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冰 管中显 张振喜
(1. 泌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泌阳 4637002;2. 河南省泌阳县食用菌协会,河南 泌阳 463700)
食用菌全开放操作接种技术
时 冰1管中显2张振喜2
(1. 泌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泌阳 4637002;2. 河南省泌阳县食用菌协会,河南 泌阳 463700)
介绍一种不依赖药物、安全稳定的食用菌接种新技术及其原理,从料、种、空气、人、用具、地面6方面详细陈述其操作规程,强调空间净化的关键措施:雾化降尘的操作方法、检测方法及其标准,并对其应用范围提出看法。
全开放;食用菌;接种;无菌;雾化降尘
食用菌接种环节多、难度大,对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操作不规范、结果不稳定,易造成生产失败。而采用无菌车间接种模式,虽然保障度提高,但成本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一般的开放接种模式,更容易造成严重的杂菌污染,遭受失败。而采用接种箱、接种罩、超净台、层流净化室等接种模式,用甲醛、气雾盒熏蒸,多菌灵涂擦等,仍难以确保低污染。其主要问题是过于依赖药物消毒,理念上存在“无药不成”的误区。
全开放食用菌接种新模式能确保成功率达到99.5%~99.9%,其原理并不新颖,只是在方法上要抓关键。该技术已应用十多年,效果稳定。
本技术原理即为“空间浮沉降彻底,地面尘埃清出去,无尘便无菌”。无尘是硬道理,杂菌在空气中以浮尘的形式存在,空间的浮尘量和杂菌量的指征意义完全一致,也与净化车间的原理完全一致。这是实施雾化降尘全开放接种的科学依据。
空气中的浮尘主要来源于地面,包括尘埃、纸屑、衣物纤维、细毛、细菌、芽孢、霉菌孢子、孢子团等。清除了这些污染物,空气就近乎无菌。再加上菌种自身的生长优势,就能保证接种的成功率。
全开放接种技术规程的主体内容就是清除杂菌,切断侵染途径;保护培养料,不接触或少接触杂菌。
接种过程的杂菌来源有6个方面,即料、种、空气、人、用具、地面。我们编了一个易记口诀:“一料二种三空气,接种人员和用具,地面尘埃大问题,六大来源要牢记”。消除菌源,防止栽培料杂菌污染,是保证接种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原因是综合的,失败的原因却可能是单一的,6个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忽略任何一个。
2.1 栽培料
栽培料经灭菌,安全性应是保险的。又为什么将其排在6大杂菌来源之首?这是因为原料袋离开灭菌锅后仍会染杂。一旦出锅后料袋外表又严重染菌,后期用什么药物补救都徒劳。
栽培袋出锅后当温度降至30 ℃左右时最容易染菌,且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继发污染,或称再次污染。污染源主要为空间和地面的尘埃,以及出锅拉运人员的手、衣服、装卸动作和拉运工具等。重在预防,从出锅环节开始,直至接种结束,须落实全过程的每一环节的每一个细节。
预防工作始于开锅门前:一是确保拉运工具,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等的清洁、消毒,注重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二是出锅的栽培袋要遮盖拉运,蒸锅门前的空间要雾化降尘,清洗除去地面尘埃,长期固定使用的地面,建设时力求涂布保护层,以减少起砂起灰。三是栽培袋降温场所要提前数小时进行空间雾化降尘,地面清洗除尘。四是栽培袋码垛后,表层立即用无菌薄膜覆盖,防止落尘。五是当袋温在锅内降到70 ℃左右时,抢温出锅拉运,此温度对菌袋仍有保护作用。
小结:彻底灭菌除根源,抢温出锅保安全,防护拉运防污染,安全降温最关键;无尘无菌严落实,开放接种无污染。
2.2 菌种
以固体菌种为例:菌种的不安全因素,一是自身带隐性杂菌,二是棉塞、瓶(袋)壁带杂菌,三是菌种质量不佳,如菌龄不适、菌丝老化、细弱、不健壮等,活性差。
菌种防杂分接种之前和接种之时。要求做到,一不出:培养过程及培养室发出菌种时要逐瓶逐袋严格检查,但凡有一丝怀疑的问题菌种,都不能流出培养室使用。二不进:有问题的及未经瓶外壁、棉塞消毒的菌种,均不能进接种间。三次消毒:一是进入接种车间前,所有菌种用消毒液无死角清洗外壁,用消毒液浸透棉塞,达到透而不滴;二是菌种进接种间后,随雾化降尘第二次消毒;三是取种前,对外壁再次消毒。四次把关:一是菌种出培养室前,逐瓶(袋)严格检查,不放过可疑种瓶;二是进接种间前,对菌种消毒时,再次逐瓶检查;三是接种前开瓶(袋)取种时,对菌种各表面、底面全面检查;四是掰块接种时,高度警惕,发现问题菌种,立即停用。层层设防,谨防外观不易发现的隐性感染,把风险降到最低。
接种过程一旦发现感染菌种要用塑料袋包严,携出室外处理。已接入可疑菌种的菌包另放,接种人员双手重新严格消毒后再继续接种。
2.3 空气
空气中的杂菌极易造成接种失败,大面积污染。空气里基本上是杂菌休眠体,抗逆性极强,体积小而数量大。制袋过程中最难防的微孔感染的原因就在于此。
体积大于10微米的浮尘容易快速沉降,数量少。体积小于10微米的浮尘,漂浮在空中,数量巨大,其中相当比例是单细胞杂菌或者孢子、孢子团,其中又以芽孢等最难对付,一般消毒药物熏蒸等对其作用有限。试验证明:每立方米空间用15毫升甲醛熏蒸30分钟,杀灭孢子的比例只有24%。所以接种间、接种箱仅用药物熏蒸,成功率并不大。空气中未杀灭的漂浮不定的杂菌及其孢子,随意随处降落,无孔不入。
采用层流罩等设备过滤净化空气,可达到无菌目的,但其可控范围小,不便移动,使用受限。而接种车间范围大,仅在接种一道工序上保持洁净,难以保证全过程不染杂。我们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研发成功的雾化降尘净化空气技术,利用物理降尘,化学吸附、触杀或抑制孢子,可达到无菌抑菌目的。其操作方便,可控范围大。
2.4 接种人员
接种人员执行接种操作,技术到位是重点。
一是接种人员要选拔,需做岗前培训,熟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接种技术的要领和精髓。无尘无菌,继发性污染等概念必须让操作者真正地理解。
二是接种操作前,严格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降低操作者带入杂菌的几率。流水洗手,剪指甲,戴帽、口罩,换消毒的工作服、工作鞋等。
三是人员组合恰当,不误工。接种过程不得讲话笑谈,动作要快,要专心、准确、瞬间接入菌种。
四是尽量少走动,行走要轻慢,防止因动作剧烈震动空气带进尘埃。
五是适当增加菌种用量。穴播的要增加深度,面播覆盖要严密,液体种要全覆盖料面,一旦萌发便形成菌落优势而隔离环境,可以有效防止培养期间的继发杂菌污染。
六是接种好的菌袋,要轻拿轻放,顺便检查扎口及盖体是否严密,要安全转运。
七是接种结束要清理卫生,达到接种前的标准。
2.5 接种用具
固体菌种接种用于破瓶、破袋取种和打孔封口补破等的工具,有二三十种。用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带进接种场所。液体菌种接种用的管道、接种枪,须经严格清洗灭菌,进接种室前不能启封,为安全起见,初进入管道的液体种,最好排出一部分不用(200毫升以上),以冲洗管道和接种枪。
2.6 地面尘埃
地面土壤尘埃中微生物种群繁杂,是空间杂菌和孢子污染的主要来源。
(1)接种场所是硬化地面。提前清洗干净,雾化降尘后,再及时用拖把、吸尘器、清洗机等把地面尘埃清除干净,达到“空间沉浮降彻底,地面尘埃清出去”。保持地面湿润而不积水,直至接种结束。
(2)接种场所为日光温棚或其他栽培棚,是泥土地面。使用前应将地面用塑料膜(地膜)覆盖严密,确保无死角泄露。达到“棚上薄膜不漏气,地下地面盖严密”,雾化降尘后达到“空间浮沉降彻底,地面尘土扬不起”,并保持到接种结束。干燥地面可以通过喷洒消毒剂或者石灰水,达到防止扬尘和减少杂菌基数的双重效果。如降温、接种、养菌在同一棚内进行,无尘无菌应保持到优势菌落形成(“封口”)。
3.1 操作方法
选择高压电动喷雾器作为降尘工具,雾滴细、均匀、射程远、覆盖面大,降尘效果好。
每一次接种开始前40分钟左右,进行喷雾降尘,接种环境要求密闭,每立方米喷洒无菌水40毫升,喷雾要到位,到顶、到角、到壁、不留死角、不漏空间。雾化降尘后,地面达到湿润或略有积水。如有明显积水,则要用拖把、吸尘器或清洗机等清洗地面,保持湿润至接种结束。
根据环境净化程度,用水量可适当增减。若无高压电动喷雾器,也可用普通喷雾器代替,但压力要尽量高,若手柄短则应加长。
3.2 检测方法及标准
雾化降尘后,空间的微尘一定要经检测达标后,才可开始接种。
(1)检测方法。检测前关闭灯光,遮挡门窗光线,使环境黑暗,然后用检测灯(便携式探照灯)打出一束白炽强光,上、下、前、后、左、右不同方位全面照射,仔细观察两米左右距离内光束内的浮游尘埃颗粒数。
(2)检测标准。两米内光柱若无任何尘埃颗粒折光,为完全无风险环境,这种情况下的污染率可控制在万分之一左右;若颗粒数在0~3个,为安全环境,污染率可控制在千分之一左右;若颗粒浮影数在3~5个或以上,可以半量水继续降尘,直至达到标准。
(3)后续措施。随接种时间延长、人员走动、空气流通,空气浮尘数量会上升。最好每隔2小时左右及时用半量水进行雾化降尘,保持至接种结束。
接种完成是养菌的开始,接种后3~5天或5~7天内,养菌环境应保持接种环境的无菌标准,直至优势菌落形成。
经过多年的应用检验,本技术被证实是一种简单易行、稳定可靠、安全环保的实用方法。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多地的香菇、白灵菇菌棒制作生产中,唯有使用这项技术的企业菌棒的制作成功率最高且保持稳定。
由于雾化降尘会导致环境持续高湿,南方地区接种过程使用这一方法没有问题,但在养菌期使用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S646
码:B
:2095-0934(2017)04-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