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

2017-04-03 15:38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3期
关键词:牵拉气道肺部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在术前5至7天至术后7至12天。因在围手术期期间,手术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手术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出现的一类并发症。因此,近几十年来,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就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术前阶段

在手术之前,先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部分患者会存在危险因素,如:患者年龄、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史,既往病史等。在手术之前应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基础的检查项目包括:患者肺功能测试、心肺功能运动试验、呼气流速峰值等。经检查后,存在呼吸道风险的患者,就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术前的气道管理可分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即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包含使用平喘药、祛痰药、抗感染药。其中,平喘药物临床常用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等。在手术前进行呼吸道管理,使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处于最佳状态,可使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术中阶段

患者在手术进行时,同样存在一定的呼吸道风险因素。术中输液量、种类及速度控制不当,尤其是晶体液输入过多可导致肺水肿和弥散障碍,从而造成缺氧。同时,手术时患者的麻醉操作也会带来多种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如:气管内插管对气道的刺激可破坏呼吸屏障,产生炎症和水肿,诱发支气管痉挛;高浓度和大剂量的全身麻醉药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肺通气时,灌注无通气肺的血流未经氧合进入循环系统,造成静脉血掺杂,且因肺组织缺氧、牵拉易造成肺损伤,会引起一系列的气道并发症。为降低手术时风险因素的发生率,手术时应注意:①操作轻柔,尽可能地保护肺组织,做到无创牵拉肺,避免过度牵拉、挤压、钳夹和捻搓肺组织。②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合理设计切除范围,应根据术者熟练程度和患者特征选择最适用最熟悉的术式。③尽量控制并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由此带来的气道炎症。④做好术前气道管理。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术后阶段

术后期是患者恢复正常体征的时期,所以此时的气道管理尤为重要。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存在排痰不充分,胸腔积液等手术麻醉并发症。其主要治疗措施同术前的呼吸道管理一样,有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物理治疗:①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体位引流、胸背部拍击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及肺复张;②早期下床活动;③限制液体入量;④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药物治疗:①支气管舒张剂: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且使肺部并发症更少,临床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为β2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为特布他林;②糖皮质激素: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且具有咽喉黏膜保护作用;③黏液溶解剂:减少手术时机械损伤造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下降、减少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手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预后,减少医疗费用。因此,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十分必要,为患者的手术及麻醉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牵拉气道肺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