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合(山东省平邑县地方畜牧兽医站 273300)
一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
王玉合(山东省平邑县地方畜牧兽医站 273300)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颜面部变形和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为特征。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病原感染猪只后,损害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其他病原,引起呼吸系统综合征,增加猪的死淘率。2017年3月地方镇一生猪养殖场发生一起以猪只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打喷嚏和鼻塞,呼吸有鼻音,鼻黏膜潮红充血,摇头,拱地,并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黏性或脓性鼻分泌物流出,有三头猪出现流鼻血一头死亡的现象。笔者接诊后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细菌学检查,诊断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2017年3月地方镇一养猪场从外地选购了50头20kg左右的长白仔猪,购回一周左右,猪只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打喷嚏和鼻塞,呼吸有鼻音,鼻黏膜潮红充血,摇头,拱地有3头猪出现流鼻血的现象,一头猪死亡。据场主反映,这批猪抓回来后便拌喂多种抗生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作为预防用药,但还是出现了这种情况。
病猪体温正常,个别猪起初只是打喷嚏和鼻塞,呼吸有鼻音,喷嚏呈连续或断续性,特别是在喂食或运动时更为明显。鼻黏膜潮红充血,摇头,拱地,用前肢挠扒鼻部或在饲槽边缘、墙角等处摩擦鼻部,并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黏性或脓性鼻分泌物流出。有3头病猪从单侧鼻孔里流出血液,在猪舍的地板上、墙壁上、猪体背上等均可见到血痕迹。鼻面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皱缩,鼻孔和上颌骨生长迟缓,上颌比下颌略短,有轻度的鼻甲骨萎缩现象;个别猪眼角流泪,眼眶下的皮肤上形成半月形的湿润区,黏附尘土而形成一条脏的泪斑;部分病猪肌肉发抖;发病3d内猪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对发病死亡的一头瘦弱猪进行剖检,前鼻窦黏膜发炎,窦腔内积有黏液,鼻腔周围骨骼变疏松,在鼻部横切面,可见鼻甲骨腹部卷曲,轻度变形。
用棉签蘸取鼻腔深部的黏液,制成涂片,染色,镜检,见多量两端钝圆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细菌学检查,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1)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猪鼻腔,尤其冲洗那两头流鼻血的病猪鼻腔。(2)抗生素治疗。颈部肌肉注射:用先锋霉素和林可霉素肌肉注射,2次/d,连用5d。拌料:每吨饲料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l00g、金霉素l00g、青霉素50g、葡萄糖3000g连续喂猪3~4周,对消除病菌、减轻症状及增加猪的体重均有好处。(3)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用药后第2天病猪就无呼吸困难、肌肉发抖、流鼻血的情况,第5天再回访时,反映猪只恢复正常,采食、精神状态也正常了,至今也未见复发、死猪现象。
据最新研究证明,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见猪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常见于2~5月龄猪。病菌存在于上呼吸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本病的发生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的。不同月龄猪只混群,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昆虫、污染物品及饲养管理人员,在传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健康猪群,如果不从病猪群直接引进猪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一般来说,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只要停止使用数周,就不会传递本病。本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感染也通常是因为购入了感染猪。此外,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猪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等,常易诱发本病,加重病的演变过程。抗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感染猪发病的严重性,早期感染发病若能及时治疗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2017–06–19)
S858.28
B
1007-1733(2017)11-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