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宗轩,王江曼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高职钳工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邱宗轩,王江曼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高职钳工人才培养要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合,钳工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在内涵上有着不可分割的相通效应,在培育过程中是并行开展、协同发展的、在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钳工人才 工匠精神 培育
建设中国制造强国,核心是产品质量,关键是人才队伍,要把夯实产品质量、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强化国际竞争力、巩固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把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水平作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正如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才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高职是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的内涵正是职业教育急需重新思考的,呼唤“工匠精神”回归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将“工匠精神”渗透于职业教育人才内涵培养之中,不仅是职业院校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建设中国制造强国的迫切需要。钳工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内涵上是互联互通、一脉相承的,钳工技术技能对劳动者精湛技能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苛求、对服务的全周期理解,正与“工匠精神”内涵中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完美和极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专注敬业的精神、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钳工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强国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工匠精神”正是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的关键,高职在钳工人才培养上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内涵中,要把握钳工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内涵上的相通原则。
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到《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节目的播出,“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时代的旋律,高等职业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高职开展了广泛的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明确了“工匠精神”应成为高职职业教育的灵魂,应成为高职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应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突出了“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高职钳工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现代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钳工人才培养要求高职必须积极参与到中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来,在钳工人才培养上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和制高点,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真正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全面提高钳工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知识体系、精湛技能、务实创新和现代制造理念的钳工高技能人才,必须培育一批钳工“技能大师”、“大国工匠”预备人员去充当“中国智造”、“中国质造”的主力军,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钳工人才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将劳动、技能、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传递给整个社会,这一点与“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因此高职在钳工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上要紧紧把握其与“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一致原则。
高职钳工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二者不仅在内涵建设一脉相承,在价值取向上一致相通,更是在培育实践过程上中是统一的,这是钳工人才培养特点决定的,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正确认识钳工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上实际是并行开展、协同发展的,高职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钳工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产学结合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要在钳工人才培养的专业思想教育中突出工匠精神的核心地位,要在钳工人才培养的专业技术教育中突出工匠精神的主导作用,要在钳工人才培养的教学项目设计上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要把产教融合、顶岗实践作为钳工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联合企业与高职共同建立双向实训基地和教学区等形式,与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多项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过程深度与企业工作场景向融合,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高职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高职学生与企业员工对接,使让学生全面融入到企业真实的职业实践环境中、学习先进的技术标准和完备的管理制度,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钳工人才培养的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于学生的精神实践之中,在钳工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实践过程上深度体现“工匠精神”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实现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实践过程统一。
钳工人才培养要求高职必须积极培育具有先进知识体系、精湛技能、务实创新和现代制造理念的钳工“技能大师”、“大国工匠”预备人员。因此高职在钳工人才
培养上要把握其与“工匠精神”的天然联系。
[1]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6-71.
[2]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1-26.
邱宗轩,实验师、钳工技师,主要研究方向: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