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彩云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普外胃肠科,江苏 泰州 214500)
胃癌手术后可能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手术时机体代谢增加且患者自身没有营养供应,更加重营养不良。研究发现在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为患者补充营养。并且能够维护肠道黏膜加快患者恢复健康[1]。本文研究分析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脏器功能不全、语言沟通困难及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全胃切除术者30例,胃大部切除术30例;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23岁。
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体措施为:术后第1天,患者头部抬高30°,选取鼻肠管试滴生理盐水250 mL,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匀速滴入肠内营养剂(百普力、能全力)30 ml/h,患者无明显不良应后,逐渐加大试剂量至1500 mL,80 ml/h。过程中应注意营养剂温度,多注意患者防治出现返流、误吸等其他不良反应。滴完后1 h,平放患者。连续治疗1周,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后可食用流质食物。在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腹泻,这可能与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输注速度、营养液温度、营养液被污染有关,那么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控制好输注速度与温度,并且为了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性,可以在营养液当中添加适当的整肠生,并要对出现腹泻症状的患者的大便次数及性状等开展观察机理,及时实施粪常规检查。
患者经过营养护理后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本次研究中,57例均能够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在手术后2~4天有肠蠕动现象,并在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5~6天开始排便,另外3例因为出现腹泻症状改为其他方式的营养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没有出现吻合口瘘、腹胀或者是腹泻症状,并且伤口愈合较好。
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体内营养流失过多。进行肠内营养能够及时补充患者体内营养,为机体提供能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够及时恢复机体营养,还能刺激消化系统,促使胃粘膜等器官的功能恢复。在进行营养干预护理的同时,多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治愈信心。患者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时,由于机体功能还未恢复,要时刻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及时反馈治疗[4]。
肠内营养是由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优点是营养物质可以由肠道直接吸收利用。主要途径有口服和经疏导管(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5]。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营养液成分、温度及输注速度等予以有效的控制,从而提升其营养支持治疗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费用低、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与患者的生理状态相比,具有良好的符合性,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肠外营养支持,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术后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57例均能够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在手术后2~4天有肠蠕动现象,并在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5~6天开始排便,另外3例因为出现腹泻症状改为其他方式的营养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没有出现吻合口瘘、腹胀或者是腹泻症状,并且伤口愈合都比较好。
由此可见,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为患者补充营养,联合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高 芳,左秀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7,(14):140+142.
[2] 徐应蓉.食管癌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01):180-181.
[3] 陈喜宁.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和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1):142-143.
[4] 徐 慧.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3):275+280.
[5] 梁 宇.60例老年胃癌患者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384+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