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摘 要】近年来,“三公经费”的公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遭受到一定的質疑,社会各界对治理“三公经费”支出问题饱含期待。本文从“三公经费”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三公经费”管理与监督对策。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与监督;存在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等支出。“三公经费”是行政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维持正常运行的必要成本。然而,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三公经费”的监管处于长期监管缺位的状态,致使“三公经费”支出一直存在数额大、没章法、难监管的局面,也时常有浪费国家财产的现象发生,滋生了较多的腐败问题。 “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与监督亟需改善。
二、“三公经费”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公经费”界限模糊,自主性过强。部分单位对“三公经费”范畴的界定不清晰,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召开会议,会议开支经常会发生一些招待费、办公费等,就带有很大的自主性。会计核算时可将其作为会议费列支,也可将其作为“三公经费”列支。正是由于这些归集数据存在的主观性,导致“三公经费”数据偏差较大,不能真实反映支出情况。阻碍了有关部门和公众对“三公经费”支出的正常监督。
2.“三公经费”内容笼统,管理不严。一些单位公布的“三公经费”往往只有数据,内容简单粗糙,含糊不清,数目却惊人,没有相关的明细及说明。例如,财政部2010年对外公布“三公经费”支出4172.0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费2026.81万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1776.73万元,公务招待费368.47万元。经费填写内容十分简单,数据也不够详尽,很难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同时,一些单位对“三公经费”报销管理不够规范,随意性比较大,例如一些单位把送礼、娱乐活动、滥发补助等费用采取开具发票的方式,以“三公经费”列支报销,难以控制和查证。
3.“三公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主要依据相关的财务制度、财务规章和内部控制制度等,缺少对“三公经费”日常管理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有些单位虽制定了管理措施,但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执行力,加之对开支项目审核不严,放松约束突破规定现象常有发生。还有单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缺乏奖惩和问责制度。
三、“三公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措施
1.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三公经费”监管机制。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中所设的“三公经费”过于笼统,致使在执行过于宽泛,审核不严,账目混乱,不具连贯性。所以一是要建设“精细化”财政,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二是要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形成多成面监管体系。各单位在预算批复后及时在网站上对“三公经费”进行公开,同时做到按照预算严格执行,提高预算约的束力,督促各部门做到“不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及运行或者因公出国(境)”。在决算批复后同样要及时在网站上公开本年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便于群众进行了解和监督,是否存在未按预算执行和超支等问题,增强“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透明度,通过建立职责明确、运行有序、结构合理行政监督体系,将行政权力运行各个部分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2.加强思想教育,健全举报制度和审计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政治局关于八项规定的精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好规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款出差学习管理的教育工作,推进“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党员干部和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推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性,“三公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形成以党员干部自身优良作风做榜样带头示范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和审计制度,开动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等形式,各级纪检部门要及时核实举报情况,并进行反馈,加大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情况的群众监督。各级审计部门更要严格按照规章做好审计工作,把好审计关卡,尤其对模糊的“三公经费”,要进行严审细察。
3.完善会计制度,实施惩处问责。为了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三公经费”开支,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细化支出分类。例如,细致的区分会议经费、专项经费和具体的 “三公经费”开支内容,进一步设置“三公经费”有关的明细账目,使账目清晰明了。根据预算编制将实际用于“三公经费”的所有支出如实核算,做到财务数据与部门决算相对接,账表一致,不给意欲模糊“三公经费”之徒可乘之机。同时,要对违反“三公经费”使用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不按规定公开“三公经费”问题的进行责任追究,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把 “三公经费”的使用和公开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廉政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支出行为。
总之,“三公经费”不仅是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也关系到政府形象,所以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监管尤为重要。要做好系统的规划,不断完善管理方法与技术,推动我国“三公经费”治理体系前行。
参考文献:
[1] 冯天明.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4.
[2] 谢柳芳.政府审计政府信息披露与政府治理效率研究-基于“三公经费”披露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6,06,30.
[3]杨绍林.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J].财政税务,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