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越,陈 倩*,许方蕾,张 静
(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a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其中产后2 h内诊断为产后出血的概率为80%;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发生于产后的1~2周内[1-2]。
我国近3年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10%,因产后出血引起的死亡率为2%~3%,其中产后大出血伴羊水栓塞死亡率更是高达70%~80%[2]。因此作为一个妇产科护士如何在早期预防产后出血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子宫器质性变化:双胎、多胎、羊水过多、胎儿巨大,会引起子宫体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形成局部纤维化等不良病变,造成宫缩乏力;炎症浸润:在围产期的类炎症感染也是孕产妇宫缩乏力的一大诱因,子宫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中,子宫肌层出现炎症性水肿而导致宫缩乏力[3-4]。
(1)胎盘剥离不全:常见于剖宫产,因剖宫产可行择期手术,在围产期孕产妇胎盘尚未完全剥离,对于尚未完全剥离的胎盘,只能行创伤性操作后止血;(2)胎盘粘连严重:常见于行过多次刮宫的产妇,多产妇,孕期宫腔严重验证感染的产妇;(3)胎盘植入:胎盘植入子宫壁,剥离胎盘创面大,即使有效缝合,产后出血概率及风险也依旧很大;(4)胎盘嵌顿、滞留、残留:在产程中使用宫缩素或按摩子宫方式不当,可引起胎盘嵌顿、滞留,在胎儿娩出后,无法正常娩出胎盘,或胎盘部分娩出,残留副胎盘或其他胎盘结构[5-8]。
(1)巨大儿,在产程未开始或刚开始便可出现宫口或子宫裂伤,致出血;(2)助产医师判断有偏差,给与腹压时宫口尚未完全开启;(3)会阴钝性撕裂,或会阴切开过甚;(4)产程太快[6-7]。临床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有无疼痛、术后阴道有无血性液流出、下腹部有无肿块形成及有无排尿困难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体内血肿形成,必要行彩超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及时处理。
各类凝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白血病,血友病及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可引起产后出血。
医院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后出血抢救组织,医院领导应当高度重视产后出血的抢救,相关科室及部门应为抢救准备好“绿色通道”,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该以产科为主导,联合血液科、ICU、检验科等科室抢救产妇。产科医护人员做好预防、早期鉴别和及时适当的干预是降低并使其对母体的影响减少至最小化的关键,妇产科救治团队的反复演练与合作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7]。
注重人才培养,改进专业助产人员的接生水平与异常情况急救处理能力,提早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工作。产科助产人员必须牢牢掌握助产技术,并具有胎盘滞留或粘连、子宫收缩乏力等异常情况的实战处理技能[8]。
分娩时产程滞后使得产妇疲劳过度,体力过度消耗导致宫缩乏力,胎盘剥离、娩出难度增加,最终导致产后出血。产前避免过多使用镇静剂,防止子宫肌松弛而导致产后出血;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分娩出后立即应用米索前列醇或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强化三个产程的观察,及时有效处理阻滞产程进展的因素,达到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9]。
(1)针对疼痛不耐受的孕妇,给予局部药物镇痛。(2)心电监护24 h。(3)有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药物及宫缩药物。(4)尿潴留、排尿困难的患者可留置导尿。(5)出现高热、惊厥、寒战,急查血常规后给予抗生素、地塞米松,嘱患者及家属禁母乳喂养,至停药后3天[10-11]。(6)产后有节律地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并规律按压子宫前壁,促进循环。
3.2.1 羊水栓塞
一旦发现孕产妇出现寒战、咳嗽、气急、烦躁、发绀、呕吐等症状,立即告知医生是否考虑羊水栓塞,即使程度较轻,也应同时配备各类抢救药品。1.纠正缺氧状态,给予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2.抗过敏、抗休克,常规给与地塞米松40 mg静推,必要时可静脉维持;3.解除肺动脉高压,临床常规罂粟碱、阿托品联合给药;4.防止多脏器衰竭:心衰、肺水肿、急性肾衰竭,常规给予西地兰强心,呋塞米利尿防止急性肾衰竭;5.纠正酸中毒,急查动脉血气分析,后续按失衡量补液;6.防止DIC,一旦确定产妇为羊水栓塞,护理人员应及时准备抗凝药物,临床常规给与低分子肝素钠,同时防止肾衰竭产生;7.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全身性感染引起休克或多功能脏器衰竭[4,5,6]。
3.2.2 围产期急性大出血
(1)及时呼叫主管医师至床旁,判断产妇情况,必要时急诊手术行剖宫产并止血。开放多个静脉通道,进行晶体液及胶体液补充。(2)采取措施:防止脑缺氧、扩(3)情况稳定,急诊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直接影响着孕产妇的生命健康、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在完善自身产科相关操作的同时,也应具备发现异常的能力,加强处理产后出血急症护理及抢救的完整理念,熟悉相关护理流程,谨记重症护理及抢救的相关流程;能够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有条不紊的配合并完成抢救,为患者的生命赢取时间。其次要重视孕期检查及围产期宣教的作用,必要时可为专人制定详细的孕产方案,进一步完善个性化诊疗体系;最后更应注重高危风险的筛查,减少产后出血等高位风险的产生。围绕孕产妇多面协同才能有效防治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11-12]。
[1] 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等.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44-146.
[2] Higgins, M;Kfouri, J;Biringer, A;Seaward, G;Windrim, R.Teaching an Experienced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bout Postpartum Hemorrhage: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J].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Canada:JOGC=Journal d'obstétrique et gynécologie du Canada:JOGC,2015,37(9):824-8
[3] 张 静.46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15):545-546.
[4] 顾雪君,屈 煜.1615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98-3199.
[5] Bingham, D;Scheich, B;Byfield, R;Wilson, B;Bateman, BT.Postpartum Hemorrhage Preparedness Elements Vary Among Hospitals in New Jersey and Georgia[J].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16,45(2):227-38
[6] 孟繁萍.产后出血原因与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的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13):21-22.
[7] 万长秀,周 凤,范德兰.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13):74
[8] 田 艳.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51-752.
[9] 张 敏.对顺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129-130.
[10] 张 敏.产后出血56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93-7194.
[11] 蔡晗露.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156.
[12] 陆玉庆,金丽华,汤 宇,等.缩宫素的肌肉和宫颈联合注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