊心强,而且还有平民意识,本能地憎恨富人,鄙视庸俗无能的市长。在市长的家里面,他大开眼界,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败行劣迹,看到了各种各样损人利己的阴谋诡计。作者司汤达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描述,以及在这个环境影响下人物性格的变化。通过人物反映出社会的本质特征,最终把人物和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于连矛盾的性格

(一)虚伪与真诚

于连为了取悦上流的社会,能够在公开的场合去谩骂自己的偶像拿破仑,为了摆脱自己低下的身份,使自己能够进入上流社会,在于连的心中所有的不正当的手段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行为,但当他看到瓦特诺对于穷苦人的行为却引来了他强烈情绪的不满,这也正是他内心真诚正直的挣扎表现,这种虚伪和真诚存在的冲突使得他在巨大的社会成功的面前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是于连的虚伪也是情有可原的,这是出自于对自己本能的保护,他心存真诚,但是却不敢真诚,不能够将自己真实的内心呈现到这个虚伪的社会中来。

于连看起来是一个伪善者、一个疯子,但这恰好是因为他在与金钱主宰的社会奋战时,他内心还活着一个热血正义的自己,他悲悯善良、寻求真理,与此同时,他也具有英雄主义色彩。虽然于连不得不妥协于生命的终结,不得不表现出自己虚伪的一方面,但他终究没有向命运低头。于连的一生中,其人格体现具有复杂性,他是勇敢而软弱的矛盾体,也是坚持与妥协的矛盾体,正是因为这样,于连完善了自身的人格特点。

(二)反抗与妥协

于连不愿意作为一个平凡的乡村生意人,认为做一个生意人会消磨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他想实现自己的宏大目标,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从而施展自己的抱负,掌握权力,能够将所有的不公平推翻,剥夺统治阶级的权力;但是像他这样的平凡人,无论当时如何奋斗,都只能去充当奴役,他不希望是这样的,为了能够跻身于上流社会,他常常会做一些妥协的姿态,用了各种手段挤进上层阶级,因此当个人的名利取得满足后他就会妥协、做出投降,他靠妥协和退让换来了贵族封号、金钱和土地,于连竭尽全力的向上爬,一生都受地位、金钱的诱惑;即使于连鄙视教会的罪恶愚昧,但是他明白神父是仅有的德育教师,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唯一路径,他不得不对宗教教会妥协;即使于连对富人有着仇视的心理,从心眼里鄙视厌恶这样的人,但他不得不对富人妥协。他对雷纳市长毕恭毕敬,不敢随意说话,但是在于连的心里却把雷纳市长比作“禽兽”。他还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仇视贵族阶级和维护特权的等级制度,厌恶和痛恨上流社会,他对于市长的贪婪和吝啬非常鄙视,拒绝接受市长给予的赏赐,拒绝了夫人给予的施舍,能够敢于反抗市长的训斥和藐视,他的各种行为显示了强烈的平民反抗的意识。

于连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人物,在他的奋斗曲折道路中,既有反抗的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但他对生活又充满幻想,认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实现自己的个人幸福,于连一生就这样生活在矛盾和痛苦的挣扎之中。

(三)自卑和自尊

于连的父亲和哥哥对他的歧谩骂使得他的内心更加的灰暗,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自卑;在爱情上,于连也会表现得更加自卑,当第一次碰到蕾纳夫人的胳膊时,看到夫人对于他所产生的蔑视,也会产生自卑,但这种自卑心理在他收到侯爵家的女儿给他的情书时,让他不敢去相信,从自豪转到了自卑,这是在这种自卑感的存在下,使他更加强烈地想挤进上流社会当中,试图想通过征服女人来摆脱自己平民的身份,在这种强烈的自卑之下就衍生出高度的自尊心,而这种自尊也正是自卑的表现,他唯恐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认为可以放弃钱财而不能放弃自己的自尊,内心中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于连的心中,自尊心受伤远远比肉体受伤痛苦的多,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他会经常来装出一副傲视的姿态;那些向侯爵一样的高傲的人藐视于连,更加重了于连内心的敏感的自卑,他自卑心越强,就更要追求自尊心的满足来作为补偿,这正是他内心自卑的一种反抗,维护了自己的自尊。

此外,于连在追求自我的过程当中,经常迷失方向,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这是由于自身阶级位置的低下以及父亲的压迫使他产生强大的自卑感,以及他不甘顺从平庸现状的强大自尊心。在那样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中,于连追求着功名与金钱,但他面对现实情况时又感到无奈。同时,面对像他一样的贫苦人民时,他又把自己仅有的自尊感表现出来。此外,他内心鄙视封建愚昧的宗教神学,但又不得不从事这项工作,一旦脱离了宗教神学组织,他又不得不重回到现实中,此时自卑感又油然而生。

四、于连在爱情上的展现

作者司汤达在描述于连的爱情观时,充分的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真情与虚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法国人的灵魂。通过描写于连与两位女主人公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其中也表现了深刻的政治、法律与道德观念。

(一)感性当中散发着激情

于连作为一个木匠的孩子,虽然和那些有权的人不能够相比,但是他依然有着自己的骄傲与自尊,这种骄傲和自尊心是不能轻易被别人所践踏的,当遇到蕾娜夫人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勇敢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女,结婚多年却从没有得到过有温度的爱情,于连就产生了好感,产开了追求和诱惑,但是当第一次触碰夫人时,他感受到的并不是那种爱情的幸福美好,而是报复心理的满足,但是在后来的相处中,他逐渐爱上了蕾娜夫人那种淳朴的美,逐渐沉浸在这样的爱情当中,在这次的爱情当中,与蕾娜夫人的爱情是纯粹的,没有一点功利性的,完全听从了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心坎里的爱情”,这是一种在了解和同情的基础之上,又增加的一种相互信任的怜悯之爱,充分的展现出了一个充满感情和青春的激情爱情。

(二)在理性当中有谋求虚荣

与于连幽会的玛特儿小姐任性、冷酷但又比较热情、敏感,对于爱情充满幻想,想要一个无视世俗观念浪漫的爱情,但是在失身于于连这样一个地位悬殊的仆人时,她傲慢,对于连极度的冷漠,这使得于连非常的痛苦,但是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此时的于连是一个习惯洞察人心、理性的野心人,他不会放弃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和荣耀的任何条件,只有去占有了这个女人,才会取得更高的地位,一切的金钱和权力都会拥有,想要迫切地征服这个女人,用自己的冷漠来使得玛特儿小姐的自尊和傲气被击破,最终赢得了她的芳心,这也使得于连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平民,在当时可以去征服侯爵的女儿,是一件值得炫耀和挑战的事情,这就是所表现的“脑袋中的爱情”,在对玛特儿小姐的爱情上面,于连可能是真心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上层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渴望。

于连在虚伪的自负当中难以走出,他的感情早已不像当年那样那般的纯洁,而是蒙上了一层虚伪的面纱。于连病态的虚荣,玛特儿的趾高气扬,让他们的感情变得虚伪起来,并且最终画上了句号。因此,于连更加的怀念与蕾娜夫人之间的感情。在两种感情之间,不断的穿插着真诚与虚伪这两种感情,对蕾娜夫人的离去,是真情中的虚伪表现,而在面对玛特儿的美丽容貌时,却表现出来的是虚伪当中的真实感情。因此,于连对感情是有多重情感的。

(三)在反抗和妥协中的自我实现

于连在蕾娜夫人那里获得的爱情是青春与希望型的,但在玛特儿小姐那里的是野心与谋算型的,在从爱情的选择上,就显示了他从反抗到妥协再到反抗的人生选择,在经历过父亲和兄弟的虐待和市长的猜忌等等事情之后,明白了必须要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由拥有权力、地位和财富,这一切都作为一种催化剂,进而来激发他的野心和抱负,但是在现实面前又不能反抗,所以就要以压抑人性为代价去谋求生存,当蕾娜夫人给出那张揭发信之后,他非常的恼怒,但是他不能接受的是,蕾娜夫人那么善良的人竟然会做出如此污秽不堪的事情,他没有选择向玛特儿小姐解释,为自己辩解,而是直接选择了复仇,向蕾娜夫人开出那一枪,放弃了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更放弃了自己以后的美好前途,这样最终的结束,正是更好的表明了在妥协中反抗的自我实现的综合体。

五、结语

通过对于连的心理描写,可以透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心,能让更多地读者去认识到相关时代和社会状况,透过对于连的心理经历的描写,可以展示当时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广阔的画面,能够向读者展现当时的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于连这个主人公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他的矛盾性,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圆形人物,充分的反映了当时法国阶级人物的共性,他的性格比较复杂,拥有人所有的两面性,更加能够体现出人性的光辉,但还有一个性格的轴芯来更好的确定出自我,从于连的性格来看,他是自卑与自尊、虚伪与真诚、反抗性与妥协性结合于一体的矛盾性格,展现内心深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特点,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生命内涵,这个形象也比较真实、可靠,代表了法国以及全人类的特征,具有深刻的意义。

[1]孔伟英.《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J].语文建设,2014 ,(8):50-51.

[2]张静怡,金美兰.成也爱情,败也爱情: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爱情悲剧[J].大众文艺,2015, (12):32-34.

[3]林静.荣格原型理论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J].青年文学家,2016,(21).

[4]李春霞,张德好.《红与黑》中于连的拼搏启示[J].时代文学月刊,2015,(3):132-133.

[5]王会霖.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塑造[J].青年作家,2015,(4):13.

[6]莫树红.浅析《红与黑》中于连与德·莱纳之间的爱情[J].文学教育,2016,(3):104-105.

I106.4

A

1008-7346(2017)05-0075-04

2017-09-18

本文系湖北省咸宁市社科联基金一般项目《服务升级背景下咸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策略研究》(xnsk-y17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饶玮,男,湖北咸宁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钟 晴]

猜你喜欢
于连红与黑自卑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30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8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德·雷纳尔夫人的性格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8期)2017-01-16 16:53:41
试论于连的形象及其矛盾性格
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
我们都是于连,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
自卑的地方
商业评论(2014年4期)2015-02-28 15:33:42
只爱黑白红
花样盛年(2014年3期)2014-03-19 15:53:16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