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于丽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必须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手术)[1],切除全部直肠、肛管及癌的上缘15cm以上的肠管,行腹部永久性人工肛门。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我院肛肠科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9岁。
1.2 方法 术前做肠道准备,减少粪便中细菌的含量,以利于肠道吻合口的愈合,预防切口和腹腔感染的发生。
1.2.1 饮食 术前3天进半流食,前2天进流食,前1天禁食。
1.2.2 清洁肠道 术前3天给予0.9%NS 1000ml甘油灌肠剂110ml,清洁灌肠,每日2次。
1.2.3 口服肠道抑菌药 术前3天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每日3次,甲硝唑片0.4g,每日3次。
1.2.4 术前2日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术前1日备皮、清洁皮肤、做皮试、备血。术晨留置胃管,利于胃肠排气、排液,防止术中患者恶心、呕吐并发吸入性肺炎;留置尿管,以利膀胱的排空,避免术中损伤输尿管。
术中切除包括乙状结肠下段及其系膜,肠系膜下及直肠上动静脉血管、淋巴组织、直肠、肛管、提肛肌、括约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肛门周围皮肤。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中心静脉置管固定好,术后给予禁食水,输液抗炎、止血、营养支持治疗,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保持胃管、尿管,腹引管或骶引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扭曲、脱落;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保持术后切口敷料固定、干燥,若有污血及污液,查明原因,及时更换敷料,术后48~72小时内,主要观察肠造口无有出血、回缩、水肿、坏死等。
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住院时间17~35天,平均22.6天出院,按时20天一疗程,回院做六个疗程的化疗,经随访5年,2例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湿疹及糜烂,1例患者造口出现水肿,1例造口狭窄,已对症处理。
直肠癌患者施行肠造口,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气,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加重了自身的心理负担,出现了悲观、失望和焦虑的心理反应,影响了生存质量。
3.1 心理指导 让患者明白肛门再造,仅仅是把肛门从会阴部转移至腹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排便,和正常人无差别,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让患者明白恶劣的情绪和负性心理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因此要保持良好情绪。
3.2 饮食指导 进食有规律,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生冷、辛辣、肥甘等刺激性食品,不吃易引起便秘、腹泻及产气的食物等。
3.3 预防并发症
3.3.1 造口周围皮肤湿疹及糜烂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便后清水清洗,以防粪便及消化液的刺激、腐蚀,造口周围涂氧化锌油膏,防止造口周围皮肤发红、炎症,引起湿疹及糜烂。
3.3.2 造口狭窄 术后因瘢痕挛缩而引起造口狭窄,术后1周需扩大造口,方法:食指带指套涂石蜡油慢慢插入造口,在内停留5分钟左右,扩肛时,张口呵气,以防增加腹压,每日扩肛2次,一个月后,大部分患者造口狭窄已好转。
3.4 人工肛门排便训练 术后15天,肠道功能基本恢复,适宜每日进行定时排便训练,每日晨起或睡前顺时针按摩腹部,使患者产生定时排便的意识,逐渐产生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一般3个月后,患者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定时排便,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适应正常生活。
3.5 选择合适的造口袋 应备2个以上合适的造口袋交替使用,袋口对准造口盖紧,袋囊向下,贴放在造口处盛接粪便,及时倾倒、清洗,最好选用透明的造口袋,方便观察造口局部情况和粪便性状,人工肛门袋两端用带子系在腰间,衣裤应宽松,以免压迫造口,影响血液循环。
肠造口是治疗疾病的措施,但患者很难接受,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创伤,因此要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走出疾病的阴影,促进心理康复,指导患者做好人工肛门的护理,让患者接受人工肛门,掌握造口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