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沉淀与发展
——对《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思考

2017-04-02 12:12朱鹏杰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名义现实主义

朱鹏杰

(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沉淀与发展
——对《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思考

朱鹏杰

(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热播体现了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沉淀与发展,数十位“老戏骨”精湛的表演把“自然、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原则诠释得淋漓尽致,塑造了赵德胜、陈岩石、李达康等数十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特点是“从生活出发”,这为“颜值”表演提供了一个参照坐标;对剧中人物的表演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原则的发展变化。

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原则;《人民的名义》

2017年4月,“达康书记”与“其实我想要的很简单,一堵墙,一张床,一台冰箱”成为当月最火的流行语,其出处《人民的名义》被公认为2017年的剧王,“开播76天,全网累计播放量为229亿。”[1]其观众不仅有电视剧的受众主力中老年,更有大量的90后参与其中。而且,在一贯以评价严苛著称的豆瓣网上,《人民的名义》获得了8.3分的高分,超越了大部分电视剧的评分。虽然这部剧已经播完,但在爱奇艺网上,其点击率依然排在热播剧的前几位。这部电视剧从收视率、受众覆盖面、好评度等诸多方面表现抢眼,成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影视界的“现象级”作品。这部剧的魅力何在?影响力何在?

笔者在知网上以“人民的名义”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显示相关的文章20多篇,大部分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各类报纸上,少部分发表在《新周刊》等杂志上。集中起来,对《人民的名义》的论述和研究主要集中在题材、剧情、表演三个方面:

(一)《人民的名义》对于政治题材的表述,打破了以往相关题材的表现力度

如果说以往的相关电视剧对于腐败、官场的表述是浅尝辄止的话,《人民的名义》对于政治题材的陈述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均有所突破。从广度上讲,《人民的名义》不但表现了官员贪腐的内容,还表现了官场生态、官民矛盾、生态保护的内容,把当下社会的热点、敏感点囊括其中,因此唤起了更多的共鸣;从深度上讲,《人民的名义》对于腐败的官员和微妙的政治生态的表述比以往更加深刻,比如对于官商勾结复杂关系的表述,对于官场“拉帮结派”的陈述等,周梅森提到,“我认为,真正的大尺度在于,过去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官场生态和塌方式沦陷式腐败不允许写,现在政策允许你写了。”[2]这样的突破在以往的主旋律作品中是难以看到的。

(二)剧情设置多线并进,主要矛盾突出

首先,电视剧的叙述多线并行。《人民的名义》虽然是以陆毅为首的反腐为主线,但也牵扯出官商勾结、夫妻感情、官官矛盾等诸多副线,如此多的线索给这部电视剧提供了充分的戏剧性冲突的基础,矛盾不断出现,推动剧情不断发展。在这部剧中,主要线索有三条:第一条,是以检察官侯亮平为代表的反贪局与贪官祁同伟为代表的阻挠力量之间的侦查与反侦查的线索,把官员之间的裙带关系与相互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条,是沙瑞金到了汉东省后,对汉东省的政治生态、官场生态的清理重塑的线索,把上层官场的政治生态描写得栩栩如生;第三条,是获得陈岩石等老同志支持的下岗工人,与汉东的奸商、贪官之间斗争的线索,表现了他们的生存、挣扎与反抗,藉此表现了贪官污吏、权钱交易给普通老百姓造成的影响与伤害。

其次,主要矛盾集中,最主要的矛盾始终围绕在贪腐与清廉两派官员之间。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形成一股庞大的阻挠势力,到处干预办案,甚至暗害办案人员。而清廉官员一身正气、一查到底,在英明领导的支持下坚持到底,最终获得胜利。这个矛盾在刚开始的几集中就很快表现出来,从赵德汉的贪腐开始,到陈海去查副市长丁义珍,环环相扣;随之而来的是丁义珍出逃把矛盾推向一个高峰;再接着,关于大风厂的群体事件又将另外一个官民矛盾推向高峰;而陈海的遇害成为第一部分矛盾的高潮;这样相关的矛盾一个接一个,扣人心弦,吸引观众持续观看。

(三)对于剧中现实主义表演的分析和阐述

北京电影学院赵宁宇指出:“这部剧的成功,演员们有一半以上的功劳。”[3]在此剧热播的过程中及之后,“小官巨贪”赵德胜、“达康书记”都成为现象级的人物。赵德胜精彩的层递式表演让人难以忘怀,“达康书记”严苛而富有魅力的形象塑造也让人印象深刻。导演李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批演员为这部剧的成功贡献了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的台词背得一字不差,现场飙戏尤为好看,有时候拍着拍着,就响起一片掌声。他们对角色有着各自的设计,对台词也有着精准的修改。”这批“老戏骨”用自己的演技向观众捧上了现实主义表演的盛宴。

从题材及剧情角度阐述《人民的名义》的文章相对分析比较到位,但在阐述表演方面却有所不足,针对这一点,下面主要从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角度对剧中演员的表演进行分析,探求这部剧的表演在哪些方面及在多大程度上践行了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原则。

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基本原则是“生活、自然、真实”,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与当下流行的“颜值”表演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学原则。“颜值”表演主要靠外貌和造型取胜。很多时候,“颜值”表演展现一种类似于“耍酷”的形式,这种表演通过造型、动作及冲突,为“小鲜肉”展示他们的俊美外形、发达肌肉提供机会,大量的年轻观众,尤其是年轻女性,沉浸在偶像英俊的外表及摆酷的造型中不能自拔。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下一种快餐化、碎片化的商业氛围有关,人们喜欢“小鲜肉”的颜值,在他们身上投射了自己的理想与期望,看“小鲜肉”的表演,藉此可以满足观众自己心中的“白日梦”。

但在《人民的名义》中,唯一能够担当起“颜值”说法的,恐怕只有已经接近“大叔”的陆毅,其他大部分演员都不太有“颜值”。然而,这批演员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从生活出发”,“注重对人物心理矛盾的揭示,注重对人物在复杂情境中心态的拓展,使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脉络在时代与环境的大背景下能够清晰地展现而增加其真实行为的可信性。”[4]这种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对目前颜值的审美构成了一种反拨和冲击,打破了那种以为只要有颜值和形象,就能够“聚粉”、获得票房和收视率的认识误区。

《人民的名义》塑造了数十位经典的人物形象,主要代表人物有以下三个:

(一)“小官巨贪”赵德胜表演的三重递进

对赵德胜的塑造反映了演员侯勇极强的表现能力,其在剧中的表演具有极其分明的阶段和层次感。从最初淡定到后来暴怒到最后崩溃的过程,主要分成三段:第一段:专心吃面,不慌不忙,游刃有余;第二段:稍显慌乱,力图掩饰,外强中干;第三段:彻底崩溃,痛哭流涕,败下阵来。

第一段,侯亮平带领下属去赵德胜家里搜查,他老神在在,吃着炸酱面,就着大蒜头,表情平淡如水,语气不急不躁,平淡的语气和稳重的表现表明了他的自信和内心的稳定,他知道家中不会被搜查出什么,但又对侯亮平的到来充满一定警戒,因此内心有点忐忑,表面却在配合。常从语言上进行打探,而且时时刻刻把高尚的话挂在嘴边:“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把一位虚伪的官员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第二段,从侯亮平邀请其下楼后亮出第二张搜查令开始。搜查令亮出后,赵德胜的表演进入第二个层次,坐上车后,他虽竭力隐藏情绪,但眉头微锁,眼珠不停转动,皮笑肉不笑地应对提问,对于进办公室一拖再拖,找种种借口。进了办公室,看到反贪局从自己的银行卡中只刷出三万多,因此底气大增,进而以进为退,摔桌子、发脾气,提高音量痛斥对方诬陷自己,展现了他色厉内荏的一面。这段爆发将角色的内心很好地展现出来。当侯亮平要他的钥匙时,他是拒绝的,钥匙代表着权力,交出钥匙就交出权力,因此他带着一种排斥的态度,并扬言只有部长副部长同意,他才能交出钥匙。但在部里纪委干部的干预下,他不得不交出钥匙,从这儿开始,整个段落进入到一个转折,是他从占上风进入到他占下风的阶段。

第三段,也是赵德胜表演的高峰及最后一段,当侯亮平亮出第三张搜查证的时候,如同给了他致命一枪,他顿时双腿发软,走路僵硬。满面的惊慌,趔趄的双腿都暴露出其内心的崩溃。到了他的豪宅,他知道在劫难逃,完全失控,呈现出崩溃的状态,两条腿已完全不听使唤,双手也耷拉着,一副颓废的样子,用动作和表情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当搜查员告诉侯亮平发现他的一冰箱钱币时,他的内心遽然崩塌,人也彻底瘫倒,坐在地上无法起身,额头上的汗水潸潸而下。侯亮平趁虚而入,轻易破开他的心理防线,对他进行了突击审讯。在铁证如山面前,他把自己的心理世界袒露无遗,一幅“堕落”的路线和面孔跃然而出,最后用头用力撞冰箱门,表现了他崩塌的心理世界。在最后的阶段,他围绕着两亿巨款看了最后一眼,一个贪婪而又悔恨的贪官形象跃然而出。

(二)“为民请命”胡铁岩的两段表演

生动塑造了一位有能力、有方法、一心为民的老共产党员的形象,同时也把一位父亲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

第一段,胡铁岩突破重重封锁拦在推土机前面,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与人民共进退的底色,同时运用高明的语言艺术缓解现场紧张的气氛,比如借助自己的举动,展现自己的诚意,把一个失势的老干部的身份,以及巧妙借助各种关系,为民请命的形象展现出来,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高潮部分是他在推土机前面的一番话,讲得大义凛然,不但感动了群众,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品格、能力表现无遗。

第二段,知道自己儿子遇害后的表演。从一开始赶过去的冲动趔趄,到劝慰老伴时的铁骨柔情,都恰到好处。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安顿好老伴后,他一个人孤独地在医院走廊行走时候的段落,一方面镜头在他的面容和双脚反复切换,展现出他复杂的内心与痛苦的情感;另一方面,内心的旁白也为他的动作加上了最恰切的注释,他之前的骄傲和坚持,现在变成了他内心最大的痛。这种目睹至爱至亲可能永逝的痛苦,与老伴对他的怪嗔叠加在一起,给他造成了重大的心理负担。压力扭曲着他的心灵,展现在他的面容上,让一个面对危险游刃有余的老干部陷入到不可自拔的痛苦中。这段经典的表演也驱使观众随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果?让人看到反贪反腐不只是正义战胜邪恶,也是危险重重,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危险和痛苦。

(三)“达康书记”立体形象的塑造

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由于“作者避免用脸谱化的方式来处理清官形象和贪官形象”[5],因此塑造了多个立体的人物形象,比如高育良、祁同伟、季昌明等,这里面的典型人物形象就是李达康。他既雷厉风行、心系人民,又用人不淑、不察民情。而这些矛盾且复杂的性格,都通过现实主义表演生动地展现出来,“开场便给了李达康一个手部的大特写,在得知自己部下涉及贪污案件时,他的手指开始不停地快速摩擦,但脸上仍旧不动声色,理智地分析案件,把案情努力地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迅速拉拢。”[6]这段细节将一位有自己内心想法并考虑如何实施的官员形象很好地展现出来。

李达康心系群众,虽然“一言堂”的作风比较明显,但是内心还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热爱工作,因此忽略了妻女,造成了妻子和他感情破裂。另外,他脾气比较急躁,对于下属的要求比较高,动辄直接斥责,这些表演让他的形象显得生动立体。李达康的表情变化微妙而丰富,很好地诠释了人物的多面性。“如在老检察长陈岩石力保大风厂阻止强拆时,李达康虽克制着不发火,但言语间不免露出了些许埋怨。可在接到沙书记电话后态度立马谦和起来,只见他快速跳下脚手架,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蹲下身子请陈老接电话,并时刻关注着电话那头的动向。在听到陈老叫新一把手小金子后,态度更是与之前迥异,脸上时刻挂着微笑,殷勤地送陈老离开。还有,离婚后他应前妻欧阳菁所求将其送到机场,却不料被侯亮平拦截,当他的面带走了涉嫌受贿的欧阳菁,他没有阻止,甚至连车都没下,但却摇下车窗,表情微妙,既是明确的警告,又有送行差点送掉仕途的憬悟、庆幸,甚至对侯亮平的感激,其表演的分寸拿捏得恰恰好。”[7]这一连串的动作展现了一位老演员的精湛表演功底,也是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原则在电视剧中的精准运用和体现。

这里面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表演就是反贪局侯亮平的表演,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陆毅并没有很好地诠释一个反贪局长的形象。从剧本可以知道,侯亮平是一个站在反腐第一线、性格坚韧、方法灵活多变的形象,但在陆毅塑造侯亮平的形象时,显得有些理想化和脸谱化,他一身正气,但在处理同学情和师生情甚至家庭亲情的时候,却始终难以有丰富的变化,比如和陈海接触的时候,让陈海写欠条“陈海欠侯亮平贪官一窝”,比如和妻子讨论职位、官场,甚至相关事件的时候都显得比较职业化,缺乏应有的友情、亲情、爱情的氛围,呈现出一种“做作”、不真实的风格。

现实主义表演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真实”,把生活中人物的本来面貌精准地表现出来,用真实塑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打动人心。演员们的表演之所以打动人心,跟他们有效把握和理解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关系,“演员们对于生活和艺术的认知和积淀都很丰厚,……生活中比这部作品还要强烈的事件和鲜明的人物比比皆是。”[3]演员们善于发现生活、学习生活,进而进行艺术提炼,“无论主要演员还是次要演员,他们的表演观念都是基于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即真实客观地再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不表面化、不简单化、不脸谱化地处理表演,塑造具有生活实感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3]。所以才能塑造了赵德胜、李达康、高育良、陈岩石等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为当代影视剧表演留下了教科书般的人物形象塑造。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贴近生活和现实的电视剧,这部剧紧扣时代脉搏,选择了人们关注度极高的反腐题材。“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讽喻现实,能否艺术化地揭示出社会现实问题是这类电视剧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8]而通过精湛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人民的名义》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在一些“老戏骨”的精心表演下,这部电视剧对副国级官员、“小官巨贪”的表现都惟妙惟肖,而且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行贿受贿、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场景。翔实的细节、精湛的表演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观看《人民的名义》的,有很多是年轻受众。他们平时是“颜值”表演的拥泵者,平日不大关心政治、喜欢宅在自己小世界里。但这次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追剧中。究其原因,精湛的表演切近现实的腐败题材,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这种表演跟他们所追逐的“颜值”表演是完全不同的表演体系,有着不一样的美学原则。《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对目前很多浮夸表演的“小鲜肉”来讲,是一堂生动的课,“老戏骨”们用精湛的演技展示了应如何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助于督促他们表演观念的改正。

[1]邵登.欢乐颂2创220亿总播放量,第三季或成定局[EB/OL].腾讯娱乐,http://ent.qq.com/a/20170611/003450.htm.

[2]刘照普,周梅森.在现实生活和贪腐官员面前,作家的想象力是苍白的[J].中国经济周刊,2017(13).

[3]苗春.《人民的名义》成功,“演员们有一半以上功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4-14(7).

[4]刘诗兵.广阔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的发展与变迁[J].电影艺术,1999(2).

[5]李君娜.《人民的名义》为何被称为“口碑良心剧”[N].解放日报,2017-04-07(5).

[6]向坤.小菊千代子:老戏骨的爆炸演技——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J].工友,2017(5).

[7]郭梅,冯尤.《人民的名义》——高分国产剧是这样炼成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4-24.

[8]蒋尧尧.反腐剧沉寂十年之后的良心之作——我看《人民的名义》[N].辽宁日报,2017-04-17(5).

(责任编辑:李金龙)

J90

A

1001-4225(2017)08-0012-04

2017-05-17

朱鹏杰(1981-),男,河南许昌人,文学博士,电影学博士后,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人民的名义名义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逆行,以生命的名义
新法律现实主义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新作《人民的名义》
以创新的名义宣誓发展
以Herm è s名义,注解时尚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