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习近平青年修德观

2017-04-02 03:45樊亚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总书记大学生

樊亚茹,鲁 骥

(1.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人民出版社 宣传推广部 ,北京 100706)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习近平青年修德观

樊亚茹1,鲁 骥2

(1.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人民出版社 宣传推广部 ,北京 100706)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青年修德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不仅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更有内容上的相似性。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研究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应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青年模范力量、注重自我教育以及加强社会实践等观点。

积极心理学;习近平;青年修德观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讲话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育的实效如何,取决于培养的大学生是否是德才兼备的青年。青年的道德修养影响着国家的社会风貌,决定着民族的发展未来。积极心理学自20世纪末从美国传入以来,它就以一种积极、希望的力量影响着人们情绪的体验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以积极心理学为逻辑出发点,看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实现对大学生“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1]

1 积极心理学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契合

1.1 积极心理学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的教育理念,来对人们的心理问题作出积极的解读,它提倡人们积极的体验现实中的情绪,鼓励人们积极塑造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质,发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让人们幸福的方法,乐观地看待问题和挫折,进而促进社会良性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次“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出了青年修德观,对青年修德问题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修德观旨在要求青年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动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积极的心理学理念也要求人们要积极看待青年,善于发现青年的积极品质,多肯定青年大学生的进步和努力,通过营造积极的环境,引导青年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促进自我潜能的不断发挥,以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倡青年德育观的教育目的。因此,积极心理学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

1.2 积极心理学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具有内容上的相似性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而积极的人格特质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人的能力和潜力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核心“品德培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积极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发现美德和塑造美德帮助人变得更加美好。积极心理学家在研究了整个世界横跨三千年历史的各种不同文化后,发现人类具有六种普适性的美德,即智慧、勇敢、仁爱、正义、节制以及卓越,并将这六种美德分为24种积极人格特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阐述青年修德观的重要内容,包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主要方面,目的在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与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六种美德、二十四种人格品质等方面在内容上有着相似之处[2]。

2 从积极心理学人格特质角度看习近平的青年修德观

2.1 智慧

积极心理学的智慧,主要包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爱学习,具有创新性等多种品格优势,主要注重青年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注重青年大学生拥有智慧人格的重要性,青年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青年大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加强自身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把学习作为自己长期坚持的良好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青年大学生不仅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青年大学生应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身体力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尤其是在信息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当代青年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信息技术优势,实时更新知识储备,树立创造性思维,实现真正的创新。

2.2 勇气

勇气,就是面临困难和压力时坚持不懈的韧劲,一种誓达目标的上进愿望。包括面临苦难时的英勇、韧性以及真实等人格优势。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是美好理想实现的基础和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怀揣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以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展现出自己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等多种美好品质。青年大学生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坚韧劲,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向上的品质,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乐观地看待理想道路途中的挫折,并能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以此砥砺意志,陶冶情操,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2.3 仁爱

仁爱,简单地说就是人际交往中拥有的积极力量。包括爱与被爱等人格优势。青年一代,作为有担当的一代,应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合适定位,并能恰当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以发挥爱的无限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公民,在行使好自己职权的同时,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关爱他人,对他人困难能够真诚给予帮助,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高校应注重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享受爱与被爱的权利和能力,使之在不断发光发热中,快乐享受幸福人生。

2.4 正义

正义,就是文明的积极力量。包括忠诚、平等、职责与权力等人格优势。广大青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行使自己的重要使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3]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理想道路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奠定基础,为追求幸福生活做好保障。

2.5 节制

节制,强调做事不过分的积极力量,主要包括慎独、自我控制、适度等人格优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之部分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之钙”。青年大学生在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前,应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具有良好的自律能力,能够时时刻刻进行自我反省。在多元化的潮流中,应塑造甘心处下的谦虚之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家庭和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优秀的道德品质,把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社会生存之本,并将之践行到社会实践中,以锻炼自我,砥砺前行。

2.6 卓越

卓越,就是关注人类的优良美德,如善良、感恩、希望等积极品质。而这些美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共同之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些美德应时刻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中,融入中国儿女的血脉之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要学会感恩、谦让和宽容,主动承担责任,不断砥砺品德,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3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理解习近平的青年修德观应注意的问题

3.1 在积极体验上,希望青年“情理兼修”

“情理兼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新要求。在人生价值观中,情和理一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当代青年要养成“情理兼修”的健全人格,注重青年大学生情绪和智力的同等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同时,也注重人们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主观幸福感则是其中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人民幸福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与责任使命。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注重对幸福感的追求。而要实现这一追求,就需要大学生积极调适自己的情感体验,满意地对待自己的过去,积极地看待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挫折,乐观地看待未来,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达到“情理兼修”的境界,积极调适自己的情感体验,努力使自己在追求生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主观幸福感[4]。

3.2 在积极培育上,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等网络教育合力

积极的社会制度,从组织层面讲就是旨在培养具有积极道德品质的公民的一种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富有效能感的学校、文明优良的社区、健康和谐的家庭以及具备社会责任感的舆论媒体等。积极社会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个体建构积极人格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高校要注重积极社会制度作用的发挥,注重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的积极教育合力。习近平总书记也认为青年道德观的形成要靠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来共同努力。“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就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注重引领青年培养积极的道德品质。同时,“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次去高校做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5],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家庭文明环境的建设。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师长,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和社会也要联合起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教育环境的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充足的人才资源[6]。

4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思路

4.1 教师引导是努力进步的阶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要发挥“工程师”的作用,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命,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恪尽职守。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教师队伍就更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扮演好青年人生成长的“梯子”“铺石路”角色。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以德立身,加强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1]为青年大学生塑造积极的道德品质奠定人才基础[5]。

4.2 青年模范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注重青年模范人物在中国梦实现道路途中的指导示范作用。而青年模范是时代鲜明的旗帜,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用自己无悔的青春经历激励广大青少年,以发挥名人示范效应,彰显榜样力量,促使他们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重要实践来源之一就是焦裕禄的榜样示范力量,焦裕禄以一种优秀党员干部的感召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尚道德修养的重要力量。因此全社会也应形成合力,既要寻找供大学生学习的青年模范人物,又要加强对其宣传和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渗透力,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

4.3 自我教育是提升道德境界的方法

青年在注重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自我教育,注重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积极人格的塑造。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重要教育方法之一,对提高青年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7]。因此,高校在坚持以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教育大学生积极掌握自我教育方法,主动接受教育,并能调动群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团体教育的作用,促使大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观念,并能通过多方面途径培养自己积极的人格特质,健全心理健康素质,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8]。

4.4 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

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1]因此,高校要将社会实践纳入到课程计划中,以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同时,也可通过搭建社会实践基地平台,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挖掘与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锻炼大学生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讲话[N].新华社,2016-12-08(01).

[2] 杜学敏,杜敏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谈大学生德育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6(4):58-62.

[3]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1)

[4] 方年根.论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科学内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6(3):5-9.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1).

[7] 宫盼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与信仰培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4):511-514.

[8]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 平)

Discussing President Xi Jinping’s Outlook on the Youth’s Moral Culti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FAN Yaru1,LU Ji2
(1.Academy of Marx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2.Department of Publicity and Dissemination,People’s Publishing House,Beijing 100706,China)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esident Xi Jingping has elaborated on the outlook on the youth’s moral cultivation on many occasions,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cance to the times and histor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discipline committed to researching into human potentials and virtues among other positive qualities, which not only accords with President Xi Jingping’s outlook on the youth’s moral cultivation in terms of objectives, but also resembles it in terms of content.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researches into Xi Jingping’s outlook on that matter, highlighting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faculty building, getting the youth’s excellent example into full play, enhancing self-education and social activities.

positive psychology;Xi Jingping;the outlook on the youth’s moral cultivation

G641

A

1008-5475(2017)02-0063-04

10.16219/j.cnki.szxbzk.2017.02.013

2017-02-14;

2017-03-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KBSO8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度课题(JG15DB030)

樊亚茹(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樊亚茹,鲁骥.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习近平青年修德观[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2):63-66.

猜你喜欢
心理学总书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大学生之歌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