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媚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指的是宫腔内子宫内膜组织黏膜覆盖部位以外的种植生长。Buyalos等研究人员首次论述分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临床医学也从基因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角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但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治疗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第一,心理因素。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心理因素对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也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关注。EMT的发生会诱导患者出现双侧腰骶部疼痛和性交痛等问题,这也是患者受孕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不良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进而诱发内分泌功能紊乱现象,降低患者的受孕率和免疫功能。第二,EMT所致内分泌功能和卵巢功能异常并发不孕症。临床特征为高催乳素血症、瘦素变化和黄体功能异常等,上述因素的出现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排卵和卵泡生长,最终诱发不孕症[1-2]。第三,EMT所致盆腔解剖结构异常,这一现象通常发生于重度和中度EMT患者,主要致病原因在于患者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后,破碎的内膜会进入盆腔并粘附增生,最终诱发盆腔腹膜炎症性致密粘连问题,并改变盆腔正常的解剖结构。第四,EMT属于一种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免疫性疾病。医学研究结果证实,EMT患者外周血和腹腔液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存在高效价非器官特异性抗体和多种器官特异性抗体,由此可见,机体免疫系统辨识出异位子宫内膜后,免疫系统也会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由此所产生的免疫分子会改变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使得补体和抗体逐渐沉积,而腹腔也能够提供一种有助于内膜生长和种植的环境,进而干扰机体的正常生殖功能,诱发继发性不孕[3-4]。
EMT的主要特征在于宫骶韧带、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触痛性结节以及直肠子宫陷凹,而这也是EMT诊断和受孕率提高的关键。在患者临床检查和诊断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孕产史、不孕时间、有经史和痛经史等病史情况,结合三合诊检查结果,然而,从以往的数据来看,体征检查诊断的准确性较低,患者的漏诊率高达43%以上[5-6]。随着近年来诊断设备和技术的发展,EMT的确诊率也不断提高,MRI、CT和超声等均称为了EMT检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血清CA125等指标检查对EMT进行辅助诊断。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在EMT的检查和诊断中也发挥出了一定的应用价值,并成为了EMT诊断的主要依据,也能够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7-9]。
随着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应用,EMT也越来越倾向于接受助孕治疗,以提高自身的受孕几率。对于卵细胞质量较差的EMT患者,可实施卵胞内单精子注射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EMT患者,其可实施试管婴儿技术;而对于输卵管功能正常的患者,可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结合性腺激素超促排卵治疗[10-11]。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分解粘连的组织,恢复患者盆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12-14]。临床常用的术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两种,其中,腹腔镜手术是临床工人的最为理想的EMT治疗方法,但是,手术治疗效果会直接受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类型的影响,而开腹手术则有助于患者短期内受孕率的提升,但是,这一术式对于患者机体会造成较大损伤,因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受孕率也会逐年降低[15-16]。
米非司酮、三苯氧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孕三烯酮或内美通、丹那唑等均为临床常用的EMT治疗药物类型,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形成药物假绝经,停药后快速恢复患者的排卵功能,进而提高受孕率[17-18]。医学研究证实,大剂量安宫黄体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会产生假孕现象,停药后月经恢复,受孕率明显提高。中医学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实施辩证治疗,按照体征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气虚血淤、肾虚血淤、热灼淤阻、痰淤互结及气滞血淤等症型,并实施针对性治疗[19-20]。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诱发原因较为复杂,且患者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的生育要求、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病程等信息,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开腹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短期内受孕,但是,因其机体创伤较为严重,患者接受度较差;药物治疗的选择性较好,治疗时间较短,能够快速恢复患者的生育功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内膜异位活性,但是,药物治疗后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受孕率较低;而腹腔镜是最为理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检查和治疗方法,但是,为了降低患者术后微笑病灶残余率,术后仍然持续药物治疗,从而巩固治疗效果,完全消除残余的病灶组织。
[1] 郭继梅,吕 玲,曹欣欣.腹腔镜诊治不同病因不孕的疗效分析及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5,36(7):1318-1319.
[2] 朱丽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5,21(1):12-13.
[3] 梁 颖,冉青珍.子宫内膜异位症离体模型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9):1347-1348.
[4] 于 雷.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5,36(31):4712-4713.
[5] 陈 灿,王 冰,陈 衡.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2):114-115.
[6] 郭清平,王 忠.腹腔镜手术分别联合GnRH-a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62-63.
[7] 王 珺,应小燕.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妊娠率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08-109.
[8] 张振武,温艳丽.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28-29.
[9] 吴佩蔚.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变化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644-1645.
[10] 王亚楠,马鹏程,冯文娟,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输卵管闭孔疝1例[J].山东大学学报,2017,55(10):1-2.
[11] 董光苹,严 骅.EM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特点及中医药对其改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65-166.
[12] 郭艳红.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妊娠率的临床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69-70.
[13] 徐改香,王宝金,申爱荣,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与子宫内膜息肉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4):355-356.
[14] 陈碧辉,刘奇志,柴宏佳,等.补肾活血化瘀中药三联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51-3652.
[15] 潘 芳,杨优洲,王继波,等.温肾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1):46-47.
[16] 蒋亚玲,李 冰,邢福祺,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种植窗期硒结合蛋白1的表达变化[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5):342-343.
[17] 谢玲红,王慧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60-2061.
[18] 张晓兰,李 霞.腹腔镜手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1108-1109.
[19] 赖雪娜,甘彩铃,黄玲玲,等.腹腔镜术后Ⅰ~Ⅱ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4-5.
[20] 易金陵,史 松,刘雁林,等.EFI评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7):2604-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