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平/四川省农业厅
认清形势 主动作为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潘海平/四川省农业厅
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总书记对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的一次深刻定义。其中,爱农业,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特征,核心是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心中有农、甘愿为农,以农为乐、以农为荣,从而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懂技术,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素养,也就是必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备科学种养能力,能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善经营,是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为市场提供更多商品。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必须适应这些深刻变化。
1)要适应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主力军。在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背景下,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增加,低端大路货滞销,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畅销成为新常态。主要农产品供求矛盾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问题,保障供给由追求总量平衡,转变为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效益提高。
为满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需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迫切需要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善于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善于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够自觉主动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其次,新型职业农民更加注重成本核算,传统农户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投入、产出总量有限,不太注重生产成本核算;新型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经营,投入、产出总量较高,必须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也必然更注重成本核算。最后,新型职业农民有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内生动力。优质才能优价,在市场细分驱动下,高品质农产品附加值更高、更有吸引力。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可追溯体系逐步完善,规模经营者违规成本更高,倒逼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产品品质。
2)要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在工业化、城镇化拉动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目前全省农民工总量接近2500万人,全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82亿,城市常住人口比重高于农村,农村人地关系、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户比重明显下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仅2016年,全省便引导贫困地区新发展农民合作社4000家、家庭农场2000家。截至2016年底,全省家庭农场近3万家,农民合作社7.4万家,入社农户超过300万人,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接近1/3。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正在由追求产量数量向注重质量安全、绿色发展转变;由被动接受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转变;由卖原料向卖品牌卖服务卖体验卖感受转变。目前,全省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已经达到3935个,品牌增值收益越来越明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融合,共同引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把握三点。一是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一方面,要支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要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骨干力量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有活力、才能发展壮大。二是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农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务农不挣钱,干活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究其原因,主要是户均规模太小,生产的往往是低端大路货,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四川省实施“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就是贯彻这个思路,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后,多种形式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掌握“一招鲜”服务技能,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市场空间广阔。这个群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部分,必须加大培养力度。
3)要适应农业生产生态关系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在农业生产领域,资源过度开发、超强利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的“紧箍咒”越绷越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发展道路,既能产出数量充足、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又能留住干净的水源、肥沃的耕地、美丽的田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此,必须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引领作用。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更可能践行循环发展理念。新型职业农民长期在一定区域从事生产劳动,有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更容易接受科学、环保、生态的绿色发展科技,提升农业科技转化率,激发绿色发展活力。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更可能有效降低环境资源消耗。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更有利于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通过支持规模种养企业、专业化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能够推动农业废弃物治理,减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4)要适应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变化,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力军。当前,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要素价格“剪刀差”依然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大量流向工业和城市的趋势依然在延续,全国每年新增进城人员超过1000万人,全省平均每年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0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积极的因素也在不断累积,表现在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增速正在明显趋缓,同时出现了工商资本下乡,大学生、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的热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吸纳从业人员达到850万人,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人。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从多个角度促进农业连接二三产业,吸引带动工商资本、各类人才参与发展现代农业,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价值链。新型职业农民将现代技术、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注入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价值链条,催生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就地就近实现农民就业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多种主体融合发展。大学生、农民工、科技人员和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创办农业企业,领办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能够带动多种主体融合发展。三是有利于实现利益共享融合。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之间发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合作形式,在多种主体之间建立完善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经济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志们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确保培育实践更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取得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