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致剥脱性皮炎1例

2017-04-03 09:41:54丹,邓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药源性阿立哌唑利培

蒋 丹,邓 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通信作者:邓 红,E-mail:rhdeng88@hotmail.com)

案例讨论

利培酮致剥脱性皮炎1例

蒋 丹,邓 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通信作者:邓 红,E-mail:rhdeng88@hotmail.com)

利培酮;剥脱性皮炎

1 病 例

患者,男,44岁,因“凭空闻声、感被害伴言行紊乱28月,加重2天”于2016年4月30日入院。病史中主要表现为幻听及被害妄想,言语行为紊乱,如当众将衣裤全部脱完,在加油站无目的到处乱跑、乱窜,车子在行驶过程中无故将车门打开跳出车子等,曾于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长期服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15 mg/d治疗,此次入院前间断服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及泌尿系统彩超等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利培酮片1 mg bid及氯硝西泮片2 mg qn治疗,服药1周后,患者出现双眼睑肿胀,数天之内发展至整个面部肿胀,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进展,上半身及手臂、面部出现寻麻疹样(小红点状)皮疹,伴瘙痒及肿胀,以上肢及面部暴露部位为重。考虑可能为利培酮片过敏,遂停用利培酮片,换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5 mg bid控制精神症状,并给予硼酸氧化锌软膏、卤米松乳膏、防风通圣颗粒、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效果欠佳。病情继续进展,换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后3天,患者皮疹融合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全身大量鳞片状及落叶状脱屑,手足部呈手套及袜套样剥脱,后皱褶部位出现水疱,渗液。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26.7×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血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T)50 U/L,尿酸(UA)524.7 u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76 mmol/L,其余未见异常。考虑为剥脱性皮炎。遂停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给予复方硼酸软膏外擦,患者皮肤未再渗液,剥脱及脱屑现象逐渐好转,1月后完全缓解。患者目前病情以阴性症状为主,思维贫乏,未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情绪稳定,无冲动激惹及怪异行为,暂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2 讨 论

剥脱性皮炎又被称作“红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皮肤的急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等,常可伴随严重的全身症状,继发感染、甚至全身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1-2]。既往在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循环系统药、激素类药、抗肿瘤药、生物制剂、中药等药物中均有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报道,其中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等均有导致剥脱性皮炎的报道[2-7]。目前国内有关利培酮所致剥脱性皮炎的报道较少。

近年来,由于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常表现出严重的全身症状,且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当,继发感染或多器官衰竭时,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本案例中,患者在使用利培酮治疗1周后出现局部皮炎表现,后换用阿立哌唑治疗,皮炎迅速进展,发展至全身,但结合患者既往使用阿立哌唑期间未出现皮炎表现,且换药前患者已出现剥脱性皮炎症状,所以本案例考虑是利培酮所致的剥脱性皮炎。

目前药物引起剥脱性皮炎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和类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3]。有关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主要以激素为主。由于出现剥脱性皮炎后患者机体处于高敏状态,可能对既往不过敏的药物也出现过敏,导致抗精神病药物难以选择,且需要大量使用激素,患者病情复发可能性大。但由于剥脱性皮炎本身致死率高,因此,本案例在与家属充分沟通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后,在积极治疗剥脱性皮炎期间,暂停了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

利培酮是一种既具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又具有较强5-HT2受体拮抗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失眠、低血压、激越、头昏、静坐不能等[8]。由利培酮引起的剥脱性皮炎较少见,但仍有个案报道[9]。因此,在临床中仍需要引起重视。

[1] 潘春雷. 药源性剥脱性皮炎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13): 73-74.

[2] 张志清, 张燕梅, 胡永福. 药源性剥脱性皮炎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21(7): 418-419.

[3] 曹兴梅. 药源性剥脱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 1(4): 67-68.

[4] 刘静询, 李家凤, 李秀华. 奋乃静致剥脱性皮炎1例[J]. 哈尔滨医药, 2002(1): 80.

[5] 孙传仍. 氯丙嗪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一例[J].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32(4): 215.

[6] 杨惠云. 舒必利致剥脱性皮炎一例[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 35(1): 17.

[7] 范洪英. 氯氮平致剥脱性皮炎[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 4(2): 122-123.

[8] 江开达. 精神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31.

[9] 方治平. 利培酮致剥脱性皮炎1例[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8, 18(5): 297.

(本文编辑:唐雪莉)

R758.25

A

10.11886/j.issn.1007-3256.2017.02.021

2016-12-21)

猜你喜欢
药源性阿立哌唑利培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40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2:03
利福平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54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8
阿立哌唑对躯体形式障碍治疗的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